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景 郝珍珍
(1.中國民航工程咨詢公司,北京100621;2.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天津300072)
2012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航空經濟發展,通過民航業科學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這不僅明確了航空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而且將促進航空經濟在全國的蓬勃發展。目前,我國各地積極規劃和建設臨空經濟區或航空港經濟區,力求通過航空經濟和以機場為核心產業集聚,帶動區域產業優化發展,提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而由于各地的機場規模、區位條件、基礎設施、產業基礎不盡相同,需要探索與各地區相匹配的臨空經濟產業集聚模式和發展路徑。
臨空經濟區是以機場、保稅區或航空產業園等為依托,利用交通樞紐便利條件,使生產要素在機場周圍大規模配置,從而產生的規模效應和產業集聚的區域。該區域通過集聚臨空指向性強的產業,帶動周邊產業的調整,形成多種產業有機關聯向外圍輻射的經濟發展模式。臨空經濟是伴隨航空運輸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包含傳統的航空運輸業,而且包括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形成功能區區域組團、產業分工、功能互補的局面,帶動區域經濟向高級化演進。臨空產業與航空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會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助推器和發動機。
臨空經濟區并沒有統一的發展模式,大多是參照模仿發展方式。由于機場所處的位置、地域條件、經濟基礎、現有產業、交通條件等因素不盡相同,在臨空經濟區建設中產業的選擇和發展也應不同,臨空經濟產業聚集模式應與之匹配和相適應。
以機場為中心,從區域內現有的產業遴選出能帶動區域發展并具有良好前景的產業,重新劃定產業功能區,并對機場周邊已有的產業進行規劃和鏈接,形成多產業主導、產業前后向關聯的具有系統性的產業區域集群發展,這種模式下的臨空經濟區具有功能多元化、產業集群化和空間城市化的特點,一般而言用地規模比較大。此種發展模式適合于依托大型樞紐機場構建的臨空經濟區,如我國以北京首都機場為中心的北京順義臨空經濟區,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中心的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區,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這兩個臨空經濟區基本形成了各功能區產業集聚、區域組團、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產業構成和功能分區逐步趨向合理。
依托航空運輸業,現代服務業在機場周邊快速發展起來。現代服務業主要包括現代物流、通信服務、公共倉儲、電子商務、文化娛樂、會議展覽、金融保險、休閑旅游、餐飲旅館等。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臨空經濟區主要有如下幾種:
(1)物流型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業借助機場口岸及便利的運輸條件,形成在機場貨運區、物流區、產業區之間的供應鏈。臨空物流是臨空經濟區發展的一個動力。在我國,物流型臨空經濟區是最廣泛應用的一種模式,如廣州、深圳、青島等將機場貨運區或者以周邊規劃的物流園區為臨空經濟區的中心組成部分,展現出航空物流的強勢帶動作用。此外,空港物流區可強化物流加工、倉儲、展示方面的報稅功能,發展成空港保稅區,并逐步向空港自由貿易區轉型。
(2)交通樞紐型。以機場為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可發展成依托區位交通便利優勢的交通樞紐型臨空經濟區。隨著我國現代物流業的飛速發展、通用航空的逐漸放開以及生產生活中對物流配送效率、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傳統客貨運為主的物流配送方式已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航空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機場進場交通由原來的點線式向與地面交通銜接網絡化轉變,機場貨運區發展成城郊綜合交通樞紐,成為城市間交通的銜接點,并以此為核心形成交通樞紐型臨空經濟區。
(3)商務貿易型。在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臨空經濟發展模式中,發展比較成熟的大型國際機場一般青睞于商務貿易型的發展模式,由于機場所處城市規模比較大,也稱為航空城。該類型臨空經濟區功能定位類似于城郊型中央商務區,側重發展商務貿易、星級賓館、會議中心、辦公設施等。
航空產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航空制造業,主要是航空零部件的制造、加工,但是不同于傳統的機械制造業,是集許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的現代先進制造業;另一類是航空運輸服務產業,主要是機場附近規劃建設的基地航空公司、維修公司、配餐公司等所提供的服務。如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航空城的航空工業、廈門高崎國際機場航空城的飛機維修業等。我國許多臨空經濟區規劃航空產業為該地區的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
