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毅
剖宮產是在分娩過程中,由于產婦或胎兒的原因無法使胎兒自然娩出,而由醫生采取的一種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過程,是解決難產和搶救胎兒的重要手段。由于剖宮產率逐年上升,術后切口愈合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1]。該手術傷口大、創面廣,很容易產生術后并發癥,嚴重影響著產婦的身心健康,所以,做好護理是產婦順利康復的關鍵。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婦產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剖宮產患者300例進行觀察。年齡17~41歲,平均24.5歲;初產婦208例,經產婦92例;合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8例,肥胖46例,貧血45例,糖尿病6例。
1.2方法對300例剖宮產手術患者腹部切口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術前消除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緊張情緒,多講解剖宮產手術的知識及手術的必要性,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術后指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對術后飲食、咳嗽、大小便、上下床活動等做好指導,更要加強術后切口的護理,適當使用藥物減輕術后切口疼痛。采取的這些護理措施不但促進了切口愈合,而且促進了患者早日康復。良好的護理原則是手術順利和術后康復的重要保證[2]。
1.3結果所有產婦均采用下腹部橫切口,手術時間平均約1.2 h,出現切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4例,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10 d。
2.1術前指導詳細向患者講解剖宮產手術的相關知識和手術的必要性,術前、術后注意事項。術前患者皮膚需保持清潔,對相應的合并癥患者給予術前對癥處理,如積極調節血糖水平、糾正貧血及減輕或消除水腫等;盡量采用圍術期用藥,尤其是患者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時。
2.2心理護理患者及家屬都對手術中大人和胎兒的安全,有很多疑慮和恐懼。術前要多和患者及家屬溝通,消除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術前溝通既要說清楚手術可能出現的風險,又要讓患者愿意接受手術,知道這次分娩剖宮產是最適合的方式,知道手術的必要性。同時讓患者了解醫院的技術水平、醫療設施,以熱情和藹、關心、同情的態度,嚴肅、認真、負責的工作,熟練精湛的操作技術,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防止術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問題出現。
2.3術中護理醫生手術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提高手術技巧及縫合處理等技術,手術中應注意操作,遵循解剖清晰、縫合準確,避免反復動作,將組織層次良好對合,避免愈合過程延緩。縫扎要適度,不可過緊,影響血液循環使組織壞死,也不可過松而止血不徹底。絕對不留死腔以免擴大局部炎性反應,從而避免因縫合技術不良造成的切口裂開。手術過程中取出新生兒后,在處理腹部切口前,及時更換手套及器械。
2.4術后切口護理護理人員要每日觀察切口敷料處有無滲液滲血,應及時換藥[3]。換藥前后要嚴格洗手,盡量減少打開傷口次數,換藥室應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每例患者換藥后處理污物,注意不要污染環境,每日定時開窗通風,空氣消毒2次,每次換藥后及時清潔消毒室內物體表面。剖宮產術后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可減輕腹部切口縫合處的張力,緩解疼痛,促進舒適,并有利于切口愈合。術后第1天應給予半臥位,床頭抬高15°~30°,放松腹部肌肉。如有活動或咳嗽時,應平臥,陪護雙手輕壓腹部兩側,以減少張力,緩解疼痛。對于肥胖患者,術后以紅外線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預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發現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開等情況,及時通知醫生,對癥處理。
2.5術后疼痛護理疼痛可能影響各器官功能,有效的止痛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為各種生理功能的恢復創造了條件。術后腹部切口疼痛者,應耐心向其講解疼痛的性質和時間[3],護理人員應以同情、安慰和鼓勵的態度支持患者,與患者建立相互信賴的友好關系,減輕其心理壓力、分散其注意力等,恰當地運用心理護理的方法。減少病室噪聲,創造良好環境,使患者安靜休息,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必要時給予注射止痛藥,在用藥過程中,護士應觀察病情,把握好用藥時機,正確用藥。
參考文獻:
[1]楊雪英.剖宮產手術腹部切口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41.
[2]溫金梅.120例剖宮產術病人的術中護理[J].護理研究,2004,18(3):516-517.
[3]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