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堃 劉彬麗 李木子 許涼涼 伊 辛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骨質疏松是以成骨不足、骨量減少為特征的全身代謝性骨病。常見于老年人。病因為糖皮質激素過量、長期臥床及營養不良等。臨床表現為骨痛、骨壓縮變形,甚至發生骨折及牙齒松動、脫落等。治療應改善營養,適當鍛煉,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C或性激素、降鈣素等[1]。
1.1 激素調控 骨質疏松發生有關的激素主要有雌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甲狀腺素、雄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生長激素及細胞因子等。骨質疏松主要的發病機制是雌激素缺乏、減少后,骨代謝轉換亢進,骨吸收超過骨形成從而導致骨量減少[2]。
1.2 基因調控 骨質疏松的發病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有多種激素及細胞因子調控,且各種遺傳基因是共同影響,相互關聯的。不同的種族在遺傳基因,生活習性,生理特征,飲食習慣上有差異,因此基因表達也會有差異。近代研究認為骨質疏松發生與維生素D受體(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基因,I型膠原(Collagen type I)基因等有關。因此有必要全面考慮各種基因的多態性并深入研究[3]。
1.3 營養因素 鈣和磷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體內鈣磷代謝的平衡和鈣磷在細胞內、外液中濃度的穩定性對于維持正常骨代謝有重要作用。鈣的吸收發生在十二指腸遠端及空腸近端。如果胃腸道中存在整合劑,如植酸鹽和草酸鹽、飲食中的磷酸鹽、或者大腸慢性疾病造成的游離脂肪酸等,鈣的吸收將受到影響[4]。同時微量元素的攝入量不足也會引起骨質疏松[5]。
1.4 癥狀 1)疼痛,腰背疼痛居多;2)身長縮短、駝背;3)骨折,這是最嚴重的并發癥;4)呼吸功能下降,患者多見胸悶,氣短等。
骨質疏松癥屬中醫骨痿的范疇,腎虛是骨痿的主要病因。《素問·痿論》曰:“腎者水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薄鹅`樞·痿論》曰:“腎氣熱,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薄鹅`樞·經脈》指出:“足少陰氣絕則骨枯……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發無澤者骨先死?!崩夏耆伺K器俱虛,尤以腎虛為主,一旦腎衰致腎氣衰弱,精不生髓,骨失所養,而致骨質脆弱,相當骨質疏松癥。《素問·應象大論》載:“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奔垂趋酪蕾嚬撬璧臓I養,骨髓為腎精所化,腎和骨的生長、發育、修復密切相關,腎精充足,則骨髓充盈,骨骼充實健壯?!夺t林改錯》道:“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髓強則骨強?!薄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肝氣衰則筋不能動?!庇帜昀象w衰,臟腑機能低下,氣血運行不利,肝腎精血空虛日久,氣虛疏匯無力,脈絡凝滯,成瘀血之候。《證治匯補》則認為:“胃氣一虛,百骸溪谷,皆失所養,故宗筋弛縱,骨節空虛。”綜合歷代醫家認識,骨痿的發病可歸納為腎精不足、脾胃虛弱、肝失調達和瘀血阻絡所導致[6-9]。
隨著中藥提取分離技術的進步和藥理學研究的深入,人們在遵循古方尋找藥物的同時,通過現代科學手段發現了一些中藥提取物或確切的化合物也具有防治骨質疏松的功效。
3.1 單味藥 楊茗等[10]考察了知母皂苷元(SAR)對體外培養成骨細胞活性和破骨細胞分化及功能的影響,通過培養小鼠胚胎成骨細胞MC3T3-E1,分別采用MTT法、堿性磷酸酶(ALP)試劑盒檢測及茜素紅染色法觀察SAR對MC3T3-E1細胞增殖、ALP活性及礦化結節形成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各質量濃度SAR(0.01,0.1,1 μg/mL)對 MC3T3 - E1 細胞均具有明顯的促增殖作用。知母皂苷元能促進體外培養的成骨細胞的增殖與分化成熟,可抑制骨髓細胞向破骨細胞的分化,從而減少破骨細胞的產生。程孟春等[11]研究中藥何首烏和菟絲子醇提物和主要單體成分對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利用MTT法檢測小鼠前破骨細胞株RAW264.7和小鼠顱頂前成骨細胞MC3T3-E1 subclone 14的存活率。RANKL誘導RAW264.7分化后,試劑盒檢測TRAP酶活力500 mg/L何首烏醇提物作用36 h,RAW264.7細胞存活率降至76.45%。100 mg/L菟絲子醇提物作用36 h,存活率為38.47%,并呈時間依賴性。何首烏和菟絲子在高劑量下可直接抑制前破骨細胞增殖,但對成骨細胞毒性較小;在低劑量下可抑制前破骨細胞分化,并對成骨細胞生長略有促增殖作用。郭福[12]探討三七對骨重建偶聯中細胞因子IGF-1和IL-6的表達的影響。通過三七總皂苷被家兔吸收后,將其血清放入體外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共培養體系,觀察培養體系中IGF-1和IL-6的變化。得出三七組的成骨細胞含量和IGF-1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并隨著三七的濃度升高而逐漸升高;破骨細胞含量和IL-6含量均低于對照組,并隨著三七的濃度升高而逐漸降低。因此三七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增長,促進成骨細胞分泌IGF-1,抑制成骨細胞分泌IL-6,從而抑制破骨細胞增長,抑制骨吸收功能,達到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作用。任小軍等[13]通過研究枸杞多糖(LBP)對去勢雌性骨質疏松大鼠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響,發現枸杞多糖可能通過IL-6因子途徑漸進性的干預骨質疏松的進展。任心慈等[14]考察牛膝總皂苷對維甲酸致大鼠骨質疏松的防治作用,利用維甲酸灌胃造成骨質疏松模型,然后牛膝總皂苷按30、100、300 mg/kg劑量給藥,觀察各組大鼠活動情況和體重變化,測定骨密度和骨鈣、骨磷含量。結果牛膝總皂苷可改善骨質疏松大鼠的一般情況,能顯著增加其體重和骨密度,升高骨鈣、骨磷含量。另外具有防治骨質疏松的中藥還有丹參[15]、葛根[16]、淫羊藿[17]等。
