■ 胡燕倩 大連商業學校
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迅猛發展,石化產業鏈不斷延伸,危化品生產、使用、倉儲、運輸和進出口的總量也日益增加,種類日漸繁多,涵蓋氫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氨氣、一氧化碳、溴甲烷、汽油、乙醇、丙酮、紅磷、萘、硫磺、鎂等各種形態的高危化學品。由于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放射性等性質,在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及廢棄處理等環節有著高度危險性,危化品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本文分析了我國危化品物流的現狀,并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我國危化品物流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目前,我國化工產業處于逐步擴張的階段,但區域發展極不平衡,以石油、天然氣等為基礎原料的化工產業集群大多都分布在西部,而其輸出產品的銷售地和下游深加工企業又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帶,“產銷分離”決定了“危化物流”運輸的緊俏。比如,煤化工中的“煤制甲醇”,西北地區產能占到全國總產能的65%,而當前我國甲醇運輸以汽運為主,鐵路運輸、水運其次,在鐵路路網地理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主要干線運輸能力已經全面飽和,如京滬、京廣、隴海、石太等線絕大部分區段貨運能力利用率已達100%,其貨運運能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與鐵路運力緊張相比,危化品采取水路運輸也面臨著可選擇性極小的困境,因為我國缺乏具備危化品運輸資質的水運企業、水運船舶及其配載的容器短缺,長期以來導致水運效率低下。在鐵路運力不足、水運容器短缺的情況下,很多企業被迫選擇了汽運方式,但其運輸成本較高,價格是鐵路運輸的2倍,水運的3倍,這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存在更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危化品倉儲建設雖不斷發展,但設施總量仍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倉庫嚴重短缺,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缺口達30%以上。加之倉儲設施布局不合理,面向市場交易的倉庫不多,公共倉庫偏少,因而出現了不少地下倉庫,危化品異地存放于“黑倉庫”的現象十分普遍,帶來了安全隱患。
就現實情況來看,危化品倉庫的缺口還在不斷增大,其原因包括:一是我國危化品產量不斷增加,但同期出口量卻有所減少,致使大量產品積壓;二是我國部分企業盲目投資,引發結構性產能過剩,造成庫滿倉平。據我國化工信息部門統計,我國硫酸過剩超過25%,甲醇超過50%,黃磷超過60%,純堿超過25%,燒堿超過30%,電石超過30%;三是危化品倉庫建設標準不規范,城市土地緊缺,危化品倉庫建設步履維艱,難有立足之地。
目前,我國危化品物流市場缺乏行業標準,國內一些化工生產企業過多考慮經濟效益,對化工物流安全僅停留在國家法律法規所要求的最低層面,沒有形成通行的行業標準。化工物流行業也未形成通行的自律標準和要求,化工品物流企業良莠不齊,給化工物流安全帶來隱患。
在管理上制度缺失、管理缺位,危化品物流管理機制尚不健全。危化品物流行業同時受到公安、交通、質檢、環保、衛生以及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各部門雖都制定了推動本行業的有關法規和規定,但對于危化品物流的管理缺乏銜接,加上不同地區的監管力度和管理標準也不一樣,其管理的差異性非常大。此外,國際跨國公司的行業標準高于國內標準,使得國內有關部門通過審核和驗證的車輛,在跨國企業不予認同,即中國的外企采用歐洲道路危險品運輸安全質量評估標準,至使我國危化品物流管理標準概念模糊。
目前,我國有5000多家企業、近10萬臺車輛、20多萬人從事危化品運輸業務,每年危化品運量達1億~2億噸,但80%以上的公司沒有專業的職業培訓師和鑒定師,企業的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性,比如學物流專業的不懂危化品運輸的特性,學化工專業的又不懂倉儲物流的規范,尤其是高級人才極度匱乏。
從全行業來看,危化品倉儲業一線保管人員中,有33.57%是農民工,他們在商品養護、科學管理方面缺乏深度認識,只能從事簡單的出入庫業務及裝卸搬運工作。而在一線保管員中,有70%—80%的人沒有進行過正規的職業技術培訓,大多只接受過企業內部簡單的職業教育或崗前培訓,這也給行業的發展帶來弊端。
由于危化品行業的不斷發展,一些不具備資質的公司,甚至做普貨的公司,也開始大量涌入危化品物流市場。這些企業往往在設備、技術、管理上不愿意進行更多的投入,有的用普通貨車直接運輸危化品,更有甚者,在普貨中夾帶危化品。很多運輸企業從自身效益考慮,槽罐混裝,各種危化品共用一輛槽罐車,如裝了苯酚的車再去裝硫酸,除了腐蝕罐體之外,混裝還可能產生爆炸。
由于運營成本很低,在市場上可以用很低的運價招攬到客戶。而低價競爭,不僅搶奪了正規公司的市場份額,還使整個危化品行業開始偏離合理的價格區間,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正常秩序,加之相關部門執法不嚴,使得小部分物流公司可以通過超載、不規范操作等手法進一步壓縮成本,確保利潤。惡性市場競爭使危化品物流市場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
美國:美國非常重視危險化學品物流運輸的管理,利用衛星定位系統,針對各類危險品運輸車輛提供遠程信息服務,以監控其途中狀況,而且要求運輸過程中隨車附帶托運單、包裝標志、安全標簽、應急文檔和24h咨詢電話號碼。應急文檔包括以下6個部分:火災爆炸危險性、貨物的健康危害、事態控制建議、火災處置行動、泄漏處置行動和醫療急救。發貨人必須在交付貨物時提供應急文檔,當出現運輸緊急情況時,司機、押運人員或消防人員可以憑借文檔信息,了解貨物危險性,確定處置方案。當無法獲得應急文檔的有關資料時,企業的24h專家服務電話就會發揮關鍵作用,及時為現場提供處置建議。
