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篤程
(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江蘇蘇州215006)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知識分散與技術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在跨國公司外部,跨國公司要想保持競爭優勢地位,必須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搜尋新資源,特別是知識資源,以創造并保持新的競爭條件和優勢,跨國公司在獲取全球優質資源過程中,海外子公司至關重要,其已具備一定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母公司在跨國公司內部的管理能力和資源優勢地位不斷下降,海外子公司的自治能力水平和資源優勢逐漸上升。母公司對全球范圍內的海外子公司適度地分散控制權,可以鼓勵和促進海外子公司獲取東道國有價值的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從而實現跨國公司收益最大化的目標。
跨國公司的重要戰略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實現全球范圍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空間和規模的逐步擴張可以提高跨國公司資源配置效率,也對母公司的全球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跨國公司母公司而言,各東道國在市場競爭程度、生產和貿易成本、投資和稅收政策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單純依靠母公司管理各東道國分支機構的成本和難度較大。同時,隨著海外分支機構的數目不斷增加,并伴隨著跨國公司股權逐步分散,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也變得日益復雜,涉及的利益相關者也越來越多。因此,需要母公司分散控制權,令子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開展決策活動。
跨國公司往往能給東道國帶來相對領先的生產設備、產品研發與制造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一般都嚴格控制著關鍵的核心技術。隨著世界范圍的技術更新速度加快,跨國公司必須緊跟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由于地域不同、信息傳遞成本過高以及文化差異等因素,不同分公司及分支機構所在東道國的技術和產業發展水平又存在較大差異,技術更新并不同步,這就要求母公司分散控制權,使各分公司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技術更新,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公司決策,整合內部的經營活動,以達到資源配置最優化。
隨著跨國公司組織結構越來越復雜,對母公司全球管理的需求有所提升,對母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時,跨國公司海外擴張過程也是向海外轉移母公司原有資源的過程,母公司中的管理資源供給會出現相對不足。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當母公司的資源供給小于管理需求時,母公司現有資源無法滿足管理需求,必然出現控制權分散。
在跨國公司一體化和當地化程度加深的情況下,母公司不再賦予海外子公司附屬品的地位,海外子公司地位也隨之提升,并開始承擔一定的戰略角色。Bartlett&Ghoshal(1989)將海外子公司分為戰略領導者、戰略貢獻者、戰略執行者和戰略黑洞,主要依據海外子公司現有的能力和當地市場的戰略重要性。認為跨國公司在東道國設立海外子公司時,在不同地區他們的職能以及所發揮的作用都不一樣,每個地區海外子公司都扮演某種角色,承擔某種戰略任務。
并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下,跨國公司的東道國戰略角色是動態變化的。Julian Birkinshaw(1999)認為用一個半自治實體來形容海外子公司是恰當的,能力大小、特許能力強弱以及當地環境因素好壞決定海外子公司發展的一般模式通過母公司分散控制權,可以使海外子公司積累更多有價值的資源,提升自治能力,進而顯著提高海外子公司對整個跨國公司的發展促進作用。
隨著母公司全面管理全球范圍內海外子公司的難度加大,全球管理能力相對下降,母公司無法滿足全球管理需求,而子公司積累的有價值資源也越來越多,其自治能力也隨之提高。當海外子公司自治能力與母公司全球管理能力相等時就出現臨界點。當海外子公司自治能力超過了母公司全球管理能力,即超過臨界點時,最好的公司治理選擇就是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分散控制權。
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中國跨國公司的母公司應堅持集中股權與分散控制權共同存在。原因有:第一,集中股權有降低分散控制權的風險作用。中國跨國企業的母公司主要依靠資源優勢來達到控制海外子公司的目的,為了獲取東道國資源,而對海外子公司完全實行分散控制權的管理方式風險較大。對于這類母公司來說,集中股權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降低海外子公司違背中國跨國公司的組織利益和權利的風險。第二,集中股權可以從一定意義上保證我國跨國公司實現戰略目標。通過海外子公司,跨國公司可以在獲取技術和資源后向母公司轉移,從而使得母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得以提升。集中股權的過程能夠在實現戰略目標的同時,保證母公司對海外子公司的有效控制。而分散控制權可以緩解跨國公司的母公司管理資源短缺問題,堅持集中股權與分散控制權并存可以實現共贏。
應加強培養跨國公司的“學習”能力。一是敦促子公司提高學習東道國相關知識的能力。讓海外子公司盡快融入到東道國的市場經濟社會環境中,并加快海外子公司當地化的進程,與東道國的政府、供應商、戰略合作伙伴以及顧客等建立良好穩固的關系,有效開展業務活動。二是提高母公司學習子公司與子公司對母公司的知識反向轉移能力。由于我國跨國公司的母公司自身優勢資源相對比較匱乏,母公司需要從海外子公司汲取最新的信息和知識等。應在跨國公司內部建立健全反向學習機制,海外子公司及時向母公司進行知識的反向轉移,母公司在此基礎上迅速對知識進行整合、吸收、充分應用并不斷創新。
[1] 陶厚永,劉洪,呂鴻江.組織管理的集權—分權模式與組織績效的關系[J] .中國工業經濟,2008(4).
[2] 陳福添.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定位研究—從科層范式到網絡范式的演化[J] .中國工業經濟,2006(1).
[3] 邢建國.治理倫理與公司治理:二維治理結構的建立[J] .中國工業經濟,2005(10).
[4] 楊燦龍.對跨國海外子公司經營權配置的研究[J] .國際經濟合作,2007(3).
[5] 李曉峰,冷莎.跨國公司內部網絡知識創新機理研究[J] .國際經貿探索,2007(11).
[6] 潘東,彭小兵.控股集團框架內海外子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J] .金融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