高輕產品,如電腦芯片、軟件、生物醫藥、高科技電子產品等,具有科技含量高、體積小、附加值高、重量輕、市場靈敏度高、交貨期短的特點。此類產品市場敏感度高、附加值高、產品生命周期短的特點決定了產品市場銷售的撇脂戰略,也就是最先占領市場的企業將會獲得豐厚的利潤,這決定了產品必須要有安全、高效的運輸方式。產品體積小、重量輕,運輸成本低,航空運輸能充分滿足這類企業的要求。我國成都雙流臨空經濟區就是以此類產業為主導產業的臨空經濟區。
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臨空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并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的有力助手而從實踐上落實各項措施,促進臨空經濟的發展,其中一項重要的舉措是對機場及其周邊區域的臨空經濟區的規劃與建設。臨空經濟區的發展路徑受到所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及政府政策等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各地區的臨空產業經濟發展模式是將本地的各種要素進行優化配置與臨空經濟發展層次結合的過程。本文以國外典型國家的臨空經濟區為例,主要闡述其產業集聚的運作模式。
孟菲斯是美國的物流配送中心,孟菲斯機場依托聯邦快遞而成為世界級的樞紐,并形成了以航空物流產業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孟菲斯擁有世界領先的貨運市場、五個一級鐵路、美國第四大內河港、七條國家及洲際高速公路交匯、大量物流服務企業,這些條件能夠為企業提供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加靈活的企業運作。孟菲斯機場是典型現代物流型臨空經濟區。目前,經濟區逐漸發展成熟壯大,在物流業基礎上,發展形成了集輕工業區、辦公商務區、高檔零售區、商務酒店、餐飲服務、娛樂休閑健身等為一體的臨空經濟區。
德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機械設備出口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法蘭克福機場擁有高效的配送系統和遍及全球的空中運輸網,使得德國制造的機械設備在世界各地都能得到及時的配件供應,提升了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僅擁有發達的航線網絡,法蘭克福機場還實現了空鐵聯運,密如蛛網的地面交通網、交織的鐵路網、高覆蓋的高速公路網與機場的銜接,使機場成為高效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法蘭克福臨空經濟區是典型的交通樞紐型臨空經濟區。
哥本哈根地區是北歐最大的IT人力資源儲備中心,具有高效的IT和電信設施、成熟的測試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的研發機構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軟件發展部,同時機場的高效率航空運輸為公司原材料的采購和產成品的運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由此吸引了國際大型IT公司及其研發基地的落駐,如諾基亞最大的研發機構、戴爾、IBM、摩托羅拉等。哥本哈根客貨運吞吐量遠不及國際大型樞紐機場,是典型的以高輕產品制造業為主導的臨空經濟區。
仁川機場臨空經濟區由永宗島、松島和青螺島三個島嶼組成,帶有明顯的娛樂、休閑、度假的特點。區內設立的自由貿易區的物流、金融、貿易等產業也是在休閑、旅游等環境下逐步發展壯大的。仁川機場臨空經濟區是以休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
史基浦機場是全球最早規劃航空城的機場,遵循“都市有什么,機場就有什么”的規劃理念。史基浦機場臨空經濟區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區,既有集商務運營、產品開發、高新技術研發等高的橫向關聯產業集聚,也有以電子產品開發制造為核心而向下游拓展的產品銷售、現代物流產業鏈接的縱向關聯產業集聚,還有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網絡。此外,臨空經濟區還帶動了區域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等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與城市互動的綜合性的臨空經濟區或者臨空城、臨空港是未來臨空經濟發展的趨勢。
產業集聚的模式多種多樣,成功經驗各具區域和歷史特色。臨空經濟區產業集聚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主導產業選擇與龍頭企業培育、核心產業延伸與配套產業培育、區域經濟社會融合的發展線路下逐漸積累而成。
依托機場現有的基礎設施,重點建設機場及周邊區域服務和設施完善的大通關、大物流體系。機場建設包括跑道、候機樓、維修后勤等硬件設施和航線資源、航空運輸網絡、民航綜合信息網絡平臺、服務質量、政策執行力等軟件條件兩個方面。便捷的地面交通、商務設施、良好的自然環境等能夠為臨空經濟區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
