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香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期刊社,江蘇 南京 211168)
提升高職學報社會地位的對策研究*
羅 香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期刊社,江蘇 南京 211168)
受主客觀因素影響,高職學報在學術期刊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即便是高職高專核心期刊,也同樣無法逾越“第三世界”這道鴻溝,在職稱評審、科研分值計算時,其“核心”地位蕩然無存。高職學報應通過改革體制、建立共同愿景,激發辦刊積極性和熱情;準確定位,特色發展,堅持“內容為王”,成為高職學報中的佼佼者;走集約化道路,強強聯手,發揮“1+1>2”的作用,躋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通過這個“三步法”有效提升高職學報的社會地位,打破發展“僵局”。
高職學報;社會地位;積極性;質量;集約化道路
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共出版期刊9849種,其中包括高校學報等相當一部分學術期刊。而在眾多的學術期刊中,高職學報雖然已有400多種,但受辦刊模式、稿源質量等因素影響,長期處于弱勢地位,淪為學術期刊中的“第三世界”,核心期刊和本科學報淘汰論文的“收容所”,發展令人堪憂。雖然從2008年開始,全國高職高專學報研究會每三年一次參照各學報的影響因子、編校質量和獲獎情況等對所有高職高專學報進行評選,從中選出一部分高職高專核心期刊(2008年34種,2011年44種),但此“核心”非彼“核心”(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所受的待遇完全不一樣:一個是優質稿件一稿難求,一個是優質稿件源源不斷。原因是:在中國這樣一種特定的環境下,絕大多數在職的科研人員為了自身的“前途”,都不得不圍著職稱這根“指揮棒”走,而高職高專核心期刊在職稱評審時等同于一般期刊,“核心”地位得不到認可,所以很難得到作者的青睞,致使優質稿件一稿難求。事實上,在這400多種高職學報中,也有一些學報既有自己的特色,辦刊水平也比較高,影響因子甚至高于現有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如《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其影響因子就高于《河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陜西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中國審計》等中文核心期刊,但社會地位卻遠不如后者。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不是評職稱時被認可的核心期刊。所以要改變高職學報的現狀,并從根本上提升高職學報的社會地位,就必須讓一部分辦得好的高職學報通過準確定位、特色發展、提高質量、塑造形象等,成功躋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目前,全國400多家高職學報沒有一種已成為中文核心期刊)。
(一)改革體制,增加辦刊自主權
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做事的人必須有積極性和熱情,否則絕不可能把事情做好,辦期刊也一樣。而高職學報隸屬于高職院校,且辦刊經費大多靠學校撥款,所以相對于獨立的期刊社,其辦刊的自主權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辦刊大多是按部就班,中規中矩,極大地影響了辦刊人的積極性和熱情。不僅如此,在現有的管理體制下,高職學報的工作人員屬于事業單位編制,只要能維持刊物的正常運轉,他們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一個樣,這是影響辦刊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又一重要因素。為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進行體制改革,且這種改革必須在保證現有事業單位人員編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讓辦刊人員既有更大的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平臺,又能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對自身付出的肯定),使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進而充分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有兩種具體方式:一是按照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期刊改革的規定,由事改企,讓學報編輯部獲得充分的辦刊自主權,但現有人員的事業單位編制不變(不過受主客觀因素影響,這條路走起來會比較困難);二是改變現有的管理體制,將辦刊自主權真正下放給編輯部,同時在經濟方面由目前的財政包干(全額或大部分財政撥款)變為“自負盈虧”,在保證基本工資的情況下,讓辦刊人員的獎金與工作績效直接掛鉤。
(二)建立愿景,激發辦刊積極性
愿景就是愿望或發展目標。共同愿景是被組織成員所接受和認同的組織的愿景,是組織凝聚力之所在,能使組織成員協同工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能使成員明確目標,看清方向,規范自己的行為;能激發員工的潛能,為組織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而目前的高職學報由于長期處于劣勢地位,即使是辦得好的高職高專核心期刊,也無法躋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競爭力不強,社會影響力低,致使很多高職學報對自身的發展失去了信心,更不要說躋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覺得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事實上,經過高職學報辦刊人長期不懈的努力,一部分刊物結合自身的專業、地域等優勢,辦出了特色,辦刊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有的刊物影響因子甚至已經超過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的部分期刊,如《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等。當然,即便是高職學報中辦刊水平最高的刊物,要想進入教育部組織評選的“名刊”“名欄”行列差距還是很大,但爭取入選核心期刊行列還是有可能的[1]。所以,高職學報要看到自身的優勢和特長,不能悲觀失望、破罐子破摔,相信在刊物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大家齊心協力,多渠道廣納優質稿源、堅持“內容為王”、積極廣泛宣傳、塑造良好學報形象,走一條高職學報高質量特色發展的道路,就一定能打破現有的發展“僵局”,躋身“強勢”行列。鑒于此,高職學報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辦刊理念,合理制訂既具有可實現性、又有利于促進編輯個人發展的目標,讓辦刊人員發自內心地愿為目標的實現付出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一)準確定位,特色發展
美國《新聞周刊》總裁有句辦刊名言:“辦好期刊的秘訣,就是定位,定位,還是定位。”優勢定位,是期刊能夠跳出來的彈板。為此,高職學報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準確定位。具體來說:一是不能一味地追求刊物的學術性,不能做核心期刊或本科學報的“翻版”,而應在重視學術性的基礎上,突出刊物的應用性、地方性和服務性,并將幾者有效結合,走一條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二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學報辦成各科學術論文的大拼盤,而要根據自身的學科、地域等優勢,著重選擇某一領域或專業,作為重點發展對象。
