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蓮,張進發
(1、貴溪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貴溪335400;2、貴溪市合醫辦,江西貴溪335400)
科學合理開展互助獻血
張錫蓮1,張進發2
(1、貴溪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貴溪335400;2、貴溪市合醫辦,江西貴溪335400)
互助獻血;擇期手術;血源緊張
近年來我國不少地區的血液供應緊張日益呈現常態,血液庫存紅色預警頻繁出現,這時擇期手術不得不推遲,血液病患和搶救用血病患的生命受到威脅。自愿無償獻血無法滿足臨床用血需求,這種情況下,互助獻血作為血液來源的一種應急補充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前不久發生在廣州的互助獻血造假事件一時成了社會輿論的焦點,這說明了我國互助獻血工作還存在一些漏洞,而應對這方面詳盡的報道很少。《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五條: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85號第二十四條:醫療機構應當加強無償獻血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規范開展互助獻血工作。所以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和依據相關文件精神,本文就如何科學合理開展互助獻血工作做一綜述。
1.1輸血科配合血站建立庫存動態預警機制當血站沒有啟動預警時,輸血科按醫院血庫的庫存多少確定是否需要預警,當處于預警狀態時,確定預警級別,第一時間與血站聯系,作好貯血計劃。將該血型的庫存預警信息在醫院信息網發布并上報。待血液入庫后,預警解除。當血站啟動預警,醫院血液庫存雖然正常,輸血科應將血站該血型庫存預警級別信息在醫院信息網發布并上報。待血站預警解除后,才解除本院庫存預警。當血站和醫院庫存都預警時,特別是在一級預警時,除了將具體信息在醫院信息網發布并上報外,還需電話通知重要科室負責人,積極做好相關事故防范和準備工作。
1.2組織開展互助獻血自愿無償血液優先保證急救搶救患者,用血缺口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開展互助獻血[1]。所以當醫院啟動某一血型血液庫存預警時,主治醫生在開該血型的輸血申請的同時,要告知當時的血液庫存情況,積極地做好互助獻血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并發《互助獻血登記表》。互助獻血者填好一式兩份《互助獻血登記表》,簽名確認后攜帶該表格及有效身份證明到血站采血點采血,緊急特殊情況下,以搶救病人的生命為目的,沒帶有效身份證明的,也可以先獻血。采血點對互助獻血人員身份信息進行核實,并做好采血前健康檢查,完成采血后發獻血證,并填寫回單。如果沒有帶身份證的,可以現場照像備案,待以后身份確認,先發獻血證,但需注明身份未審核字樣,以后身份確認加身份已審核字樣并蓋章。這樣既做到了以人為本,不耽誤病人救治,又能控制互助獻血造假事件的發生。
1.3血液的調配與發血輸血科接到輸血申請后按搶救、病情危重、互助獻血患者、無能力互助獻血的病情穩定患者、其他無互助獻血擇期手術以及慢性貧血病人的順序發血。這樣的發血既科學又合理,盡量避免因血源不足造成醫療事故,又讓互助獻血產生了積極的意義,具有可持續性。親屬互助獻血者的血液采集、分離、包裝后由血站統一調配,交叉發放,避免患者直接輸到親屬的血液,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機率,增加輸血風險[2]。特別是在血源高度緊張時期,病情穩定病人和擇期手術病人,即使有互助獻血,按照以上排序的原則也可能要等上4、5天,這樣如果不做好親屬互助血液的交叉調配就很有可能輸到自己親屬的血液。
2.1互助獻血的適用對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十五條: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并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一般情況下,互助獻血的適用對象是擇期手術患者,緊急情況下,無法及時動員無償獻血,只能依賴互助獻血[3]。
2.2互助獻血的不適用對象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衛生部相關文件沒有明確規定,但從情理和實際情況出發,互助獻血一般不適用于急救患者、患者是自愿無償獻血者以及孤寡患者。
主治醫生需向患方充分說明互助獻血的意義和現狀的必要性,充足血源的供應是需要用血患者有效治療的必要保證,而互助獻血是社會自愿無償獻血的一個補充,并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持。還要傳授獻血知識和注意事項,讓互助獻血者無后顧之憂。另外要注意互助獻血是鼓勵性的而非強迫性的,要做到讓患方自愿地參與互助獻血。血站采血點需向互助獻血者詳盡說明互助獻血的優惠政策,用血費用的報銷事宜,直系親屬等概念的解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紛爭。
互助獻血是目前獻血的一個過度時期,沒有強制機制,存在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輸血風險、患方急于獻血的輸血傳播疾病風險、患方不理解、家屬有無能力獻血難以界定導致的用血不公等,所以互助獻血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自愿無償獻血仍是主流。應加大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尤其需要專業人士參與[4]。只有加大無償獻血力度,才能降低由互助獻血帶來的風險。
迄今為止,血液沒有任何替代品,只有靠他人捐獻才能滿足臨床用血的需求[5]。社會轉型期思想道德觀念變化,環境污染造成獻血人群不合格率增長[6],特別是從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開始,各地血荒不斷,血源緊張呈常態化,又加上媒體對公益事業的負面報道,進一步加重了主要依賴自愿無償獻血的血源供應緊張局勢,各地不得不加大互助獻血工作力度。這也增加了醫生的責任和患方的身心負擔,容易引起醫患糾紛。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3日下午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隨著國家道德發展正能量宣傳的加大,社會總體道德意識的增強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完善,自愿無償獻血步入正軌,加入自愿無償獻血隊伍中的人增多,醫療技術的提高,將逐步淡化互助獻血的概念。
[1]聶東航.互助獻血中常見問題初探[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7): 624.
[2]梁日美,李彬,曾少紅,等.某市互助獻血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1,18(3):83.
[3]曾嘉,褚曉凌,林豪,等.互助獻血風險控制機制的建立與實施[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1):1232.
[4]祝源,張元圓,司徒秋晨,等.大學生獻血觀調查與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3):293-295.
[5]徐祥蓮,楊娟,張曉麗,等.南昌地區無償獻血人群結構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86.
[6]蔡敏,高潘東,傅強,等.淺析目前血源緊缺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1,8(1):187.
R457.1+2,R193.3
B
1674-1129(2013)03-0291-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