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鶴,張洪偉,謝連軍
1.1一般資料馬某,男,26歲,酒后與人發生糾紛,傷后被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1.2尸體檢驗①尸表檢驗: 尸長185 cm,發育正常,尸斑呈暗紅色,存在于身體背部等低下未受壓部位,指壓稍褪色。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大關節。雙眼角膜清晰, 雙眼瞼結膜充血明顯,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均為0.6 cm。左眉弓外上方有2 cm×0.5 cm的表皮擦傷;自左眼外眥外側經左顴弓外側,至左鼻翼下有11 cm×3.6 cm的表皮擦傷;右眉弓上方有1.2 cm×0.5 cm的表皮擦傷;右眼外眥及顴弓處有3 cm×2 cm的表皮擦傷;右顴弓后3 cm處有0.2 cm×0.2 cm、0.8 cm×0.2 cm兩處表皮擦傷;上唇口腔內黏膜有3.5 cm×4 cm的淤血;下唇口腔內黏膜有4 cm×3 cm的淤血。②解剖檢驗:左側顳肌有7 cm×6 cm范圍的出血,右側顳肌有3 cm×2.5 cm范圍的出血。枕部左側有1.5 cm×0.6 cm的皮下出血,枕部右側有5.5 cm×3.5 cm的皮下出血。打開顱腔見:左側顳葉有13 cm×6 cm范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顳葉有14 cm×8 cm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額葉有9 cm×6 cm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干前、腦底部及雙側顳葉、額葉底部有20 cm×10 cm×0.6 cm的蛛網膜下腔積血。顱底未見損傷。胸腹部:心臟外膜及肺臟漿膜表面有點狀出血,左右支氣管內均可見食物殘渣及血性泡沫。打開腹腔,未見出血及其他臟器損傷,剪開胃黏膜,有濃烈的酒精氣味,胃內容約800 mL,可見肉食、青菜、粉絲及面食等。對大腦進行檢驗:彌漫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以腦底部尤其是椎基底動脈處為重,可見大量凝血塊。腦底動脈環完好,左后交通支較細(細線狀)但存在,無右后交通支,各自從大腦后動脈、中動脈發出顯細分支,終止于腦表面。注水實驗可見:左側椎動脈于左小腦后下動脈起始處下方2 mm向下有0.4 cm長的縱形裂口,開口邊緣整齊,其破口位置周圍凝血塊明顯重,蛛網膜下腔出血以該處最重。右椎動脈、基底動脈,左右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及后動脈等主要動脈均未見破口及血管瘤??v形切開腦組織可見左右側腦室均有少量凝血塊,均為10 mL。
1.3法醫病理學檢驗診斷①左大腦椎動脈局部破裂出血,出血處動脈壁薄弱,屬先天發育異常;蛛網膜下腔出血以腦底部為著,沿雙側大腦外側溝向腦頂延伸并進入腦室;中腦實質部分區域灶性出血,少數小血管周圍漏出性出血。②冠心病,心臟肥大,左室壁肥厚。③脾中央動脈玻璃樣變性。
1.4理化檢驗從送檢的馬某心血中檢出乙醇,含量740 mg/L。
本案例中,根據尸檢及病理檢驗所見,死者左心室肥大,冠狀動脈狹窄,椎動脈內膜玻璃樣變,脾中央動脈玻璃樣變性,為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但心肌未見壞死及瘢痕形成,無心肌梗死的表現,可以排除冠心病致其死亡。死者腦動脈發育異常,左側椎動脈破裂處動脈壁平滑肌減少甚至消失,并有內膜玻璃樣變,腦底蛛網膜下腔有大量出血,結合死者頭部外傷并不嚴重,僅見面部有少量的表皮剝脫,顱骨未見骨折,而大腦蛛網膜下腔出血較為嚴重,外傷的程度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性狀程度不符。所以馬某應為因腦血管先天發育異常,椎動脈破裂致蛛網膜下腔出血而死亡,輕微外力、情緒激動、飲酒、劇烈運動等為誘發因素。
椎動脈畸形破裂出血致死的法醫學鑒定,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椎動脈畸形破裂出血要注意與顱腦外傷出血相鑒別。②椎動脈畸形破裂出血時有時候出血點肉眼或者實驗能觀察到,但還應通過對病變部位采取連續切片檢查,以便相互驗證。③椎動脈畸形破裂出血是一個病變過程,可根據出血灶及其周圍組織的病理變化對出血時間進行推斷,出血時間的確定對分析死亡原因與外力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④椎動脈畸形破裂出血致死本質上屬于病理性出血,但是還應考慮外界誘發因素如輕微外力、情緒激動、飲酒、劇烈運動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