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關鍵之年,而在這關鍵之年,我國醫藥經濟的發展如何,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吳海東副司長就2013年我國的醫藥經濟的走勢作了詳細的分析。
吳海東副司長首先介紹了2013年中國醫藥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他說,2013年上半年,中國醫藥工業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有兩組數據可以做個比較,一個是跟全部工業的平均水平比,中國醫藥工業上半年增加的同比增速是12.6%,全部工業是9.3%,我們高出3.3個百分點。再用習慣講的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比較,我們是19.5%,也是最快的。我們經常講的十二大工業門類,冶金、建材、石化、機械、電子、輕工、紡織等等,在這十二個工業門類里面,醫藥工業是增長最快的。去年的情況也是這樣,今年我們延續了這種勢頭。那么從總的效益上看,我們的效益在上半年同比增長16.2%,全部工業是11.1%,高出5.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們上半年的增長質量是好的,效益是高的,實現了生產和效益的同步增長。這是跟全部工業比。我們再跟GDP的增速做一個簡單的比較。今年上半年,全國GDP的增速是7.6%,我們醫藥工業的增速是12.6%,高出5個百分點,這個比例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整個經濟是處在下行的區間。分季度看,今年二季度是7.5%,一季度是7.7%,那么去年的四季度是7.9%。大家可以看出,這三個季度平均放緩0.2個百分點。經濟的下行壓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我們醫藥行業的增加是12.6%,高出GDP 5個百分點,可不可以這樣講,醫藥行業是為穩增長作出了貢獻的。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央經濟工作的基調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也就是說“穩”字當頭。穩增長的意義是為了保就業,也就是說現在經常講到的合理區間的下限必須要保。從經濟指標上看,至少這三個收入直接影響經濟,一個就是財政收入。大家知道,今年一到五月份財政收入是負增長,到六月份增長了3.1%,但是我記得中央財政全年增長的目標是7%。大概加上地方的財政收入,全國實現財收入大概是7%。那么預期財政支出增長是10%。一個7,一個10,大家可以看出財政收支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穩增長、經濟增長直接影響財政收入。那么第二塊再看看穩增長就是這個經濟增長對企業利潤收入的影響,我們舉一個其他行業的例子,就是周期性很強的,受宏觀經濟影響比較明顯的冶金行業。冶金行業“中鋼聯”公布了上半年的數字,他的會員單位在今年有三分之一企業是虧損的。好像六月份當月是全部虧損,當然這不一定準。每噸鋼銷售賺的錢大概是四毛三分。也就是說,經濟增長對企業的效益收入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周期性的行業。盡管我們行業的利潤也不錯——16.2%,但是我們的利潤增速是在放緩的。這是從行業角度來講。從整個的、全國的工業來看,一到六月份也比一到五月份利潤放緩了大概兩、三個百分點。企業的利潤在放緩,回落是1.2個百分點,這是對企業收入的影響。那么對居民收入的影響呢?剛才說了,上半年GDP增速是7.6%,那么同期居民收入的增長是6.5%,沒有實現同步,這個影響看來很重。反過來說明醫藥行業對我們國家的穩增長作出的貢獻,這個成績是來之不易的,這是我們喜的一面。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們憂的一面,喜中有憂,我們上半年不論是生產還是效益的增速都在放緩,我這有一組數字,上半年的銷售收入也就是主營業務收入,一到二月份我們是22.6%,三月份是20.6%,四月份是20.4%,五月份是19.9%,六月份是19.5%,逐月放緩的趨勢非常明顯。利潤也是一樣,一到二月份是23.6%三月份是21.5%,四月份是18.6%,五月份是17.1%,到了六月份是16.2%。這個必須引起我們各個方面的高度重視,我們要千方百計遏制住這種放緩的趨勢。即為行業發展做貢獻,也為國家穩增長做貢獻。
鑒于我國醫藥經濟這種運行的狀況,吳海東司長對醫藥企業提出了三點建議。他說,首先我們的企業要有過“緊日子”的準備,剛才講了整個經濟處于下滑趨勢,我們醫藥行業和效益放緩的速度更快,也就說明會越來越難。那么我們的企業一定要加強管理,練好內功,過緊日子,在生產經營方面,要千方百計講成本,當然也是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在投資的時候也要精打細算,不管你是搞新版GMP改造,還是搞戰略性的創新項目,都要精打細算,要量力而行。第二點,要高度重視質量環節,這個質量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話,叫“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也是企業的生命”,在我們做行業管理工作的同志看來,它也是行業的生命,我們工信部消費品司組建的第一天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三鹿奶粉問題,時至今日已經五年過去了。這個事件對行業的影響至今沒有完全消除。所以我們認為產品的質量也是行業的生命。何況我們醫藥產品是和人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直接相關的,這是我們的底線,一定要堅持住。第三,要高度重視環保問題。從大局講,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列為五位一體的總布局,這是從未有的高度,而且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在這四個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它的意義是要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健康、有序發展。所以當前是要遏制住生態化境惡化的趨勢,我想在這個方面我們的醫藥企業特別是化學原料藥企業責無旁貸。剛才講了我們醫藥行業實現了平穩較快的增長,但是我們要的是美麗增長,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環保問題。企業搬來搬去不是辦法,三廢要認真治,更要從工藝上下工夫,最終實現綠色發展,搞循環經濟。
吳海東副司長還就國家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作為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的生物醫藥名列其中。國家把它作為一個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這其中令人驕傲的是生物醫藥產業的基礎非常好,令人自信。大家都知道,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七個領域。其中一個叫生物產業,我們的生物醫藥就在這個生物產業里。那么我們的生物醫藥在生物產業里現在是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呢?給大家說幾個數字:《規劃》里面講,生物產業包括四個門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還有生物能源。2011年整個生物產業的規模不到兩萬億,那么我們生物醫藥是多少呢?一萬五千億。這個大家一聽就心里有數了。那么我們再看看另外三個產業到2015年的目標,生物農業是三千億,生物制造是七千五百億,生物能源是一千五百億。加一塊兒,是一萬二千億。這是2015年要達到的發展目標。我們2011年就是一萬五千億。這是第一點。第二,這個產業的目標令人鼓舞。要使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到2020年我們將是全球第一醫藥經濟大國。無論是從供方,還是從需方,都會支持我們這個行業,所以我覺得這個目標特別令人神往,這是第二點。第三,這個規劃里面的保障措施,也是令人鼓舞的。它一共有六項措施,其中,第一條,完善準入政策,促進創新創業。建立健全生物產業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高效審查機制和監督機制,依法完善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這是國務院文件下達的保障措施。第二條,加強需求激勵,強化市場拉動。這里邊跟我們相關的: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的范圍,規范藥品采購行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臨床必須、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藥物優先進入醫療保險目錄。還有加強統籌協調,確保規劃的落實等等,每條都很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