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226300)吳麗麗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膀胱全切回腸膀胱術能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但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新的護理模式要求護理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更加重視患者本身的滿意度。舒適護理強調的是在整個護理活動中,不斷探索研究病人的舒適感受,給予最舒適的護理,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進健康及疾病的康復[1][2][3][4]。
本組患者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齡44~80歲,平均65歲,其中1例曾5次行膀胱腫瘤電切術。完善相關檢查后均行膀胱全切回腸膀胱術。通過實施舒適護理,本組病人均能平穩接受現實,達到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的舒適,且家屬也能得到有效撫慰。
2.1 提高病人生理舒適度 室內擺放鮮花,少量患者心愛物品,放置有序。溫度18~22℃,相對濕度維持在50%~60%,采光良好,夜間用床頭燈以避免直射光線刺激。減少探視次數,讓患者最親近的人陪護。經常更換體位,減輕因同一姿勢導致的勞累。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或牽拉引起的疼痛。治療護理盡量集中進行,操作時做到穩、準、輕。努力營造一個安靜溫馨的生活環境。
2.2 增加病人心理舒適度 膀胱全切回腸膀胱術是一種永久性尿路改道術。患者的自我形象發生改變,作為一個特殊人群,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心理、社會壓力,常常出現自卑、失落、絕望等不良情緒。護士應熱情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語言親切,且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洞察所發生的細微情緒變化,鼓勵患者適當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對不愉快的心理癥結給予疏導安慰。說明手術情況及疾病預后,介紹成功病例現身說教,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對疾病的應激能力。
2.3 佩戴造口袋及造口皮膚舒適護理 幫助患者選擇適宜的集尿袋,先用溫水清潔造口周圍皮膚,用柔軟的衛生紙或毛巾擦拭,忌用酒精、碘伏等消毒用品。裁剪造口袋前先測量造口大小,最好比造口大2~3mm,用大拇指摩擦底盤邊緣使其圓滑,避免擦傷造口周圍皮膚。底盤貼好后應用手按壓5min,使其粘貼更牢固。注意回腸乳頭必須位于集尿袋中心。造口一般高出皮膚約1.5~2cm,嚴密觀察造口黏膜的血運變化。正常的黏膜為鮮紅色或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有光澤。如顏色呈暗紅或淡紫色時應及時匯報醫生。保持造口周圍皮膚清潔干燥,注意有無紅疹、破損等。每天飲水2000~3000mL以增加尿量沖洗尿路。保持尿路造口通暢,定期擴造口,使造口直徑在2~2.5cm為宜。穿柔軟、寬松的棉質衣服以免造口受壓,影響血循環。體力恢復后不要提重物,不參加可能發生碰撞的運動,以免引起造口疝。
2.4 提升病人的社會和靈性舒適度 尊重病人的信仰和文化需求,家屬精心照料,滿足精神寄托。指導患者學習自我護理方法,提高自我效能。同時鼓勵患者盡可能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舉辦腸造口聯誼會,交流經驗,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讓患者作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人,感受到被關愛并得到應有的尊重,找到歸屬感,從而實現心理滿足感,重建生活信心。
舒適護理(Comfort Care)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主要是通過對護理活動和舒適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達到愉快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其目的是使病人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因此說舒適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這種模式重視了患者的主觀感受,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患者的需求,從而提高其安全程度和舒適滿意度,同時也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肯定與好評,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達99.6%。拓展了護理專業的實踐范疇,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涵,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且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