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英霞 哈爾濱商業大學
2009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被列為物流業振興的九大重點工程之一。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相關政策,組織實施了一大批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示范工程和重點項目。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了《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并提出了促進東北地區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有機融合、聯動發展的新模式探索。
東北地區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物流是新型工業化的第三利潤源泉。根據國外先進經驗,把物流服務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可以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東北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制造企業外包非核心的物流業務,物流企業承擔制造業物流的具體運作,有利于東北地區制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利于提高物流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降低成本,促進聯動雙方更加穩定合作。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制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改進服務質量的壓力不斷加大,迫使制造企業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而把物流活動等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與此同時,市場需求的個性化、準時化等要求,也迫使制造企業轉變傳統物流運作方式,尋求與專業化的物流企業合作。因此,改進制造企業物流業務流程,改善企業內部物流管理水平,實現轉型升級是推動兩業聯動的內在動力。物流業務的外包,使得制造企業能夠脫離繁雜的運輸和倉儲管理業務,集中精力于研發、設計、生產等核心能力上。同時,借助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專業化運作能力,制造企業能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獲得更優質的物流服務,提升制造業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整體運行效率。
物流業是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化而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的,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直接影響著物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物流業務量占物流業總業務量的70%以上,制造業物流總值占全國物流總值的88%。加快東北地區制造業的物流外包,將增加物流業的總體市場份額,給物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不僅有利于物流業改進服務水平和提高運作效率,還有利于物流業在服務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實現與制造業的共贏、互利。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兩業聯動發展給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傳統物流企業可以改革物流服務方式,提高物流服務能力,促進傳統物流產業的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性產業,產業關聯度高且資金技術密集,是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經過多年的發展,東北地區已形成門類齊全、技術配套且規模較大的制造業體系,但一些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國外采購以及制成品的全球分銷,對制造業物流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市場對外開放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已具備為制造企業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的能力。制造企業把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提高生產運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物流企業憑借專業化的物流運作和增值服務能力,通過與制造企業的聯動合作可以擴展到包括運輸裝卸方案制定、物流信息管理、國際物流服務以及應急預案等在內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服務。
例如,沈陽中深集團在與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過程中,為其提供包括國際物流服務、金融物流服務、產品包裝服務、企業廠內物流協調服務、信息系統和應急預案服務在內的一體化物流服務。實施聯動后,特變電工沈變的訂單完成率上升8%,電子單證管理比例上升13%,訂單完成周期縮短10-20天(海運)和3-5天(空運),準時率提高9.5%,有效促進了特變電工沈變總體運行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同時沈陽中深也憑借不斷提升的一體化物流服務能力擴大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真正實現了雙贏。
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組織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建立的長期聯合與合作。東北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建立戰略聯盟,可以使聯動雙方緊密地結合成一體,形成相互信任、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合作關系。物流戰略聯盟可以大大降低聯盟雙方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時物流戰略聯盟成員的獨立性又可以使每個成員都能夠專注于自身的核心業務。物流企業在傳統倉儲和運輸服務的基礎上創新服務理念、延伸更多的增值服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設施和管理方法,并通過強化物流信息技術為制造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精細化服務,借此鞏固和發展與制造業企業的戰略聯盟關系,從達到長久合作和聯動發展的目的。實現物流戰略聯盟的合作,可以使制造業與物流業在運輸能力、物流設施、物流管理技術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從而達到整個聯盟利益最大化。
例如,吉林九天儲運與中國石油吉林化工銷售公司、松原吉安生化集團公司、沈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長春吉糧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簽訂了長年的物流合同,提供汽運、海運、罐存一體化服務,按照顧客需求進行點對點服務,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系統服務解決方案,以提升服務水平和降低整個物流過程的資源浪費,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備高效科學化的物流服務,創造最優的資源配置,最大限度降低客戶的隱性成本,創造客戶真正的價值,已成為東北地區知名的液體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
