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
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其他職業者的成長一樣,首先適應新的環境,隨后比較熟練地勝任工作,但到了一定程度,似乎出現了發展的頸瓶而停滯不前,即到了高原期;安全度過高原期之后,往往會出現精力與智力下降的趨勢,一個教師的職業生涯就漸趨衰退。對上述四種現象,有專家總結為“四期”,即入職適應期、成熟勝任期、高原停滯期、衰退回歸期。此“四期”在普通高中教師的專業成長中表現尤為明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校本培訓,而校本培訓針對全體教師搞“一刀切”又難免有失偏頗。筆者以為,結合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規律,在不同職業階段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得校本培訓更加扎實有效。
入職適應期是指剛入學校執教的大約前三年,這三年是從學生到教師角色轉換的起點,是入職者對所學理論進行實踐與反思,對教師在信念、態度、知識和行為上做出調整的關鍵時期,是實現教育身份社會化,走向職業生涯,適應環境,學會做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必要階段。這階段的教師往往具有如下特點:①職業觀念理想化轉為現實化,職業壓力大且起伏波動;②學科知識豐富,但教材知識不熟悉,實踐性知識缺乏;③教育教學能力欠缺,應變能力不足。入職期是教師勝任的關鍵階段,對教師所能達到的教學效能水平有重大影響,甚或影響到教師整個職業生涯中對教學專業的決策。基于此,對新教師(即入職適應階段教師)實施校本培訓的主要行動策略可以考慮:
崗前培訓。針對新招聘的教師,學校每年都進行崗前培訓,培訓者既有校長也有校內知名教師,培訓內容既包括教育策略也包括教學方法,努力使參訓教師對整個教育過程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青藍工程。學校組織新教師與骨干教師“拜師結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師徒雙方進行捆綁式評價。
雙月談心。結合入職適應階段教師心理方面的問題,學校每兩個月召開一次座談會,由校長或帶教教師與新教師進行面對面談心,對他們初始工作遇到的困惑進行分析,為他們排憂解難,樹立信心,構建和諧的心理環境。
知識強化。針對新教師對教材知識掌握不系統,實踐性知識欠缺這一狀況,學校要求入職教師在入職前的時間段或入職后一個月內,至少對所教高中教材通讀一遍,然后做完一本《十年高考歷年真題集》;與高三學生一起參加大型學科考試,并將成績進行公布。
聽課評課。學校要求新教師先聽帶教老師的課,然后積極參加評課活動,在此基礎上揚長避短再執教,并組織相關學科老師觀評新教師的課;定期在學生中間對新教師的上課情況調研。通過這些方式使新教師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課堂操作狀況及效果。
見習匯報。經過一系列的培養,每學期都組織入職教師登臺打擂,進行授課展示,最后評出擂主。要求入職教師經常進行反思,學期末上交總結經驗和反思。學年結束,學校組織評委對新入職教師進行全方位的考核驗收。
入職適應階段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一般是在工作后的第4-5年,一些教師進入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快階段,教師在該階段能迅速學習各種教法學法知識,接受各項技能訓練。這階段的教師具有的特點:①職業觀念立足現實,心理壓力逐步減小。②教材知識初步體系化,情境性知識增多。③教育教學能力增強,變通性較大。針對成熟勝任期的基本特征,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處于此階段的教師還存在過高估計自己,或過低貶低自己等問題。這時期要因時、因人制宜,有針對性地做好校本培訓工作。
才能展示。對一名教師最大的獎賞是才能的肯定。學校讓勝任期教師搞“才能展示課”,給他們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舞臺。學校每學期都周密組織聽課、評課、說課、頒獎等活動,讓每一位成熟期教師充分展示個人教學魅力,體會到從教者的成功感與幸福感。
科研支持。這個階段的教師開始有了自己獨到的認識和體會,學校積極鼓勵他們自主或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并吸收他們為學校主打課題組核心成員;設立專項經費,資助其研究成果出版或發表;學校網站開辟專欄推介他們的研究成果;選送特別優秀者外出學習進修,進一步提升其學養,為他們成長為專家型校長搭建平臺。
激勵擔當。學校每年都從這個群體里選拔一批優秀者充實到教學管理隊伍中,并輔以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重任。通過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充實到學校各級管理層,給他們壓擔子,激勵他們在勇于擔當中實現專業發展和職業成長。
學術沙龍。為加強交流,學校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沙龍,讓他們通過諸多渠道闡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點,以此調動其專業上進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專業自信心。