依托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機場的建設規模,適實選擇能作為帶動區域發展的軸心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并通過提供富有競爭力的企業發展硬環境和軟條件,以及通過企業入園優惠政策吸引主導產業和行業內國內知名大型企業入駐,引進或培育龍頭企業,帶動作為主導產業的其他企業的發展,夯實主導產業的穩固性,從而帶動其他企業的入駐和其他行業的集聚。
在主導產業選擇與發展的同時,配套服務業要穩步跟上,主要包括現代物流業、現代信息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等。其中,與臨空產業配套的現代物流業主要是指以機場物流為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如空鐵聯運等;現代信息服務業主要是指以現代網絡技術為支撐構建的管理平臺;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是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需要有掌握現代高精尖技術的人才的引進。
臨空經濟區發展的核心是機場樞紐和航空產業集群。機場樞紐擁有大規模、高效率航空物流配送體系,航空產業群是航空工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等產業耦合關聯和配套集聚,隨著臨空經濟區多元化、集約化的發展,形成具有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的綜合體,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區域及周邊人文社會的發展,擴張了其經濟空間和地域空間,推動區域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進程,形成現代“航空都市”。
綜觀臨空經濟區產業集聚模式和發展路徑,臨空經濟區發展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加快區域產業聚集和以知識型產業為主導的新產業培育,加快打造和構建產業鏈,以形成高效率的臨空產業體系。臨空經濟區在產業選擇上要遵循三大原則:一是產業類型多元化原則;二是高端產業為主導原則,將產業發展目標和動力放在知識創新、創意以及高端商務等功能上;三是產業鏈適度延伸原則,根據構建和延伸臨空產業鏈的需求,加快腹地產業分工與聯動,構建區域范圍內的臨空產業集群。
此外,加強對重點臨空產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臨空產業主要包括航空產業(包括航空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服務業)、航空物流業、高新產品制造業、國際商務會展業、文化娛樂休閑業等,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時效性強、重量輕、體積小等特點,增加這些產業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能夠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穩固園區軸心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園區向臨空產業集聚的特色園區方向發展。
為提升臨空產業的本地根植性,發揮其區域經濟的龍頭帶動作用,地方政府應根據機場定位和腹地經濟特點因地制宜對臨空集聚產業選擇和產業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分步實施,積極推動臨空產業與當地產業的產業鏈和產業環境的耦合。加強與臨空產業相關的配套產業的發展,延伸產業鏈;孵化、培育當地物流、金融、科研等服務業;通過提升政府政策的穩定性和優化管理流程,改善臨空產業的發展環境。
我國現行的民航政策的政府引導資金不能充分滿足臨空產業園區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因此,需要積極拓寬民航建設資金的融資渠道。民航局在堅持政府投資為主的同時,輔以其他融資手段,積極尋找各種資金以保證臨空經濟園區建設各項投資項目的順利進行。建議以臨空經濟區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以及園區建設規劃為依托,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資支持,并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發起設立臨空產業投資基金,對臨空產業核心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進行戰略性投資扶持,使之做大做強,促進臨空經濟區的發展。
[1]周少華,韋輝聯.臨空經濟主要發展模式[J].中國國情國力,2009(11):57-59.
[2]董娟.航空經濟區產業特征與空間布局模式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8.
[3]周少華,韋輝聯.臨空經濟發展模式及對湖南的啟示[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9(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