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寧(貴州省人民醫院心功能室,貴州 貴陽 550002)
主動脈竇瘤破裂(Ruptured aortic sinus aneurysm,RASA)又稱乏氏竇瘤破裂,一般認為系主動脈基底部中層缺乏正常的彈力組織和肌肉組織,出生后受到主動脈內高壓血流沖擊,竇壁逐漸變薄呈瘤樣擴張,最終導致破裂。竇瘤破裂最常見為右冠瓣瘤破入右室和右室流出道,其次是無冠竇瘤破入右心房、左心房[1]。該病患者出現突然并發展迅速,通常未破裂及小的竇瘤無明顯臨床表現,竇瘤破裂患者心前區常突然出現連續性雜音,伴氣促、心悸、胸痛及水腫等心力衰竭癥狀和體征[2]。對1例經超聲心動圖確診的RASA患者成功實施了封堵術,現報告如下。
患者,男,34歲,住院號364671,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心悸入院,查體:心界向左下擴大,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Ⅳ級連續性機械樣雜音,并可捫及震顫,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示:左室擴大,主動脈瓣右冠瓣呈瘤樣膨出并回聲中斷5.8 mm,主動脈根部右冠瓣處探及連續性左向右分流血流束,速度約為5.08 m/s,超聲心動圖提示:先天性心臟病,乏氏竇瘤破裂破入右室流出道。
常規消毒鋪敷,局部麻醉生效以右股動脈及靜脈為穿刺路徑,成功建鞘后行左心室及升主動脈造影,造影示:主動脈竇瘤破裂(出口在右心室),主動脈竇瘤破裂出口最窄處直徑為4 mm,建立股動脈-左心室-主動脈竇瘤破口-右心室-股靜脈軌道,選用7 mm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封堵器放置順利,超聲檢查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左向右分流消失,右室流出道無梗阻征像,釋放封堵器。術后復查超聲心動圖見大血管水平分流消失。術前、術中、術后所用儀器為:Philip IE33。見圖1~2。

圖1 胸骨旁四腔切面顯示右冠竇瘤破入右心室內CDFI

圖2 右冠竇瘤破入右心室,呈連續性雙期頻譜
RASA是臨床上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本病多數患者預后差,死亡率高,一旦確診需予以積極治療,以往認為外科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唯一方法,但隨著近年來心臟介入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及超聲心動圖運用范圍的不斷拓展,運用超聲心動圖指導經心導管封堵術治療乏氏竇瘤破裂逐漸運用于臨床,因其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成為一種新的、較好的治療方式[3]。RASA患者體查可于胸骨左緣聞及連續性雙期雜音,其確診依賴于超聲心動圖,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缺損口位于瓣上、瓣下,分流是雙期連續性還是單純收縮期或舒張期,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臟病,避免漏診及誤診[4]。在確診RASA后,應明確患者是否具有行介入封堵術的相應指征,該例患者破口位于右冠瓣,大小為5.8 mm,破口與右冠瓣、三尖瓣及冠狀動脈開口均有一定的距離,竇瘤形態呈隧道狀,可選擇介入治療[5]。行介入封堵術過程中使用超聲心動圖實時觀察封堵器與主動脈瓣的功能狀態,對療效作出即刻評估,術后觀測封堵器周圍結構及分流,明確有無殘余分流。超聲心動圖是確診RASA的必要條件,并可幫助指導封堵器的選擇,在介入封堵術術前篩查,術中引導封堵器釋放,及術后復查隨診中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1] 高云華,唐 紅.實用超聲心動圖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39.
[2] 李治安,楊 婭.超聲心動圖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30.
[3] 馬 紅.超聲心動圖監測主動脈竇瘤破裂封堵治療1例[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5,21(2):156.
[4] 李 越,王廣義,王峙峰,等.超聲心動圖在經導管封堵主動脈竇瘤破裂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8,29(1):71.
[5] 李 軍,張 軍,蘇軍芳,等.主動脈竇瘤破裂封堵的超聲心動圖運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7,23(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