精準的定位能為刊物的發展指明方向,而鮮明的特色卻是刊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編輯家出版家鄒韜奮曾說:“沒有個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展更沒有希望了。”[2]處于“第三世界”的高職學報要想突破現有的發展“僵局”,更應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和學科優勢等在特色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優勢,開設地域研究專欄,更好地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同時提升學報的內涵建設,增強學報的整體競爭實力。在這方面,目前已有一些高職學報做出了積極成功的探索。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開設的“寧波幫研究”,《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推出的“溫州研究”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和學科優勢,開設凸顯“專業性+應用性”的特色欄目,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的同時,提高刊物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如《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開設的“紡織研究”、“服裝研究”等專欄,《北京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開設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研究”等欄目。
(二)堅持“內容為王”
期刊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內容的競爭。對于學術期刊,誰掌握了最新研究成果,誰就能最早發表,就能在學術界甚至全社會獲得最早的反響和討論,就能獲得作者的大力支持,吸引更多的優質稿件;誰發表的創新學術研究成果最多,誰的文章的轉摘率、他引率和被引率等就能有效提高,進而擴大期刊影響,提升刊物的社會地位。鑒于此,高職學報應在突出特色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優質稿源的組稿工作,徹底改變“等、靠、要”的思想,主動出擊。具體措施:第一,積極參加高層學術論壇,主動向與會專家約稿,并提供豐厚的稿酬。對于處于劣勢地位的高職學報來說,要想在一時之間讓所刊載的文章質量都非常高,是絕對不可能的,但首先至少必須保證每期的重點欄目上都有幾篇分量較重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再逐步增加優質稿源的數量,最后達到整體提高的目標。當然,即便是有豐厚的稿酬,高職學報也很難向某一領域的專家成功約稿,所以高職學報必須通過自己的真誠和優質服務去打動專家。第二是向非剛需作者約稿。在中國,相當一部分論文的撰寫都是為了評職稱或完成科研工作量,但因為評職稱有核心期刊的要求,且一般核心期刊的科研分值也遠高于高職學報,受這些因素影響,作者一般都會“被逼”把最好的稿件投往核心期刊。但核心期刊的版面畢竟有限,且多收取高昂的版面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高職學報不收版面費,且能加大優質稿源的獎勵力度,并縮短刊發時間,很可能會吸引部分沒有職稱評審要求的作者的優質稿件。第三是請直接與企業聯系的本校教師牽線搭橋,走訪與學校密切聯系的企業,向企業管理者約稿,或者深入相關企業開展調研,撰寫調查報告。第四,結合學校的專業或學科優勢,策劃優秀選題,組織相關討論,吸納優質稿源。第五,通過網絡等平臺加大學報宣傳,積極吸納優質外稿[3]。有了優質的稿源,還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以質量為第一原則的科學合理的稿件管理制度,以保證優質稿源能在第一時間優先刊發。
如前所述,高職學報中還是有一些刊物辦得既有特色,質量也比較好,如三年一次評選出來的高職高專核心期刊。但在市場競爭激烈、門戶之見嚴重的情況下,僅憑這些期刊“單兵作戰”,是很難改變現有的高職學報淪為“三等公民”的現狀的。為此,高職學報要積極團結起來,充分發揮“1+1>2”的效果。但高職學報幾乎都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而學術期刊的公益性質又使其幾乎不可能改制成為出版社那樣的現代企業,故必須在數字化重組的基礎上,構建適合自身特點的集約化平臺。具體做法:建立一個高職學報數字化平臺,在這一平臺上,按專業對各學報論文進行重新組合和包裝,并與大型期刊數據庫網站合作,在強化各學報形象(每篇論文都與所在專業期刊的封面等信息同時出現)的基礎上,實現高職學報的網絡專業化整體傳播,以體現集約化的優勢,利于建立高職學報的品牌形象,提升高職學報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4]。因為更讓作者感興趣也更能吸引讀者的無疑是專業期刊,而在數字化傳播日益普及的現代,高職學報數字化專業期刊的創建,無疑會吸引更多作者和讀者的關注,進而有利于優秀作者隊伍的建設和所刊載文章的轉摘率、他引率和被引率等的提高。不僅如此,數字化專業期刊創設后,高職學報聯合編輯部就擁有了豐富的資源,可以對各刊紙本的編輯工作進行必要的統籌和策劃,使紙本學報一方面繼續深化內涵式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協同合作,與重組后的專業系列期刊的編輯工作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將集約化的優勢全面體現出來,為優秀高職學報躋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提高社會影響力提供有利的保障[5]。
當然,要讓高職學報躋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從根本上提升高職學報的社會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各學報辦刊人的積極努力、無私奉獻,也需要主辦單位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還需要高職學報的團結合作和互相支持。鑒于此,高職學報必須層層遞進,分步驟實現提升社會地位的偉大目標。
[1]金欣.從期刊引證指標看高職學報的地位[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鄒韜奮.韜奮新聞出版文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3]羅香.高職學報開發優質稿源的路徑[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4]程熙.從非核心刊物看學術期刊的梯隊建設[J].云夢學刊,2012,(4).
[5]沈建國.期刊質量與品牌:江蘇期刊研究2010年度論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
LUO Xiang
(The Periodical Press of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Nanjing Jiangsu 211168,China)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 should reform the system and establish a common visio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passion;position accurately,develop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that“content is the king”so as to become the leader of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take the road of intensification,join forces and realize“1+1 >2”,to rank among the national Chinese core journals.“Three steps”will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ocial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 and break the deadlock of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social status;enthusiasm;quality;the road of intensification
G23
A
1008-4681(2013)06-0116-02
2013-08-21
羅香(1976-),女,江西九江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期刊社編輯、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編輯學。
(責任編校: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