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男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1.工業基礎雄厚,發展起點較高
裝備制造業是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已形成了一個基礎比較穩固的制造體系。黑龍江省云集著一重集團、哈電集團、哈航集團、齊重數控、北車集團等優秀的制造業企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黑龍江省在重型裝備設計、制造領域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安全的重型技術裝備產品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累計為全國提供了1/3的電站成套設備,1/2的鐵路貨車;為北京奧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神舟飛船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大量的重型裝備和國防設備。目前,黑龍江省在發電設備、礦山設備、重型設備、核電裝備等領域的生產和市場份額在國內有比較明顯優勢,在一些大型骨干企業的帶動下,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國內外競爭優勢日益提升。
2.在一些重要領域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
黑龍江省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機械工業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人才儲備和產品研發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十五”期間,全省裝備制造業獲得9項國家級科學技術獎,189項省級科學技術獎,是國家裝備制造業重要的研發基地。經過不斷努力,目前黑龍江省的一些設備產品和工藝技術已經部分替代了進口,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在發電設備方面,已經可以獨立設計制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600mw火電機組和700mw的水電機組;在重型器械方面自主研發出五軸聯動重型數控機床以及重型壓力機械設備;一些技術如焊接技術、切割產品和數控切割機的技術,發電設備等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些都表明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在一些重要領域已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
3.政策利好裝備制造業
為了進一步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國家和黑龍江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相關規劃。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到《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再到《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家對裝備制造的扶植力度一環扣一環,并且把振興裝備制造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6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實施意見》出臺,明確了黑龍江省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制造,加強設備進口管理,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資金支持力度。2009年發布《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及《黑龍江省“十二五”規劃》中都明確著力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
1.企業改革滯后,包袱較重
東北既是國家計劃經濟體制最早的入圍者與受益者,也是在國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最遲退出者,因而受計劃經濟影響最深,其改革開放的步伐落后于其他地區,囿于傳統體制的束縛和沉重的歷史包袱,難以適應市場變化,造成了國有企業改革滯后,市場化程度低,產業結構績效低、經濟外向度比例過小,域外資金與技術吸引和持續發展能力差,體制機制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目前,全省裝備制造業國有資本比重較大,一些企業經營機制僵化,多數企業仍未擺脫歷史包袱,社會負擔大,國有資產流通不暢、質量較差,因而缺乏經濟發展的活力。
2.整體技術水平在低位徘徊
技術水平是衡量一個行業整體競爭力高低的首要因素。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具體表現在:(1)黑龍江省裝備制造產品設備陳舊且升級換代速度已經跟不上市場的需求變化,導致企業喪失了原有的技術優勢。如第一重型機械的萬噸水壓機是20世紀50年代產品,企業固定資產凈值率僅為0.47,逾齡設備占74.77%。(2)產品研發方面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很多還要依靠對國外技術的引進和模仿,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裝備產品嚴重依賴國外進口。雖然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對重型技術裝備進行過較大程度的改造,但由于受當時體制、人才、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仍落后于國內外同行。總的來說,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內發達省區相比發展緩慢、技術差距呈繼續擴大之勢。
3.面臨下行壓力
2012年黑龍江省有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639戶,完成工業總產值1430.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363.3億,分別同比增長8.9%、6.9%;利稅總額122.17億,實現利潤69.3億,下降10%和26.7%。主營業務收入增幅低于全國2.09個百分點,利潤增幅低于全國30.53個百分點。哈爾濱市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為720.4億元,是15個副省級城市唯一沒達到千億的城市,增加值僅為143.3億元,在東北四個副省級城市中規模最小。
黑龍江省部分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裝備制造企業由于技術進步速度慢,優勢正在減弱,同時新興裝備產業化的進程較慢,造成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下降。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長期投入不足。發達國家的產品研發費用一般會占到總經費的60%以上,而黑龍江省這一比率不足30%,與全國的平均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有些企業只能維持簡單的再生產,設備新度系數降低,大量產品升級換代速度緩慢。同時信息技術的擴散、滲透作用不明顯,產品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多是以“一五”時期軍工企業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國有大型企業,社會化分工程度和專業化水平較低,企業組織結構大多“大而全”,配套和支持產業發展的分工體系滯后,專業化協作程度低,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大量生產企業無法在本地配套,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分離的現象,原有的地方零部件配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其他省份的中小企業所取代。同時,通過引進技術、合作設計等多途徑形成的裝備制造業雖已能生產大批高水準和質量的單機產品,但是缺乏一批具有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的大企業,大部分國家大型建設項目總承包落入了外商手中,造成高附加值利潤外流,產業的總體規模、經濟效益也難以快速提高。
人力資源成為現代企業獲取與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裝備制造業作為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性產業,更離不開大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支撐。然而,由于黑龍江裝備制造業多為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又因為體制和機制的問題導致企業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不活,難以給技術類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又加之前些年裝備制造企業經濟效益不佳,致使員工待遇偏低,人力資源投入不足,最終造成大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紛紛出走,新畢業知名院校的學生又大多不愿意來或留黑龍江工作,致使技術型員工隊伍萎縮,工程技術人員占職工比重逐年下降,人才結構失衡嚴重。人力資源匱乏對企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新產品的開發與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綜合競爭力的提高都會帶來嚴重的隱患。
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裝備制造企業改制和重組步伐,實現產權多元化,推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鼓勵社會資金和外資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裝備制造企業的改革。對在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領域起關鍵作用骨干企業,要在保證國家控制能力和主導權的前提下,支持其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鼓勵裝備制造企業之間、關聯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通過多種形式培育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圍繞發電設備、石化和冶金成套裝備,協調推進東北重點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強強聯合,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
加快建立總裝企業、配套企業和服務型企業有機結合的新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重點建設發電設備、汽車零部件和飛機制造及機床零部件等一批產業優勢突出、各具特色、服務配套功能完善的裝備制造業功能園區。重點發展電站成套設備、重型機械、飛機、汽車和機床等產業集群。加快重點產業配套協作生產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化,發展非國有裝備制造企業,形成由多種所有制中小企業組成的專業化、標準化、市場化的加工企業群,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企業。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吸引外資來黑龍江省辦廠,形成一批技術先進、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裝備制造加工企業。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有利于技術創新與新產品開發的新機制。加強技術中心建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實現系統集成和綜合創新。在鞏固已批準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同時,爭取新設立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鼓勵支持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及國際合作、并購、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制造等方式掌握核心技術。同時,圍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目標,以提高人才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系統規劃、整合資源,創新培養、引進、使用與激勵機制,優化隊伍結構,擴大人才數量,提高整體素質,構建綜合實力雄厚、比較優勢明顯的裝備制造業人才高地。
[1]劉麗霞.公共政策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綦良群,翟羽.裝備制造業集群技術創新政策機理分析[J].商業研究,2010(4).
[3]叢哲琳,李思雯,邵寧.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行業優勢分析[J].北方經貿,2011(3).
[4]曹群.黑龍江省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創新策略[J].學術交流,2012(7).
[5]姚迪.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集聚水平研究[J].對外經貿,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