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銀,黎敬鋒,李世光,王厚陽,王 超,陳良余,陸明奎,張素明,蔡大煒,周 揚,費 亮,牛 杰,朱章進,倪訓業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安徽 滁州 239000)
心房顫動(房顫)是常見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60歲以上更為明顯。房顫降低心臟功能,且并發癥多,是栓塞性卒中和外周動脈栓塞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對患者帶來的臨床獲益是顯而易見的。目前臨床常用的復律方法有藥物復律和電復律兩種,其中藥物復律因操作簡單、患者易于接受而在臨床中廣泛使用。
患者,殷某,女,68 歲,體重67 kg,身高160 cm,因“發作性心慌胸悶十年余”于2010年5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始出現心慌胸悶癥狀,呈突發突止。持續時間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為求進一步診治入院。發病以來,患者飲食睡眠可,二便無殊。既往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相關疾病史,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20年余,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入院查體:T 36.5℃,Bp138/78 mm Hg(1 mm Hg=0.1333 kPa),R20次/min,P 78次/min,發育正常,神清,自主體位,查體合作,對答切題。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口唇無紫紺,頸靜脈無充盈,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濕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齊,各瓣膜區未及明顯病理性雜音,腹軟,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浮腫。入院后心電圖(2010年6月1日)示:竇性心律,ST-T變化,見圖1。心臟彩超(2010年6月3日)示左房前后徑38 mm,LVEF65%,靜息狀態下心肌動度降低,各節段收縮活動協調性差,二尖瓣血流圖示單峰,主動脈瓣鈣。住院期間患者再發心慌胸悶癥狀,心電圖示異位心律、快速房顫,約1 h后癥狀緩解,心電圖恢復竇性心律。入院診斷:心律失常(陣發性房顫),慢性支氣管炎。完善相關輔助檢查,未見明顯冠狀動脈造影禁忌證,于2010年6月8日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于2010年6月9日凌晨5時許,心電監護示持續性房顫。急查電解質K4.0mmol/L,心電圖示異位心律,快速房顫,見圖2。經與家屬交代病情后同意伊布利特藥物復律,持續心電監護,接除顫儀于床旁,伊布利特1 mg鹽水稀釋至20 ml后,于17:13緩慢靜脈注射,10 min后推注完畢,心電圖示竇性心律,頻發室早。17:25心電監護出現尖端扭轉型室速,見圖3。立即給予360J非同步電復律一次,恢復竇性心律,同時給予25%硫酸鎂10 ml靜脈推注、AED體外起搏,起搏頻率70次/min、門冬酸鉀鎂及氯化鉀靜脈滴注。因患者患者對電復律疼痛不能耐受,故同時給予安定10 mg靜脈推注。17∶31再發尖端扭轉型室速,分別給予200J、360J、360J非同步電復律三次后恢復竇性心律,QTc720 ms,見圖4。復查電解質K3.86 mmol/L。患者自覺癥狀好轉,持續心電監護未再發作室速。逐漸降低AED起搏頻率,并停用。次日復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律,QTc640 ms,見圖5。

圖1 竇性心律,ST-T變化

圖2 異位心律,快速房顫

圖3 尖端扭轉型室速

圖4 恢復竇性心律,QTc720 ms

圖5 竇性心律,QTc640 ms
伊布利特是近年來廣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藥,2011年ACCF/AHA/HRS心房顫動治療指南中伊布利特被A級推薦用于房顫的藥物轉復[2]。伊布利特可激活緩慢內向鈉電流,均引起動作電位時間(APD)延長[3]。由于APD延長,使Ca2+在2相平臺期內流增多,易誘發早期后除極,因此能有效地終止各種微折返,高效地防顫、抗顫[4]。伊布利特可使心室肌有效不應期和QT間期延長,增加室壁跨壁復極離散度,輕度降低心室率。研究發現,兔心肌在伊布利特灌流中,合并低鉀低鎂的情況下,QT間期以及跨室壁復極離散度(TDR)明顯增加,易出現早后除極(EAD),從而誘發尖端扭轉型室速(Tdp)[5]。心動過緩、身材矮小、心力衰竭史、低鉀血癥、女性等是Tdp發生的高危因素。
許多臨床觀察發現,女性較男性易發生Tdp,在所有發生Tdp的患者中,女性約為男性的2倍,女性因Tdp發生的猝死率也明顯高于男性[6]。1920年,Bazett首次提出女性QT間期比男性長。國外已有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雖然有些出入,卻都肯定了雌性好發Tdp的現象,認為動作電位時程的延長是雌性Tdp多于雄性的重要電生理基礎。另外,雌激素的直接作用、不同性別間復極儲備力的差異均參與其中。近幾年來,在探討女性與TdP的關系中,有人認為,女性是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獨立危險因素,甚至有學者指出,TdP是一種性別依賴性的室性心動過速[7]。
Tdp為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病急,病情兇險,易轉變為心室顫動,從而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出現必須給予積極治療。
鎂劑可使Na+-K+泵功能增強,鉀內流增加,有利于動作電位4相穩定,從而易于控制異位激動;鎂劑通過激活環化腺苷酶使ATP生成cAMP,提高cAMP/cGMP比值,從而穩定膜電位,使心室肌各部復極均勻化,阻斷折返路徑;鎂可降低震蕩后電位,對于早期及晚期后除極化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鎂是天然的生理性鈣拮抗劑,阻止鈣進入細胞內。因此能降低心肌的興奮性、自律性。近來有研究報道[8],硫酸鎂尚通過阻斷INa,并進一步:①可激活的鈉通道數量減少,膜興奮的閾值提高,興奮性降低;②降低動作電位振幅,減慢傳導速度,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③使4相去極化的速率減慢,自律性下降,對自律性升高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對抗作用;④延長鈉通道失活后恢復開放所需的時間,從而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因此成為治療Tdp的首選藥物。另有研究證實[9],對于緩慢性心律失常伴QT間期顯著延長的患者,應植入起搏器,而設置起搏頻率≥70次/min能有效防止Tdp發作。
本例患者在應用伊布利特轉復房顫后出現竇性心動過緩,伴QT間期延長,頻發室性早搏,繼而 R-on-T現象誘發Tdp。持續心電監護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給予積極的措施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本例患者的治療在使用常規鎂劑的前提下,使用AED,可明顯縮短電除顫的實施時間,且可同時進行有效的體外起搏,有效地防止Tdp再發。
[1]徐成斌.心房顫動復發的非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探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7):666.
[2]Fuster V,Ryden LE,Cannom DS,et a1.2011ACCF/AHA/HRSfocused update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developed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1,57(11):101.
[3]唐 源,王國干,宋有城,等.伊布利特——一種新的Ⅲ類抗心律失常藥[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0,2l(2):78.
[4]李 方,賈衛濱.胺碘酮與美托洛爾長期聯合治療慢性房顫療效與安余性的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2008,36(7):511.
[5]高永紅,張存泰,阮 磊,等.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機制的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5):378.
[6]阮燕菲,劉 念,周 強,等.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性別差異的機制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7):502.
[7]Sexton E,Wyse DG.Gender differences in manifestation of cardiac arrhythmias[J].Cardiology in Review,1999,7(6):362.
[8]曹艷杰,王海昌,張榮慶,等.硫酸鎂抗實驗性心律失常及其對鈉電流的影響[J].中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雜志,2005,6(19):490.
[9]Vos MA.Early rate control in complete atfioventrieular block is warranted to prevent electrical remodeling:no role for ventrieuhr activation[J].Heart Rhythrn,2005,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