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樂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九五臨床部功能康復科,莆田,351100)
肘是一個復雜的絞鏈式關節,其功能是控制手在空間的位置。剝脫性骨軟骨炎、網球肘、肘關節不穩等關節損傷患者后期出現肘關節功能障礙,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尋找治療肘關節功能障礙的臨床最佳方案已成為熱點話題。中醫學認為肘關節功能障礙屬于“痹癥”,肘關節受損后氣血阻滯、運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靜少動,氣血擁堵,肌膚筋脈失于濡養,不榮則痛而出現功能障礙。
針灸被廣泛地運用于肘關節功能障礙的治療,2008年英國研究人員Jubb RW等的一項研究顯示針灸具有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活動功能的作用[1];2010年Suarez-Almazor ME進行研究后提示認為如依據患者情況適當選擇針灸療法,其療效優于安慰劑[2]。由于療效肯定,針灸日益獲得臨床重視。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同時使用中藥和針灸兩種治療措施更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筆者觀察了針藥并用對肘關節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50例肘關節功能障礙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32~80歲,平均(57.1±5.23)歲。5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35~80歲,平均(60.1±4.13)歲,其中網球肘9例,橈骨小頭骨折5例,肘關節骨折脫位11例。治療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32~77歲,平均(56.1±6.26)歲,其中網球肘8例,橈骨小頭骨折4例,肘關節骨折脫位11例,肘關節滑囊炎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種等一般情況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在治療前骨折患者均復查X線片,確認患者骨折已完全愈合并已拆除外固定。對照組:接受單純針灸治療,具體如下:對患側曲池穴、合谷穴、手三里穴、手五里穴、肘髎穴進行毫針針刺,用規格0.25 mm×40 mm華佗針牌針具,得氣后在針柄上安插常規艾條一段,長約1.5~2 cm,點燃艾條下端,艾條下方的皮膚上覆蓋紙皮以防灼傷。熱量以患者感覺溫和舒適為度,1次/d,每次30 min,1周治療6日,以2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口服自擬中藥方,方藥具體如下:補骨脂16 g,黨參16 g,骨碎補16 g,杜仲15 g,熟地黃 20 g,續斷15 g,懷牛膝15 g,黃芪20 g,甘草6 g。1劑/d,每劑煎煮2次,每次 150 mL,早晚各溫服1次。
1.3 療效判定指標[3]1個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血液流變學的改善情況。其標準如下:痊愈:治療后VAS評分為0,肘關節屈曲>150度,伸展0度。顯效:VAS初次評分減去最后評分>4分,肘關節屈曲>100度,伸展受限<30度。好轉:VAS初次評分減去最后評分為2~4分,肘關節屈曲>90度。伸展受限<20度。無效:VAS初次評分減去最后評分<2分,肘關節屈曲<90度,伸展受限>30度。
2.1 臨床癥狀變化情況 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率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具體如下表。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數(%)]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情況比較(cm/s)
2.2 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情況 兩組治療后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d)、舒張末期血流速度(Vm)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其中治療組升高幅度較對照組明顯(P<0.05),具體見表2。
肘由肱骨、橈骨和尺骨組成,肘關節由肱尺關節、肱繞關節和近側尺關節組成。肘關節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屈曲、伸直、前臂旋前、旋后,骨關節損傷后肢體制動是一個必經過程,但肢體制動則容易導致肘關節周圍組織粘連、攣縮,關節活動度減少[4-5]。
肘關節功能障礙的發生與體質因素、氣候條件、生活環境有密切關系。正虛衛外不固是痹癥發生的內在基礎,感受外邪為引發本病的外在條件。風寒濕熱痰淤等邪氣滯留機體筋脈、關節、肌肉,經絡閉阻,不通則痛是痹癥的基本病機。其發病機制為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腎同源,精血互生,人體在生、長、壯、老的整個過程中,必將損耗體能而傷及精氣,進入老年出現身體自衰,其病理機制是以肝腎不足為本,外傷勞損致氣滯血瘀為標,故化瘀散結消腫,溫筋散寒,行氣止痛,調補肝腎乃是本病的治療原則[6-9]。
針刺能夠刺激肌細胞,使肌細胞興奮性增加,改變其電生理活動狀況,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另一方面針刺使患者的痛閾提高,緩解疼痛,在針刺的干預下增加關節活動度。曲池、合谷、手三里、手五里、肘髎均為陽明經穴位,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有疏通經絡氣血之功。本研究利用艾條加強溫熱作用,使患側肘關節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溫通筋脈,驅散寒邪,進一步達到止痛、修復軟組織、加強肌肉營養、消除水腫的效果。本研究結果亦證實,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張末期血流速度較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提示針刺可以促進頸部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壓迫和不良刺激[10-13]。
本研究采取自擬中藥方結合針灸進行治療,自擬方以補骨脂、骨碎補、熟地黃、黃芪、桑寄生、杜仲、續斷等諸味中藥組成。方中補骨脂、骨碎補具有溫腎助陽作用,黃芪補氣生血,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均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增強細胞的生理代謝,促進肌細胞的增殖;熟地黃具補血滋陰,益精填髓補腎之功,藥理研究表明熟地黃能夠促進造血干細胞、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CFU-E的生成,同時可以抑制骨質增生,誘導破骨細胞凋亡;桑寄生與杜仲、續斷配伍,共奏滋補肝腎,強筋續骨之功效,桑寄生提取物具有擴張血管、解除血管痙攣、降低異常升高的體內內皮素水平。杜仲、續斷具有促進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率,提高骨質量,能維持和升高骨礦密度,改善骨微結構,增強骨生物力學性能的作用[14];實驗室研究發現杜仲提取物具清除氧自由基,抑制NO毒性的療效[15]。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較單純針灸手段更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故筆者認為自擬中藥方可充先天之本而達到實后天之本的目的。
[1]Jubb RW,Tukmachi ES,Jones PW,et al.A blinded randomis ed trial of acupuncture(manual and electroacupuncture)compared with a non-penetrating sham for the symptoms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Acupunct Med,2008,26(2):69 -78.
[2]Suarez- Almazor ME,Looney C,Liu Y,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cupunctur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effects of patient-provider communication[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0,62(9):1229 -1236.
[3]申美平,譚紅專,邱開億,等.物理作業聯合治療在肘關節骨折術后中的運用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30):149,151.
[4]張俊清.中藥內外兼治合康復訓練預防肘關節骨折術后功能障礙63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2,3(4):80 -81.
[5]卜碩斐,唐亞光.骨折患者飲食禁忌[J].鄉村科技,2012,11(6):40.
[6]李勝,韓戰慶,王建偉.骨折合并肺栓塞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實用醫藥,2012,3(14):126 -127.
[7]王秀梅,毛艷春,張珊珊,等.針刺斷面九針穴配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3(1):48 -49.
[8]張洪梅.骨折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4(12):81.
[9]張朝霞,張英輝.中西醫結合護理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8(31):200 -201.
[10]鄧燕.舒適護理應用于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2,4(1):57 -58.
[11]張松,鄭燕青,徐百興.針刺探討“面口合谷收”的生物電機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4(1):62 -63.
[12]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2041.
[13]彭利軍.電針加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3,2(1):85 -86.
[14]邢維強.溫針灸配合循經按摩治療網球肘56例[J].河南中醫,2006,26(1):391.
[15]曹曄.針刺理療結合消痛膏外敷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7(2):179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