法國:法國要求所有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公司必須有1名對《聯合國危險貨物運輸建議書》精通的專家或顧問,對危險貨物的裝—運—卸全程進行指導。法國運輸部要求危險貨物的運輸工具每年必須到全國設置的分支機構進行檢測,檢測合格者才發給許可證,且每3年有1次嚴格的檢測,對投用多年的車輛檢測尤其苛刻。法國營運檢查由交通部門和警察聯合進行,對檢查有問題的車輛通常處以重額罰款,對一次有多種問題者疊加處罰。法國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占所有運輸車輛的6%,在每年發生的200起運輸事故中,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占2%,事故率遠低于一般運輸車輛的水平,管理效果十分明顯。
德國:在德國從事危化品運輸的司機必須進行基礎課程的培訓以及相應的考核,通過考試后才可獲得營運證,有效期為5年。駕駛槽罐式車輛的司機還要另外經過12小時的培訓并通過考試;如果運輸易爆物品、一級危險品,則要繼續增加8小時的培訓并通過考試。這些營運證一般在大城市才能發放,有效期最多為5年。運輸危化品的司機必須每5年進行一次30小時的培訓。司機在運輸危險貨物時,必須在集裝箱四周張貼危險識別標志和國際通用的危險貨物代碼。法律規定,司機每行駛2小時必須休息20分鐘,一天工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
加拿大:法律明確了危險品運輸由運輸部統一監管,與危險品相關的各級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職責非常明確:在渥太華總部設有危險品標準部,負責各項標準的制定推廣以及監察員的培訓,同時負責政府批準及豁免等工作;在五個地區管理局設有危險品處,由4~5個危險品監察員組成,負責對從業單位進行持續監督檢查,同時負責調查、處理各類危險品事件和事故。政府對危險品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除用于人員培訓以外,特別加大了對監察員開展日常監察工作的資金投入。同時在宣傳危險品知識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分別設計制作了各種樣式的宣傳海報和實用的紀念品,作為監察時送給監察對象工作人員的小禮物。這些做法對于順利開展危險品航空運輸監察工作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第一,發展物聯網技術,加強監控管理。物聯網技術發展迅猛,可以將其在化工物流領域廣泛的應用。從生產廠家開始,讓危化品帶著RFID標簽出廠,在物流和下游環節發揮作用。在運輸時,物聯網可以對危化品的運輸進行監控,利用RFID技術追蹤危化品的基本信息。此外還可將RFID與導航技術相結合,實現對安全事故的主動干預和智能控制,包括司機可在駕駛室內實時監控車輛的行駛位置、速度、所裝載危險品的壓力、溫度、是否泄漏等參數,及時獲取超速、駕駛超時等報警信號;當司機進入陌生的地段,可通過導航系統的指導進行路徑優化。如金洋化工物流有限公司是寧波危化品物流運輸的龍頭企業,劇毒品運輸量占寧波市90%以上,承接了該市危化品運輸的主要任務。2011年該公司采用第二代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車載3G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第二,合理布局,建立危化品倉儲基地。據中國倉儲協會危險品倉儲分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下、儲罐容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危險品倉庫約占總量的45%,多是生產企業和中小民營企業。所以各地區應對危險品倉儲企業進行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與化工產業、化工園區配套,進行全方位的服務。目前,上海市金山區重點建設的漕涇化工物流園區,已作為上海化學工業區的配套物流倉儲區,與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巴斯夫、拜耳等公司的相關項目及化工產品交易市場配套,與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項目相銜接,最終成為地處上海西南翼的化工倉儲物流基地。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內現有危化品專用化工碼頭27座,規劃將在通江集港區和西壩港區建設17座碼頭,而且根據進區企業需求,還將建設一般液體、一級危險液體、特殊危險液體貯罐和固體貨物堆場。
第三,發展危化品第三方物流。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危化品第三方物流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企業委托“第三方物流”除可降低生產成本外,還可減少安全隱患。而且,由于物流企業是向多個企業送貨,通過“多批次、小批量”可以使企業危險化學品的平均庫存大大降低,甚至趨于零庫存,減小企業的安全風險。如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液體化工品船運經營實體之一,也是國內最早可承運環氧丙烷、二異氰酸鹽酯等高危液體化學品的船東。目前,公司擁有38艘載重3000噸至17000噸的IMOⅡ/Ⅲ型散裝液體化學品船,全部達到行業領先的國際安全管理標準,在危化品物流領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建立危化品物流標準體系。我國應結合國內行業現狀,并對危化品物流風險現狀進行評估,研究和制定物流服務商相關管理標準和體系。同時,對物流服務商及載運工具進行嚴格的審核、評估,建立物流服務商和載運工具等資源庫及物流服務商準入資質標準。目前,中國石化在化工物流領域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正在逐步建立自主化工物流標準和體系,這對提高能源化工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內化工物流行業的良性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