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娟
(山西新富升機器制造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近年以來,機械加工中常有復雜曲線構成的非圓曲線(例如橢圓線、拋物線、雙曲線、漸開線等)零件,非圓曲線加工成為生產制造中的熱點。本文以實例對非圓曲線零件的進行圖樣分析,定位、找正、夾緊的基準面、粗精加工用的刀具等因素進行工藝分析,最終確定優質、高效、安全、低耗的加工方案;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滿足了用戶要求[1]。
見圖1,該零件在其180°面上半徑從R275 mm過渡到R395 mm,隨著兩側的開口角從a=21°上升到a=35°,所對應的開口尺寸也從641 mm擴大到1 008 mm。零件材料60C rMnMo,調質硬度大于320HBW,加工中要保證弧形尺寸正確、接縫良好、表面粗糙度良好。當零件兩半對稱加工,制造難度很大,零件曲面若有偏差將會造成錐形或管壁厚薄不勻、直接影響產品質量。
1)從圖1零件曲面三維造型看出,該零件為自由三維曲面,是曲線起伏范圍很大的非回轉體,不能使用車床加工,需在數控臺鏜上進行加工。2)因零件表面是弧度變化、且參數連續的,根據加工要求,從加工切分的位置上精心選擇,采用大小圓及中間過渡處分割為四段更有利于程序安排和機床加工,也使表面的連續性得到有效保證,經過反復考慮,最后決定把零件分為四段加工,即按徑向象限分割成四部分。3)將360°圓周曲線分為四步加工,每次加工90°角,利用機床工作臺B軸旋轉可以加工兩個90°角,然后轉動工件90°加工剩余的兩個區段。由于每個區域要去掉的鐵屑體積相差很大、重量不等,加工的先后次序直接影響零件精度。經過反復考慮,決定先加工切屑小的90°區域(小口),工作臺旋轉180°后加工切屑大的90°區域(大口);然后軸向轉動工件90°,小口朝下大口朝上,再加工剩余兩側,這樣零件重心朝下的穩定性較好。4)零件裝夾采用水平V型鐵放置、側邊輔助支承的方法,既利于裝卡,又利于找正。為保證零件的粗糙度,分為粗加工及精加工;因材料硬度要求高,選擇刀具至關重要。粗加工刀具選用 160R5圓弧陶瓷刀片刀盤銑出階梯狀,再用 80玉米銑刀清根。精加工刀具選用可轉位合金刀片球頭銑刀(光刀時若有磨損或崩裂現象,可以及時更換刀片),并且盡可能使用圓弧涂層刀片(以保證加工精度的穩定性及良好的耐用度)。5)對于零件的曲線精度及機床的連續運行可靠性,先要利用木制模型進行試切加工,檢驗曲面各項參數及程序的正確性;當試切加工完成后,經檢驗和用戶專家認可合格后,通過總結經驗最終確定合理加工方案。

圖1 零件的曲面三維造型圖
1)零件的定位、找正、夾緊。在零件一端加長外圓上銑出直邊及45°找正基準,以利于控制軸頭萬向接軸與零件起始位置。零件外圓兩端面各鉆鉸4個M24的定位用螺孔,一方面可在找正零件前后角度時利用千斤頂調整,另一方面可在加工中有效防止零件轉動、提高裝卡剛度。臺鏜工作臺上對稱擺放兩塊V型墊鐵,零件水平放置在V型墊鐵上,按精加工過的兩端找正壓緊工件[2]。2)零件的數控編程及原點設置。(1)零件有復雜的非圓曲線,采用純手工編程很難實現圖紙要求,需用計算機自動編程軟件。利用UG軟件,根據零件的二維圖形和廠家提供的點位數據,繪制出三維實體模型,能為后續的自動編程提供實體模型參數;再用UG軟件,生成數控加工所需的數百萬條程序。(2)程序的坐標原點設置在零件軸心線上,設置方法是:先把精車過的兩端軸徑精確測量出來,開出鏜桿輕靠在軸上方,在機床對刀選項里把Y設置為軸徑的一半加鏜桿的一半得出的數值,鏜桿裝上銑刀,把Y開到零上,然后Z向往前開、直到端齒接近軸最高點留約0.05 mm,在對刀選項里把Z直接設置為軸徑的一半;X的設置是鏜桿分別靠在零件大圓兩最外端、除以2的位置上清零,就有了工件X的零位。3)零件加工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原點設置好后,開始粗加工,粗加工按四段進行,采用 160R5圓弧陶瓷刀片刀盤(按數控程序銑出階梯狀),每刀切削層深2 mm,留精加工余量0.8 mm;當銑至底部時,由于 160 R5圓弧刀盤直徑大,達不到曲線要求,改用 80玉米銑刀清根。但加工第三段(大口)時出現了異常情況,程序正常運行到后面時,刀盤刀體在對角的進刀處逐漸碰上了上下方向暫不加工的毛坯;分析原因,是因UG軟件自動編程時不會考慮到另外兩個方向毛坯還未加工,自動認為是空位造成的。為了避免磨傷刀體,采用玉米銑刀把可能磨傷刀體的毛坯提前銑掉一點,這樣就可有效避免了問題的發生。精加工采用 60可轉位合金刀片球頭銑刀。由于精加工程序特別長(一個區段程序就十幾兆、上百萬條之多),一旦出現臨時斷電或者死機等異常情況,程序斷點在哪里很難查找,若從頭開始加工浪費時間又太多;后來想出辦法每半小時記錄一次程序坐標,一旦異常中斷程序發生,根據記錄坐標利用系統搜索指針,可迅速找到斷點的大概位置、以便繼續運行程序,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也保證了精加工的順利完成。
通過合理的加工方案,零件的非圓曲線加工順利完成,經復核及用戶的現場確認:零件加工取得良好效果,是加工的新思路。
[1] 楊繼宏.數控加工工藝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 韓鴻鸞,張秀玲.數控加工技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