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萍,陳紅燕,占 飛
(青島工學院,山東 青島 266300)
獨立學院是以三批本科教育為主的一種辦學模式,多數此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素質、應用型”,要求既具備相關的專業素養,又要兼備一定的應用技能,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但由于獨立學院最初是由優秀的本科院校承辦,教學的設置、實施、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均受其“母體院校”的影響,獨立后很多做法也沿襲下來.隨其辦學的不斷深入,有些弊端便逐漸的顯現出來.本三批次生源畢竟和本一、本二生源在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培養目標等各方面均有差別,一味沿用以前的做法必不能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同時,獨立學院提出“應用型”這個理念,即本三批次學生除了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更要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這對課程設置和教學無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本文在分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高等數學課程設置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探索如何基于專業需求做好課程設置優化及課堂教學方面的改革.
我們對十幾所獨立學院的高等數學課程設置情況作了調查了解,發現學時、內容、體系等均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其“母體院校”或者一些本一、本二院校的做法,不能完全適應新的人才培養計劃的要求.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應更重視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而“母體院校”的培養目標多數為“研究型”人才,雖然這兩年一些本一、本二院校的培養目標也在轉向“應用型”,但只是初步,在很大程度上此類院校仍更注重學生的研究創新能力,和本三院校的要求有著較大的區別.
另外,本三的學生無論在知識基礎、接受能力上都與本一、本二院校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尤其東北、新疆、海南等地區生源的數學基礎相對來說更弱一些.而高等數學是必修和專業學習必需的課程,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此課程一味沿用以前的做法,必然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均帶來很大難度.調查顯示31.2%的學生表示有時會跟不上進度,導致對數學“頭疼”,成績較低,及格都成問題,更談不上服務于專業學習.
再者,我們覺得現在很多獨立學院只是一味的壓縮高等數學課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課時少便不能保證所需基本內容和體系的設置,也不能很好的保證課程的學習效果.而高等數學是工科類,經管類專業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其很多內容的設置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如何在新的培養目標要求下合理的優化設置,使其實現應有的作用,應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高等數學課程設置,學時較多,內容深入,著重于知識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強調概念、定理、公式的推理證明,強化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題目求解技巧的訓練,缺乏實際問題的分析訓練,導致學生對數學遷移至具體問題的能力欠缺.通過調查,43%的學生表示在專業學習中遇到數學問題仍會感覺生疏難解.
另外,各個專業對數學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而現在的高等數學課程多數僅分為理工、經管兩大類別進行教學,每一類采用統一大綱,統一要求,很難兼顧每個專業的需求,這就使學生很難體會數學與自己專業的聯系,時間一久慢慢就開始淡忘了,很難很好為專業學習服務,與專業需求脫節.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解讀概念,推證定理、講解例題等為主流,學生覺得內容枯燥,難度大,體會不到對專業學習的優勢.另外,多數院校仍采取板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說板書教學模式不好,其實多數理工科教師都鐘情于板書教學,它有著自身的優勢,并且在以前高校里面也是適用的.現在的矛盾主體是面對的對象變了,現在的學生喜歡變化、新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使其感覺乏味,易抵觸.再者,教學方法仍主要采用是講解、模仿練習,課后作業等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不生動,也比較單一,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通過調查,82%的學生覺得高等數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過于呆板,引不起自己興趣,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據現狀分析,獨立學院的高等數學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應本著專業的特點和需求,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學習,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和為專業學習服務的目的.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課程設置應以“應用”為導向予以優化,本著專業需求的原則,保證所需知識的學習時間.內容、體系設置應打破原有的觀念,以專業需求為基本出發點,不能脫離專業的培養計劃要求.如食品工程專業可以只必修微積分、線性代數,且微積分部分不需修線積分與面積分;而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則需必修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
課程內容和大綱設置也應體現應用性,將與專業相關的實例引入教學內容,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引入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遷移、分析和應用能力,以便今后更好的將數學思想遷移入專業課程學習.其實對于應用性專業的學生,高等數學屬于工具類課程,應避開枯燥理論、定理的推導,以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為主.很多教師擔心不解讀概念、推導定理、例題學生們難以掌握.據調查問卷統計,86%的學生希望通過專業相關的實例應用來更好的掌握基本思想和方法,他們覺得這樣更為直接,好理解,并且可以更好的體會到數學的用途,激發興趣.
近兩年我們針對此問題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優化,根據專業需求對課時進行了調整,對課程內容和體系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比如對多元函數條件極值、微分方程、重積分等一些應用性強的知識點予以加強,對繁瑣的定理證明推導予以弱化.像在拉格朗日乘數法的介紹中,通過F(x,y)=L(x,y,λ0)函數,對于在所求的拉格朗日穩定點(x,y,λ0)處是否取得條件極值給出了一些行之有效判定方法.且通過實例指出即使在惟一的穩定點處也可能會取不到極值,讓學生避免陷入認識的誤區.另外,我們對曲線積分與路徑無關等價命題進行了改進,對泰勒中值定理等定理的證明過程進行改進,使其簡潔易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應針對本三學生的特點,不能機械的照搬,也不能僅僅是在課程設置上刪刪減減來應付教學的需求,必須切實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的需求,將改革落到實處.
師資水平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課程每項改革都應該從師資隊伍的改革入手.高等數學師資基本都有兩部分組成:外聘教師和自有教師.
外聘教師一般都是副高職稱及以上,經驗豐富,水平高,但這些老教師多數來自本一、本二院校,教學觀念也受其影響頗深,一時很難完全適應本三學生的特點,仍沿用原來的教學方式,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了解現在的學生基礎特點,切實地轉變觀念,適應面對的對象的教學要求.
自有教師,多數出身名牌院校,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較深,但對教學、學生基礎及專業需求的把握尚欠缺,其教學觀念尚未成型,易受很多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我們應盡快做好年輕教師的培養,使其盡快成長,明確教學思想與方法,把深奧的數學理論轉化為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數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能力.
課堂教學模式應多樣化,將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相結合,各取所長,對內容的介紹上做好設計沒,使課堂展現更生動.比如泰勒公式這個內容學生們都覺得很難,我們講解的時候可以從計算數學的函數逼近和幾何圖形的形象直觀兩方面來介紹,配合實例的應用,使問題變得淺顯易懂,易于學生接受.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角色的互換,應轉變觀念,意識到自身在課堂中是起引導作用,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學方法應改變“滿堂灌”的做法,將研究性學習和數學建模思想引入課堂,穿插任務驅動和項目小組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
其中數學建模思想引入課堂現在提的越來越多,但并不是說要讓數學建模代替原來基本內容的設置,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引例講解概念、基本思想和方法,根據每個專業設置相關的數學建模題目,讓學生在思考、建模、解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掌握基本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二重積分的介紹中,我們通過引例將思想分析透徹,引出概念和計算方法,然后引入應用實例,設定人物讓學生們分組進行研究討論,建立數學模型并予以解答,且引導學生從定積分到二重積分穿線,對積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予以總結,并遷移至三重積分、線面積分的學習,將積分穿成一個體系,便于掌握,經實踐效果良好,解決了學生們覺得積分內容多,雜,亂的問題.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的高等數學課程改革是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到教與學的方方面面,我們近階段主要致力于課程設置優化和課堂教學的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相關問題的探索.
〔1〕韓明.將數學實驗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學數學教學[J].大學數學,2011,27(4):137-141.
〔2〕劉坤.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6,19(5):83-84.
〔3〕王愛云,張燕.高等數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數學教育學報,2002,11(2):84-87.
〔4〕董毅,周之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的高等數學課程改革優化研究[J].中國大學數學,2010(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