東北地區很多制造企業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方式,企業發展面臨困難的根本原因是非核心業務太多,整體競爭力不強,企業組織層級過多,信息流轉效率低,決策效率不高。制造企業通過企業流程再造,將運輸、倉儲等非核心的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實現全程供應鏈管理和優化。在兩業聯動發展的過程中,制造企業可以先將采購或銷售外包,然后逐漸整合,最終實現全程供應鏈管理。物流企業可以根據制造企業客戶訂單幫助其尋找原材料供應商采購原料,按照制造企業生產計劃交付原材料;制造企業產成品生產出來后,物流企業向客戶配送并收取訂單款項;物流企業還可以根據制造企業的實際需要提供融資、質押倉單等金融服務。
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聯動所追求的不再是某個環節單項業務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供應鏈整體效益的最優化。例如,嘉晟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與鴻霖制衣有限公司通過三個階段的合作,實現了從銷售外包到采購外包再到全程供應鏈管理。嘉晟的供應鏈服務平臺不僅從物流和供應鏈層面為鴻霖節約了成本、簡化了流程、提升了服務水平,同時也從資金層面為鴻霖的發展提供支持。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刺激物流需求的日益增長,要求社會物流整體服務能力隨之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依托自身服務經驗,整合優化自身和社會物流資源,為產業鏈上下游制造企業提供集采購、運輸、倉儲及銷售于一體的物流服務,實現“物流+貿易”的一體化服務模式。物流企業以電子交易平臺為依托,根據客戶要求實現需求計劃提報、計劃核定、貨物發運、貨款支付以及在途跟蹤等全程電子平臺運作。一方面,為制造企業運輸、產品入庫、保管保養、配送等提供一整套系統性的物流服務;另一方面,創新貿易運作方式,物流企業通過延伸物流服務環節,構建以制造企業為節點、由物流企業來串聯的供應鏈網絡,搭建起高效的電子商務平臺,打造出“物流+貿易”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業以提供最優化服務和實現自身發展為目的,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家制造企業實施聯動合作,逐漸主導供應鏈供銷兩端的整體服務,實現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效益和競爭力的共同提升。淮礦物流與申特鋼鐵、舜立機械的聯動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淮礦現代物流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服務經驗,整合優化自身和社會物流資源,通過延伸物流服務環節,將舜立機械的采購環節和申特鋼鐵的銷售環節進行融合,沿產業鏈上下游為兩類企業提供采購、銷售、運輸及倉儲于一體的物流服務,不僅產生了顯著的企業效益,也產生了可觀的社會效益。
物流企業要根據合同特點、生產計劃安排、發貨周期要求、起運和目的地裝卸條件、交貨時點等因素,為制造企業提供最佳物流解決方案。物流企業根據制造企業實際需要,從售后環節向生產和采購環節延伸,通過信息化、網絡化、電子商務等現代管理手段,為制造企業提供包括零部件及原料、產成品全過程的咨詢、檢測、采購、倉儲、配送、技術服務等一站式外包服務,尤其是可以為制造企業提供零部件采購的咨詢建議、整體采購方案、網上視頻采購、配送至車間、國際物流、金融物流等增值服務。
為了保證聯動的順利實施,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一起共同參與編寫操作指南,并明確操作流程和相關人員責任。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過程中的操作行為都有標準操作流程引導,這樣大大減少了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和制造企業自身的物流管理成本,提高運作效率。為了保證聯動的順利進行,物流企業需要對物流服務流程和作業標準進行優化,提高物流服務流程和作業標準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信息系統的對接可以實現企業間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信息共享率,滿足信息時代對于物流作業的高標準要求。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的聯動往往涉及生產企業、物流企業、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銀行等多個部門,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實現聯動的基本保證。東北地區工商企業、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物資采購管理和企業資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軟件應用水平較低,條碼技術、射頻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物聯網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較少。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信息系統的無縫鏈接,有利于制造企業實現“零庫存”的目標,制造企業將原料及零部件采購、倉儲、商品集散等非核心業務分離出來,減少資金占用,降低運營成本,這至少可以為制造企業降低3%至5%的運營成本,甚至可以達到10%以上。根據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的業務內容,設計聯動信息共享機制,確定相關業務聯動關鍵點,開發關聯點數據信息的互相鏈接接口。
金融物流不僅可以協助制造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和經營利潤。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周轉問題,不僅會影響前期原材料的采購進度,而且還會造成生產計劃的延誤,最終導致產品不能按期交貨。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分析制造企業實際情況,提供墊付費用、墊付貨款、融資擔保、動產質押、信用證付匯等服務,減輕制造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壓力,保證采購、生產和銷售的順暢運行。
在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的過程中,聯動機制的協調關系著雙方參與聯動的積極性、堅持聯動的穩定性,對物流活動進行監控是外包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制造企業在實時監控物流活動的同時,也要給物流企業提高所需的業務信息,并與其共同制定物流作業流程、確定信息渠道、編制操作指引以供雙方共同遵守。特別是操作指引的規范,建立起物流外包的控制機制,使得聯動雙方相關業務人員在作業過程中能步調一致。
[1]吳群.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共生模式及相關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1):72-75.
[2]熊憬.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模式和集成優化的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11):30-31.
[3]郭淑娟,董千里.基于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0(7):13-16.
[4]李肖鋼,趙莉.寧波市物流業與制造業集群聯動發展模式研究[J].價格月刊2010(7):40-42.
[5]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全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范案例精編[M].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