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楠,賈智豐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部,黑龍江大慶163318)
大慶市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林楠楠,賈智豐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部,黑龍江大慶163318)
國家現在對學生的教育不光是看文化修養,更注重身體素質的培養,所以高校對體育鍛煉特別重視,大學生課余生活重要的活動就是體育鍛煉,本文解對大慶市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且針對其切實存在的問題,提出詳盡的、可行的方案,以促進個體健康、協調、有序的發展.
大慶市;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
隨著“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蓬勃開展,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狀況逐步引起廣大研究者和體育教師的注意.只依靠學校設置的體育課程,不足以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大學生的健康水平不能只是依靠有限的課內教學,更多的要依賴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反應學校教育方針的具體落實和學校精神風貌的展現顯得尤為重要.很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無論對身體健康,還是心理調節都有重要影響作用,是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對大慶市三所高校6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對大慶市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具體情況詳細掌握,在了解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找出切實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有助于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持續進行,提高自我鍛煉的意識,不斷提高身體素質,以最好的狀態完成大學生活.
1.1 大慶市高校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比例
經過調查發現,大慶市大學生中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人大約有20%,除了體育課之外不從事任何體育鍛煉的占10%,能夠從事課外體育鍛煉但不具備一定堅持性的占了大多數.可見在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能夠堅持鍛煉,但是還有很多同學不能夠自覺地參加體育活動,或者不能夠長時間堅持,或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例如說一些自發小群體中的成員的相互依賴性較強.而等著學校進行組織活動的同學所參加的體育鍛煉的少之又少.很多有惰性的同學,基本就從不參加體育活動.高校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比例,大多數都是因為主動性,調查顯示,男生的活動頻率比女生的頻率要大,其活動強度也高于女生,很多女生沒有什么規律參加體育鍛煉,只是偶爾參加一下或是心血來潮覺得參加體育是好事,但是沒有耐性.
1.2 大慶市大學生體育活動的時間選擇
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主要受課程設置的影響,只能選在業余時間,不與學習發生沖突.除了一些學生固定的晨跑晨練之外,在校大學生中男生一般習慣于下午和晚上參加體育鍛煉,而女生都習慣在晚上參加體育鍛煉.由此可見,男女生在體育鍛煉的時間安排上存在著很明顯的性別差異.
1.3 大慶市大學生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
調查顯示,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主要場所主要是在學校的各類體育場館,因此,簡單的方便的鍛煉項目成為第一選擇.數據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選擇的鍛煉項目簡單易行,對于場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依次為跑步、籃球、跳繩、游泳、排球等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最受歡迎的是慢跑;對于球類的項目,男生較傾向于選擇籃球和足球,而女生則較傾向于選擇羽毛球或者是排球.也有一少部分學生會選擇專門的體育俱樂部如瑜伽、舞蹈、健美等.目前大學生體育鍛煉形式還比較單一,經濟能力又決定不能過多的參與校外的一些體育活動類型,學校對場地的安排和體育器材的配備也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所以我覺得學校應該注重場地和器材的安排、運動器械和醫療衛生條件,展開一系列豐富的課外體育鍛煉項目,這樣才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才可以達到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
1.4 大慶市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依次表現為以下幾種: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放松身心、緩解學習壓力,豐富課余生活,健美減肥、維持體型,受到其他人的影響等等,在這些因素中,大部分都是與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存在密切相關,這說明,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還是比較充分的,能夠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所在,以及對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的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有著多元化的趨勢.
從以上的調查結論可以看出,大慶市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對于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重要性的認知處于很好的水平,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大多數來自個體內部,表現了比較明顯的興趣,但是在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堅持性上表現并不好,所從事的體育項目也比較單一,場地主要選擇在校內的各類運動場館.
3.1 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教學仍然是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一個重要渠道,關于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是研究者們關注的重點問題,與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亦是密切相關.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項目開展,內容單一,方式傳統,已經不能夠滿足培養現代高素質人的需要,因此學生興趣不是很高,也難以通過體育教學接觸到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類型.但是體育教學作為一個學生接觸體育運動的重要渠道,要擔負起增強學生體質、向學生傳授體育技巧、傳播體育理念、接觸新型體育運動并掌握相關技術等方面的責任.因此體育教學改革對于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動機和實際行為都是有重大影響意義的.
3.2 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學校應該把相關體育活動的開展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使整個校園文化氛圍中包含著濃濃的體育精神.例如說學校應該努力宣傳體育鍛煉活動的功能,提高大學生強身健體的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進而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價值觀念.
要通過種種措施展現整個校園文化中蘊含的“體育精神”,例如大力支持和發展學校運動隊,宣傳學校運動隊的歷史發展和取得的成績,使學生們了解本校運動隊以及在各種體育比賽中的成績,深刻理解學校發展過程中體育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傳統的運動會之外,學校應該多舉辦一些趣味比賽、體育知識競賽、單項比賽等等,這時要充分借助學生聯合會、社團以及單項體育協會的作用,學校要給與相應的財力物力的支持.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展體育文化節,舉辦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在舉辦各類體育活動時,要注意所針對的對象和群體的特點,如注意男女生的性別差異,使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來.
3.3 硬件設施的完善
學生從事體育活動,離不開相關的硬件設施,如體育場館、器材、設施等,沒有硬件設施的保障,會影響到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實際參與行為.由于自身經濟能力有限,學生不能更多的參與社會上的健身俱樂部,因此學校應該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給與硬件和制度上的配合.為了保障大學生體育鍛煉會越來越多,學校領導應注重起來制定有效措施.按照國務院教育廳行政部門的標準提供體育場地、配備設施和器材[1].
3.4 注重宣傳的方式方法
宣傳活動要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開展,這才是促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強有力措施.例如學校可以組織一寫比賽項目、還有豐富的獎品促進學生參加、還可以利用廣播、校報、宣傳窗、校園網等,加強宣傳力度.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培養他們“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意識,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最終形成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鍛煉習慣[2].
在宣傳策略的使用中,可以展開一些新的角度.例如從行為醫學角度進行宣傳,行為醫學是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角度出發,研究行為活動與疾病發生與預防、治療的關系,是一門具有美好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從事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作為個體的一種常見行為,與個體健康密切相關.使學生們了解行為醫學的有關知識,了解行為醫學的獨特視角,對于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動機的激發和體育鍛煉行為的維持有重大意義.在宣傳方面也要注意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和技巧性方面的內容,使學生通過多方面的途徑了解關于體育運動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拓展相關知識范圍,為順利參與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1〕劉龍柱.培養高校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方向研究[J].體育學刊,2000(6):66-68.
〔2〕張永明,翁家銀.廣東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J].體育學刊,2001(5):34-35.
G807.4
A
1673-260X(2013)07-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