3.2 復方藥 相對于單味藥,復方藥更能體現中藥的特點,通過科學的配伍,發揮協同作用。甘國興等[18]觀察壯骨止痛方石油醚提取A部位對去勢雌鼠骨質疏松模型的療效,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發現石油醚提取A部位能明顯增加模型鼠骨密度;增強大鼠脛骨的最大應力和最大抗彎強度;增加模型鼠血清E2;有降低模型鼠血清 CT、BGP、PTH 的趨勢。胡婭等[19]觀察補腎化痰方對去卵巢骨質疏松癥大鼠血清脂聯素(adiponecti,AD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ar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水平的影響。補腎化痰方中、高劑量組均能顯著提高去卵巢骨質疏松癥大鼠的骨密度,降低血清ADP及TRACP5b水平,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林春陽等[20]探討骨活素膠囊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響。利用8~12月齡雌性新西蘭大耳兔卵巢去勢法10周得到I型骨質疏松模型,再行橈骨骨折造模,從而建立骨質疏松性骨折模型。骨活素干預的實驗組動物較對照組骨痂、骨小梁形成增多增快,骨痂力學強度增強。骨活素膠囊能使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時間縮短,強度增強。劉少軍等[21]探討通絡生骨膠囊對大鼠應力缺失性骨質疏松模型的改善作用。用藥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堿性磷酸酶含量,血清離子鈣,血清總鈣濃度均顯著下降,模型組骨小梁面積百分比、成骨細胞個數、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個數均顯著降低,骨小梁間距顯著升高;與模型組比較,通絡生骨膠囊低、高劑量組顯著升高血清堿性磷酸酶含量,骨小梁面積,成骨細胞個數以及骨小梁個數,增加了骨小梁厚度,高劑量組作用更為顯著。提示通絡生骨膠囊可用于應力缺失性骨質疏松防治。
3.3 臨床研究進展 艾尼瓦爾·艾力[22]等研究了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結合中藥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為選定94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4例,對照組50例。對照組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口服中藥治療,1劑/d,連續治療2~3個月,依據評定標準,觀察疼痛、測骨密度。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檢測骨密度。得出結論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可改善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日?;顒幽芰?,創傷小且并發癥少,臨床效果顯著。刁偉霞[23]等探討養血固腎湯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疼痛評分和骨密度的影響。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各30例,西藥組予羅蓋全治療;中西醫結合組在西藥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養血固腎湯;中藥組單用養血固腎湯,療程均為6個月,觀察治療前后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及骨密度改變。發現中藥組及西藥組治療方案對骨密度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藥組與中西醫結合組治療方案對骨密度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養血固腎湯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佳。近期也有研究人員考察了補腎健骨方、強骨飲、左歸丸加味方等中藥方劑對骨質疏松的治療情況,均顯示了良好的治療結果,再次證明了“腎主骨”這一中醫治療理論??梢娭兴幵谥委煿琴|疏松癥上可起到單獨治療和輔助治療的作用[24-26]。
中藥防治骨質疏松是近年來中藥研究的熱點方向[27]。隨著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更好的防治骨質疏松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中醫藥將會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但其目前也存在一些缺陷與局限性:1)我國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但目前研究支持此觀點例證較少;2)對骨質疏松的中醫辨證較為混亂,沒有統一標準將其具體化;3)由于中藥復方的復雜性,其作用機理尚不明確,研究缺乏針對性。我們認為,在今后研究中應該加強細胞水平與分子生物水平方面的研究,制造出更好的動物模型,深入探討致病原因與藥物作用機理,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1]劉福嶺,欒銘箴,戚仁鐸,等.現代醫學辭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林萬忠.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癥研究綜述[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14):41 -42.
