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廣
[摘要] 目的 探討開腹及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治療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結果 治療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腸鳴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痛藥使用例數亦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腹腔鏡;開腹手術;老年;結石性膽囊炎
[中圖分類號] R6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a)-0054-02
結石性膽囊炎是外科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對于該病,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大,且有誘發胰腺炎及癌變等可能,手術切除膽囊是治療的最理想手段[1]。以往因為結石合并膽囊炎急性發作時,炎性充血水腫明顯,粘連較重,因此外科首選開腹手術,腹腔鏡曾被列為禁忌證[2]。隨著腹腔鏡外科手術技術的成熟,結石性膽囊炎已從原來的相對禁忌癥放寬為適應癥,加之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目前腹腔鏡手術已經成為結石性膽囊炎的常規術式,為了探討開腹及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現回顧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來該院采用2種手術方式治療結石性膽囊炎60例患者的療效。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擇期行單純膽囊切除術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均經B超和CT檢查確診,排除膽總管結石、胰腺及胃腸疾病,多數患者表現為明顯的右上腹絞痛、腹脹,噯氣伴惡心嘔吐,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齡32~70歲,平均48.8歲;病程為3 d~14年。手術適應癥狀:右中上腹痛38例,典型膽絞痛19例,肩背部疼痛3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腹手術,全身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上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緣下切口,切口長5~12 cm,切開腹壁各層進腹,暴露術野,采用順切法、逆切法或順逆結合法切除膽囊。
治療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臍下緣1 cm為切口,于臍上或臍下緣作1 cm切口,注入CO2氣體建立人工氣腹,充氣壓設定12~15 mmHg,常規“四孔法”行膽囊切除術。先在腹腔鏡下探查腹腔情況,暴露膽囊全貌,腹腔鏡下經腹壁膽囊穿刺減壓,試行解剖Calot三角,明確膽囊管、膽總管、肝總管的位置關系,依照具體情況采用順行、逆行或順逆結合方式完成手術,放置硅膠管于右肝下,接負壓球引流管。
1.3 觀察內容
觀察對比兩組住手術時間、腸鳴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痛藥使用例數,觀察術后感染、膽管損傷等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腸鳴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痛藥使用例數亦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發生膽道損傷1例,大出血1例,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發生膽道損傷2例,膽道損傷1例,大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結石性膽囊膽囊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由于膽囊炎癥導致的膽囊體積縮小、膽囊床間隙消失、膽囊壁明顯增厚、膽囊內無膽汁或積液,是結石性膽囊炎的主要病理特點[3]。目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礎衛生狀況的改善,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4]。
對于炎癥輕微的患者可考慮先用非手術療法控制病情,待病查明后進行膽囊切除術,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最常用的方法,手術方式主要有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開腹手術為傳統術式,曾在結石性膽囊炎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其創傷大、術后恢復緩慢、并發癥多,所以開腹手術的風險很高[5]。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小、患者痛苦少、術切口美觀、恢復快等優點,目前在臨床中的應用已非常廣泛,其治療的優越性也已得到普遍肯定。但對于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來說,因其膽囊壁充血水腫,周圍粘連嚴重,特別是膽囊三角區充血水腫,解剖關系不清,因此采用腹腔鏡手術難度大,并發癥多,中轉開腹率高,該技術一度被視為結石性膽囊炎的禁忌證[6]。目前,隨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技術不斷的成熟,腹腔鏡手術醫師臨床經驗的不斷積累,結石性膽囊炎也開始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并逐步取代經典的剖腹術,成為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首選外科方式。
該研究采用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腹腔鏡下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部位,手術切口小、創傷輕,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并發癥少。通過對比分析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腸鳴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術后止痛藥使用例數亦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0.0%,提示對于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有外科手術指證的應及早的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患者粘連、充血水腫嚴重,腹腔鏡手術有可能會造成膽管損傷等并發癥,甚至會出現大出血,該組30例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發生膽管損傷1例,大出血1例,發生膽管損傷的客觀原因是患者三角區粘連嚴重、解剖結構不清楚,且術前急性發作時間超過7 d,主觀原因為醫師手術中判斷失誤,把膽總管結扎所致,大出血則是因術中膽囊床的出血點沒有處理好所致。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較之于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比較,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術后止痛藥使用少、并發癥少和平均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因此,對于具備手術指征的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應及早進行腹腔鏡手術,如果術中出現解剖不清、分離困難等應及時轉行開腹手術,以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7]。
[參考文獻]
[1] 陳訓如.微創膽道外科手術學[M].5版.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0.
[2] 吳金術,彭創,毛金海,等.膽囊切除至膽管損傷210例診治經驗[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7,22(6):416-418.
[3] 陳建堯,蔡秀軍.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79例臨床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l(1):69.
[4] 丁生財,粱平,李靖.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內鏡治療42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9(3):94.
[5] 任恒寬.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6):524-525.
[6] 王虎,胡娟英.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97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學,2008(12):322-323.
[7] 任開文,康忠.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探討[J].西部醫學,2009,21(9):1527-1530.
(收稿日期: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