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雅 鄭 嶼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長沙410128)
綠色貿易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一些國家以保護生態資源、生物多樣性、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由,設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國際公認或絕大多數國家不能接受的環保法規和標準。設置名目繁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條款,本質上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阻礙了自由貿易。一些國家往往以綠色貿易壁壘為借口以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主要包括綠色關稅制度、綠色技術標準制度、綠色環境標志制度、綠色包裝制度和綠色補貼制度六大類。
各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力量差異懸殊,許多發達國家憑借先進的環保技術與高新技術制定了一系列高標準的環保要求。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由于受資金、技術等因素限制,衛生檢測檢疫標準還不夠完善,使得部分出口產品在環境、衛生安全等方面達不到一些發達國家的要求而被限制出口,在客觀上產生了綠色貿易壁壘。
近年來,由于受經濟增長緩慢、失業壓力增加、優勢產業空心化等影響,許多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縱觀國際市場,WTO并未使貿易保護主義消失,貿易競爭加劇反而迫使各國政府在關稅手段保護程度降低的情況下,尋找更有效的非關稅壁壘以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由于綠色貿易壁壘具有合理、合法及廣泛性的特點,許多國家將其作為一種貿易保護手段。甚至一些發達國家利用世界貿易組織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協議和規則,來實行貿易保護、限制進口。目前,國際社會越來越提倡環保與綠色,發達國家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并以抵制有害身體健康的產品為由單方面提高環保標準,限制產品進口。面對不完善的WTO規則體系與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綠色貿易壁壘應運而生。
現今,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球化議題,可持續發展策略的提出引發了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綠色產品的消費不斷增加,許多綠色環保組織和綠色貿易規則便應運而生。這些綠色組織與綠色條款大多為發達國家所操控,這些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制定了較高的環境保護標準和嚴格的執行措施對發展中國家較為不利。
我國是農業大國,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擁有豐富和價格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密集型產品擁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但由于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我國原來具有絕對優勢的一些農產品出口受到了部分發達國家的嚴苛審查,檢測、審批費用大大抬高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成本。
我國部分農產品出口企業為了達到一些國家的農產品檢疫標準不惜花重金加強基地建設、增加農殘檢測設備投入,也大大提高了出口成本,進而喪失了農產品價格競爭優勢。出口商品價格提高使進口商的利潤降低,農產品出口份額也隨之減少。不僅如此,一些苛刻的衛生檢疫制度使得我國那些不具備價格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前景堪憂。
我國農產品出口優勢下降,劣勢凸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幾年,美國、日本、歐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是我國主要的貿易合作伙伴,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綠色貿易保護主義擁護者并且大多數是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與環境委員會”成員。他們對本國農產品出口的支持力度較大,對進口卻采取限制措施,對我國農產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加大了我國農產品出口難度,使得我國的許多農產品由于達不到檢測標準而無法進入其市場,導致出口額萎縮。
我國許多外貿企業因綠色貿易壁壘引起的貿易爭端案件均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絕大部分是由于我國出口商不懂綠色條款,不了解相關國際貿易協議條款及公約,并且許多部門和中介組織應對不積極,事前缺乏統籌規劃和預警措施導致的。因此,出口商及政府相關部門應認真整理研究國際環保公約,充分挖掘其中針對發展中國家國情而附加的免受發達國家貿易歧視的保障條款,建立綠色壁壘資料庫,針對不同貿易國對我國不同的農產品出口限制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我國政府應從擴大出口、增加農民收入的角度,鼓勵無公害與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認證。積極引導生產經營者提高環保與衛生安全意識,簡化無公害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及農產品的認證申報審批程序,減少和規范檢測項目,降低監測、標志使用和標志服務等收費標準,減輕生產者負擔。
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使出口企業能夠從生產、加工到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質量監控,逐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環保標準,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爭取早日與國際接軌。
[1] 張馨元.淺析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2009(10).
[2] 歸秀娥.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于國外綠色壁壘的原因與對策[J]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0(1).
[3] 孫同瑜,趙銀德.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
[4] 胡北平,李美紅.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 .經濟前沿,2009(12).
[5] 劉輝,趙琳晶.我國出口貿易所面臨的綠色壁壘綜述[J] .北方經濟,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