[3]穆剛,邱德久.骨質疏松病因的遺傳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1,3(5):60 -62.
[4]林守清,宋亦軍,楊定焯,等.骨質疏松病因分析[J].當代醫學,2000,1(11):46 -50.
[5]路寶民,郭慶生,路生滿.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3(5):313 -314.
[6]馮萬立,張俐.腎主骨理論在防治骨質疏松癥中的指導作用研究概況[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12):881 -883.
[7]黃克斯,錢先.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藥,2009,20(2):178-181.
[8]李中偉,許勇.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的理論基礎與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0,15(12):71 -73.
[9]姚曉冬,朱曉月.肝脾腎三臟與骨質疏松關系探討[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2(6):359 -360.
[10]楊茗,季暉,張樹平,等.知母皂苷元對成骨細胞活性和破骨細胞分化及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9,4(6):544 -548.
[11]程孟春,劉艷秋,王莉,等.何首烏和菟絲子對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1,18(19):2737 -2740.
[12]郭福.三七對骨重建偶聯中細胞因子IGF-1,IL-6表達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5):20 -21.
[13]任小軍,王一農,蘇春紅.枸杞多糖對去勢雌性骨質疏松大鼠血清IL-6和TNF-α 含量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2):1574 -1575,1578.
[14]任心慈,徐先祥,許杜娟,等.牛膝總皂苷防治實驗性骨質疏松作用研究[J].安徽醫藥,2010,14(10):1133 -1135.
[15]周延萌,劉玉波,高允生.丹參酮對維甲酸致小鼠骨質疏松的防治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21):2923 -2926.
[16]宋卉,李銀花,鄭暉,等.葛根素的藥理作用與臨床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9):2936 -2937.
[17]劉海全,秦佳佳,楊海韻.淫羊藿含藥血清干預骨髓基質干細胞成脂分化過程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2):2310-2312.
[18]甘國興,莫新民,李勁平,等.壯骨止痛方石油醚提取A部位對去勢雌鼠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機理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12):1169 -1170+1185.
[19]胡婭,向楠,蹇順華,等.補腎化痰方對去卵巢大鼠血清脂聯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10,30(12):1101-1102.
[20]林春陽,肖瑞法,徐希彥,等.骨活素膠囊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影響的實驗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10):1463 -1466.
[21]劉少軍,陳小俊,馮麗敏,等.通絡生骨膠囊對大鼠應力缺失性骨質疏松的防治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6):170 -173.
[22]艾尼瓦爾·艾力,龐淵,李巖.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結合中藥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附44例報告)[J].新疆中醫藥,2013,31(2):17 -19.
[23]刁偉霞,余俊文,陳凈瑩,等.養血固腎湯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疼痛評分和骨密度的影響[J].新中醫,2013,45(6):64 -66.
[24]彭建,李萬逸,李海平,等.補腎健骨方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7):42 -44.
[25]屈澤,李宣,王余燕,等.強骨飲治療骨關節炎合并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3,19(10):6 -8.
[26]鄭秀霞,王振湘,計靖,等.左歸丸加味方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研究[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3,43(3):191 -194.
[27]肖培根.21世紀中藥研究的幾個熱點[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3,14(2):75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