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林,王芬芳,徐 華,嚴偉玲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廣東 惠州 516000)
妊娠期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非常重要。孕期常伴發許多血小板疾病,以血小板計數減低最常見,這對孕婦及胎兒均可產生重大影響。此類疾病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指征常相類似,難于準確診斷。本文旨在初步研究病理妊娠婦女合并幾類常見并發癥時血小板參數的變化情況,探討血小板參數的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病理晚期妊娠患者,年齡18~36歲,平均27歲。患者妊娠期并發如下疾病:先兆子癇58例,妊娠期糖尿病3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例,病毒感染(HIV、HBV)5例。
1.2 主要試劑及儀器:BC 538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配套試劑及質控全血均購自深圳邁瑞公司。
1.3 血小板參數測定:收集106例患者血樣本,所有樣本均用K3EDTA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樣本于采集后1 h內用BC 538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參數,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程進行。分析參數包括: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 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
1.4 統計學分析:用非參數匯總統計法計算血小板參數PLT、PDW、MPV晚期妊娠參考值范圍,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正常與病理妊娠之間血小板參數結果的比較用配對t檢驗,實驗數據用 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 P<0.0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建立了晚期妊娠婦女所涉四類并發癥時血小板參數的參考區間,并比較了正常妊娠婦女與妊娠并發癥患者:先兆子癇、妊娠期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之間的血小板參數。全部參數中,除PLT及MPV外,未能發現正常妊娠婦女與妊娠并發癥患者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0.000 1)。需特別指出的是,妊娠合并先兆子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的婦女較正常妊娠婦女血小板略有減少。妊娠合并先兆子癇、妊娠期糖尿病較正常妊娠婦女MPV顯著升高。其余參數略有不同,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正常及病理晚期妊娠血小板參數照表
血小板疾病是妊娠期常見病之一,由于近20年來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的廣泛使用、血小板參數易于獲得,使該類疾病在孕婦中的診斷更為普遍[1]。妊娠期血小板計數值常在110×109/L~150×109/L之間,亦可略低,但常 >100× 109/L,且于分娩后回復至正常水平[2]。
最常見的血凝異常為血小板減少癥,但其中大多數(>75%)屬妊娠性或暫時性的[3],無臨床意義,可歸因于血液稀釋或免疫及非免疫性的血小板損耗機制。當然,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減少癥仍需鑒別診斷。
本次研究對正常妊娠婦女和孕期血小板異常相關常見并發癥(先兆子癇、妊娠期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患者的血小板參數(PLT、PDW、MPV)的參考值進行了初步探測。雖然已有孕期血小板參數的相關報道[4-6],但用BC5380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對孕晚期合并先兆子癇、妊娠期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的血小板參數參考值進行探查尚屬首次。
妊娠期的血小板疾病須準確、預先、快速識別。通過上述方法,臨床醫師可發現病理征兆,給予快速診斷,使孕婦及胎兒免于嚴重并發癥。這使檢驗技師及婦產科醫師知曉此類差異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超出參考值范圍,可能預示某種并發癥。若能結合病史、檢體檢查及其他相關實驗室檢驗項目,甚至可確定引發妊娠血小板疾病的原因。
已有關于妊娠并發先兆子癇患者PLT減低和MPV升高的報道[7-8]。先兆子癇相關的血小板減少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致病性類似,以非免疫血小板消耗為特征。先兆子癇相關的MPV升高是由大血小板增加所產生的人血小板異質性引起。大血小板似乎較小血小板更具活性[8]。大血小板有可能是獲得性疾病的伴發癥狀。妊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PLT無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但MPV則較正常妊娠婦女明顯增高。另有研究表明先兆子癇與妊娠期糖尿病時,血小板活性增高,這可能在發病機制和疾病發展中起重要作用[7-8]。本研究還發現,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婦女PLT減低,這可能與抗血小板抗體、循環免疫復合物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破壞有關[9-10]。此外,妊娠合并病毒感染的婦女PLT亦較正常妊娠婦女為低。其他血小板參數均略有差別,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總之,血小板的變化極為復雜,這就要求應對此類問題時,需要檢驗與臨床緊密合作。實際上,血小板減少往往只是某種病理變化的開始,但是對于某些伴慢性疾病或因妊娠所致某些情況時,即應考慮進一步診療。本次研究提出的參考值范圍,以及正常妊娠婦女與妊娠并發癥患者間PLT和MPV的差異或將有助于疑難妊娠的鑒別診斷與治療。
[1] Levy JA,Murphy LD.Thrombocytopenia in pregnancy[J].J Am Board Fam Pract,2002,15(4):290.
[2] Pavord S,Hohfeld B.The Obstetric Hematology Manual[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5.
[3] Veneri D,Franchini M,Randon F,et al.Thrombocytopenias:A clinical point of view[J].Blood Tranfus,2009,7(2):75.
[4] 尹松梅,李益清,謝雙鋒,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小板功能狀態的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25.
[5] Ceyhan T,Beyan C,Baser I,et al.The effect of pre-eclampsia on complete blood count,platelet count and mean platelet volume[J].Ann Hematol,2006,85(5):320.
[6] Dundar O,Yoruk P,Tutuncu L,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platelet size changes in gestation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elevated MPV in development of pre-eclampsia[J].Prenat Diagn,2008,28(11):1052.
[7] Dundar O,Yoruk P,Tutuncu L,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platelet size changes in gestation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elevated MPV in development of pre-eclampsia[J].Prenat Diagn,2008,28(11):1052.
[8] Karpatki S.Heterogeneity of human platelets.Correla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 with volume[J].Blood,1978,51(2):307.
[9] Budman DR,Steinberg AD.Hematologic aspect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nn IntMed,1977,86(2):220.
[10] Wilson WA,Gharavi AE,Koike T,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Arth Rheum,1999,42(7):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