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杏桃,彭德峰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新會醫院兒科,廣東 江門 5900;.廣東省開平市中心醫院藥劑科,廣東 江門59300)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病程兇險,病死率高;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現選取我院122例手足口病患兒,探討在西醫干預基礎上給予喜炎平聯合干擾素霧化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4月 ~2012年10月共122例符合手足口病診斷標準的手足口病患兒[1],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58例和治療組64例,兩組患兒年齡、病程、性別、口腔黏膜破損、手足皰疹等臨床基本資料行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例)
1.2 方法:①治療方案:對照組予病毒唑10~15 mg/(kg·d)靜脈滴注,療程7 d。如患兒伴喘息癥狀,予加用支氣管擴張劑,常規應用表皮激素霧化吸入等對癥處理。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治療外,加用喜炎平及干擾素霧化聯合治療。喜炎平:0.2~0.4 ml/(kg·d),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 ml,靜脈滴注,2次/d,療程7 d。干擾素α-2 b:對體重在10 kg以下的患兒每次應用10萬IU,10 kg以上的患兒予每次20萬IU,加入2 ml NaCl溶液混勻后,行超聲霧化吸入,1次/d,療程7 d。
1.3 療效評價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兒口腔疼痛、皮疹消退時間。療效評價:①顯效:3 d內治療無發熱,精神、食欲可,皰疹消散;②有效:3~5 d內治療無發熱,精神、食欲可,皰疹消散或變淺、局限化;③無效:7 d治療后仍發熱,精神差,或有手足口病并發癥存在。顯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對本組研究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皮疹、口腔疼痛消退時間:治療組皮疹、口腔疼痛消退時間均較對照組消退時間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皮疹、口腔疼痛消退時間(±s,d)

表2 兩組患兒皮疹、口腔疼痛消退時間(±s,d)
組別 例數 皮疹消退時間 口腔疼痛消退時間治療組64 2.6±1.4 3.9±1.1對照組 58 3.6±2.4 4.5±1.6 t值 2.84 2.43 P值 <0.01 <0.01
2.2 兩組患兒平均治療時間、療效比較:治療組治療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且治療有效率高出10.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平均治療時間、療效比較(例)
手足口病傳染性較強,且尚無有防疫作用的相關疫苗提供給易感人群,雖然較多患兒可在積極治療后7 d內獲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但筆者在臨床觀察中發現,較多患兒的口腔、手足部的皰疹、潰瘍較為嚴重,疼痛較劇(流涎、拒絕進食、哭鬧)或者病情控制不理想的患兒伴隨出現的病情加重,常給患兒家屬帶來不安。為減少患兒痛苦,提高手足口病的治療水平,筆者在眾多藥物中選擇喜炎平、干擾素對手足口病患兒聯合干預,發現臨床效果良好。
手足口病多因腸道病毒感染所引發,腸道內的病毒常屬于RNA類病毒,該類病毒可導致大流行、局部流行或散發趨勢。手足口病以抗病毒治療、支持治療為主,但目前的臨床方法尚無抗病毒理想藥物應用。干擾素的抗病毒效應為通過干擾素在細胞表面與其特殊膜的特異結合,對病毒蛋白質、RNA、DNA合成產生抑制,阻止病毒在患兒體內受感染細胞中快速進行病毒循環的增殖、釋放、復制,且對RNA病毒亦存在敏感性。因此在手足口病患兒治療過程中干擾素應用同樣有效。筆者結合本組研究發現,干擾素霧化吸入在手足口病治療中有如下優點:①無創干預、方法簡便、患兒依從性好,且避免干擾素直接在肌內注射中出現的疼痛及注射后不良反應(如導致的高熱、過敏等);②干擾素在超聲霧化儀中直接霧化為直徑在1~5μm細小微粒,該高濃度富含干擾素成分的微粒藥物能更貼切,可快速地滲透黏膜,部分在咽部直接與病毒成分接觸,提升局部藥物的病毒抑制濃度,最終使病情迅速減輕。
據相關文獻報道[2]:喜炎平可對抗體內組胺所對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改變,對組織內的水腫化的抑制作用不容忽視,充分治療后可快速減輕體內的過敏、炎性反應;在手足口病患兒中主要表現為促進受損黏膜的潰瘍面快速愈合。本組研究中治療組皮疹、口腔疼痛消退時間分別為(2.6±1.4)d、(3.9±1.1)d,對比對照組的(3.6±2.4)d、(4.5±1.6)d明顯縮短。喜炎平是從穿心蓮中提取而成的內酯衍生物,該成分為水溶性的穿心蓮磺化物,藥物動力學研究提示,對體內的病毒具滅活效應,能在早期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期發揮其抑制水腫、炎性反應滲出的作用,促進已經受損的組織加速愈合[3]。
據相關文獻報道[4],喜炎平及干擾素霧化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效應,突出表現為臨床病程縮短和患兒痛苦減輕。在本組研究中,聯合治療的治療組較單用西醫傳統治療的對照組在口腔疼痛、皮疹消退的治療時間有明顯縮短,且治療有效率高出10.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患兒手足口病治療過程中,傳統方式加用喜炎平、干擾素霧化可快速縮短炎性反應浸潤過程;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突出的因口腔疼痛而導致治療不配合,因皮疹而導致家長過分擔心均得到較大的緩解,并使患兒獲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療,且藥價低廉,治療效果得到提高,用藥3~4 d時手足口病癥狀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此外,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尚無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但此前亦有臨床報道,喜炎平靜脈應用引起過敏反應或者休克的病例[5],故醫務人員臨床使用中需進一步加強對患兒的觀察,如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停藥,及時處理。
綜上所述,喜炎平聯合干擾素霧化在手足口病治療中有獨特之處,口腔疼痛、皮疹消退速度快,治療效果佳,與傳統治療相結合更有利于提高其臨床療效。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08年版)[J].醫藥導報,2009,28(3):404.
[2] 林國深.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綜合治療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9):83.
[3] 杜淑珍.重組人干擾素α-2a聯合喜炎平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1,33(16):2490.
[4] 李艷萍.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綜合治療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8):137.
[5] 楊愛玲.穿心蓮內酯肌注聯合干擾素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8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4):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