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馨瑤 項義軍
(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2013年3月,習近平出任國家主席后出訪第一個國家即為俄羅斯,訪俄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的簽署,表明中俄關系已進入互相提供重要發展機遇、互為主要優先合作伙伴的新階段。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接壤,在發展農業合作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了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的深入發展。
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區域由中俄邊境地區向俄內陸延伸,遍布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薩哈林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車里雅賓斯克市、新西伯利亞州和莫斯科市等地區。同時,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由單一的種植業向集種、養、加工于一體化的農業綜合合作發展,逐漸形成了農業種植、養殖生產、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批發零售、農產品進出口的產業鏈條。同時,以農業合作為基礎,不斷拓展水產養殖生產、林木采伐加工等領域,進一步延長了境外農業合作產業鏈條,提高了經濟效益,為實現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簽署的一系列合作框架協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仍以勞務合作為主要形式,黑龍江省農業勞務人員主要輸出到俄遠東地區,從事蔬菜種植、林業開發、畜牧業、海水養殖、樓房建設等勞動密集型項目。截至2012年,黑龍江省對俄農業投資項目57項,總投資額3.8億美元,中方投資3.5億美元;林業投資項目144項,總投資6.3億美元;畜牧業投資項目3項,總投資4150萬美元;海水養殖投資300萬美元。
資金短缺成為制約企業對俄農業開發的“瓶頸”。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的資金主要依靠企業自籌或農民集資入股。開展對俄農業開發的多為中小企業,國內外貸款都十分困難,融資渠道單一,投資規模小。而且俄羅斯農業基礎設施落后,對俄農業開發項目前期投入大。由于資金不足,致使企業對俄農業合作機械化水平低,制約了生產規模的擴大,無法進行農產品的深加工。
俄羅斯政局多變導致法律法規頻繁變化,政策不連貫,使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受到很大影響。近年俄羅斯一些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對黑龍江省勞務人員指標進行限制,俄政府逐年壓縮勞務大卡的用工人數,嚴格控制勞務簽證,使一些開發企業無法保證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影響了黑龍江省農業開發企業利益。以阿穆爾州為例,2013年不再給中國農民發放勞動配額,禁止中國農民在該州種植農作物。俄羅斯法律法規不健全,貿易秩序混亂,政策隨意性極強且缺乏透明度,官員執法不規范,稅費種類繁多且征收缺乏統一標準,致使黑龍江省企業投入大,回報少。此外,俄羅斯對農業種植的環保要求苛刻,對化肥、農藥的使用以及農作物的農藥殘留標準規定嚴格。這些問題導致黑龍江省企業及勞務人員進入俄勞務市場難度加大,一些合法權益無法也得到保障。
黑龍江省對俄農業開發企業存在不規范經營的現象。個別企業對俄羅斯政策法律不夠了解,導致違反俄方規定。個別勞務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及有關農業方面的知識,技術水平與經營理念都比較落后,不能適應俄市場的需求。此外,有些勞務人員不注意小節,不尊重當地民族風俗習慣等。這些問題都影響了農業開發企業形象及雙邊農業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威脅論”雖然現在已經不是主流意識,但在俄遠東地區仍存在于很多民眾和相當部分官員的內心深處。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俄羅斯民眾對中國心存芥蒂,擔心中國的強大會威脅到其領土安全和經濟安全。另一方面,俄羅斯部分官員及媒體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呼吁政府對中國保持警惕。此外,俄羅斯在對外資的開放程度上一直非常保守謹慎,很多企業都不允許外資參股,更不允許外資控股。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俄農業合作產生了不利影響。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農業信息交流不暢。一是民間農業領域交流不多,雙方沒有建立完全暢通的交流平臺,阻礙了黑龍江省農業民間資本進入俄羅斯農業領域的進程。二是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支持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平臺,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不暢。
勞務大卡問題是俄羅斯自我保護的政策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兩國高層之間的溝通,雙方應本著互利互惠原則,建立兩國間穩定的勞務合作關系。同時,黑龍江省政府應當加強同俄地方政府間的有效聯系,進行定期的互訪和交流,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建立農業合作派出機構,為黑龍江省投資者提供必要的服務,切實保障境外黑龍江省企業的合法利益。要推動俄方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和監管過程,增加法律、經濟環境和投資機會方面的透明度,減少農業投資方面的行政障礙,為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創造簡便高效的投資環境。
農業生產靠天吃飯,風險難于控制,從事境外農業開發,風險更大,困難更多。因此,幫助境外農業合作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一是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支持。在中央財政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中適當安排一定比例的境外農業開發配套資金,在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擔保專項資金申請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項目申報方面給予傾斜。二是建立對俄農業合作補貼機制,鼓勵金融擔保機構加大政策性擔保力度,為農業對外投資企業提供必要的擔保和補貼定向信貸。支持商業銀行開發農業短期貸款品種,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三是設立農業保險,擴大農業對外投資險種和保險范圍,幫助赴俄農業開發企業規避投資風險。
1.建立農業合作社
在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口岸城市成立由中小企業、農業大戶、行業協會共同組成的對俄農業合作社,真正實現“政府宏觀推動、企業市場化運作、農戶分組經營”的農業合作模式。此外,黑龍江省內企業可與俄方企業以參股等方式組建農商聯合體,參與俄境內農業開發。
2.發展對俄新型農業園區
依托黑龍江省農業發展的天然優勢,在遠東地區建設現代化農業示范項目。加快境內外農業園區的建設,從初期的單一農業種植向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實現種植、養殖、加工、貿易一體化,逐步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進一步拓寬合作的領域和地區,加快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企業應規范經營方式,在對外投資前應全面了解俄羅斯的政策及法律法規,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合理規避風險。同時,要提高外派勞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規范勞務輸出市場。對外派勞務人員進行職業技能、語言文化、法律法規、勞資糾紛的培訓,使其尊重當地的民族風俗習慣,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黑龍江省可以采用政府投入和企業投資相結合的方式,打造農業信息交流平臺,提高黑龍江省農業信息網絡服務的水平。拓展網絡覆蓋面積,及時發布全球最新農業資訊,更新俄羅斯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規、市場信息;實時跟蹤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農業信息,以便把握世界最新農業科學技術,進而搶占市場先機;為境外合作企業及時準確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提供服務。同時,境外企業也應將自己在外投資經營的信息及時反饋,實現境內外農業經濟信息的共享。
[1]趙勤.“十二五”時期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研究[J].西伯利亞研究,2012(4):35-38.
[2]張新穎,李淑霞.中國與俄羅斯農業合作的三大趨勢[J].中國農村經濟,2012(5):85-92.
[3]安載學,滕占偉,劉志全.俄羅斯農產品走勢及合作展望[J].西伯利亞研究,2011(8):4-5.
[4]鐘建平.黑龍江墾區與俄遠東地區農業合作研究[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