強化反思。為使此階段的教師能更上層樓,有更大的發展后勁,學校要求他們平時多讀書,多作筆記,多反思,多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學校特別要求教師撰寫“教后記”,借此提高對知識點的梳理歸納能力。
經歷了探求階段后,教師的專業發展逐步表現出差異性和多樣性,許多教師的教學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出現難以進一步提高的“高原現象”,教師在平平淡淡的教學工作中產生疲倦感,導致職業發展停滯,即使是一些優秀教師也多多少少存在這一現象。其表現特征是:①職業觀念成熟,心理素質相對穩定。②教材知識高度系統化,實踐性知識豐富。③教育教學能力左右逢源,但創新性受限。④健康狀況急劇下降,工作任務超負荷。針對高原停滯期教師的特點,學校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應對,幫助其分析不利于專業發展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疏導方案和學習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把教師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
走出去,請進來。學校每年都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外出學習、考察或進修,讓他們走出去開闊視野,建立新的知識增長點,重新定立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位置;學校每年都聘請3-5名國內知名教育專家來校做報告,給教師的專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創建專業發展平臺。針對這一階段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游刃有余,但創新性不足的特點,學校積極創建專業發展平臺,引領教師在活動中歷練提升能力:如安排他們擔任校內優質課等競賽活動的評委或指導或顧問;鼓勵他們參加市級以上優質課、教學能手等業務比賽;參加校級標兵教師、功勛教師評選;在校際或更高層級教學經驗交流會上作報告等,以此進一步激發該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
編寫校本教材。高原期老師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學校鼓勵他們擔綱市級課題研究與實驗,在行動研究中積聚智慧、提升工作境界;為發現和顯現資深教師獨特的實踐性知識和才能,幫助他們將隱性的實踐知識顯現出來,學校將處于高原期的教師聚合在一塊,根據學科特點組建相關的學術共同體,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編撰校本教材。這些校本教材不但充分展示了教師的專業知識,而且開闊了學生視野,深受學生好評。
經歷了高原停滯階段后,大部分高中教師的職業發展走向衰退。此時的他們,發展動力不足,許多教師產生渴望早點退休的意愿。此階段教師主要是因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加上對日復一日教學工作的厭倦,工作熱情呈現衰退狀態。表現特征是:①職業理想消極而動搖,發展愿望低落,心理素質差。②實踐性知識依然豐富,教材知識逐步遺忘。③教育教學能力減弱,方法因循守舊缺乏變化。④體質健康狀況差,工作承受能力低。對那些為學校發展奉獻了幾十年心血與汗水的老教師,學校既要千方百計安撫他們的失落情緒,想法設法給予精神上的撫慰,又要在生活上多關心體貼他們,通過校本培訓使他們煥發第二青春。
經驗總結。對于衰退回歸期教師,學校鼓勵他們回顧和總結數十年來的教育教學經驗,一方面把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貢獻出來,另一方面在整理與反思中繼續學習,這樣既鞏固了其在學校的專業地位,又為學校存留一份寶貴的財富。
智慧傳承。針對他們實踐性知識豐富的特點,多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的機會,讓他們多指導年青教師;學校要求年青教師多向他們請教,多聽取他們的教學建議,把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
學習到老。針對他們教育教學能力減弱,方法因循守舊缺乏變化的狀況,學校向他們推薦一些名著名文,讓他們不斷吸收新的營養。
[1]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朱新梅.論我國部屬師范大學的現狀、問題與發展[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1).
[3]馬曉春,張愛寧.中小學教師問題行為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探索,2005,(10).
[4]王沛,張國禮.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現狀調查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5,(10).
[5]趙昌木.教師成長論[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4.
[6]章學云.中小學教師高原現象的研究評述[J].師資培訓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