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振
(濟寧市水利局,山東 濟寧 272019)
樹立生態理念建設文明水利
丁學振
(濟寧市水利局,山東 濟寧 272019)
在闡述濟寧市現代水利示范市建設方法步驟的同時,簡述了濟寧市以建設水生態文明市為突破口,按照《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和《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從建設水利風景區,到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再到水生態文明市建設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顯著成效。
濟寧市;生態水利;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的趨勢,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段論述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生態文明新時代。水利行業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把防災水利、資源水利提升到生態水利,從源頭上扭轉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是保持水利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濟寧市在建設生態文明、美麗濟寧,促進人水和諧、實現濟寧市永續發展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著稱,既是一座儒家文化和運河文化融會貫通的文化名城,也是河流眾多、河網密布的生態水利大市。近年來,濟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濟寧建設,制定了一系列維護生態、保護環境的有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各縣(市、區)陸續確立了生態立縣的建設目標,初步顯現了山青水綠、風景獨特的生態風貌。特別是濟寧市水利局黨委以建設水利風景區為突破口,按照水利部發布的《水利風景區規劃編制導則》和《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著力抓好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規劃和維護管理,大大改善了水利工程的面貌,已建設了1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10處省級水利風景區。
2012-08,山東省質監局發布了《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2012-10,濟寧市市委、市政府同山東省水利廳簽訂了現代水利示范市合作備忘錄。這都標志著濟寧市水生態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上升到一個新層次。為此,必須加快水利風景區建設步伐,積極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共同打造水生態文明市,為建成現代水利示范市創造條件。
2013-01,濟寧市政府辦公室轉發了市水利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市漁業局、市林業局、市環保局和市質監局等9個部門共同制定的《關于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后濟寧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目標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鼓勵和支持各縣(市、區)按照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的原則,積極申報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在創建過程中,應遵循生態平衡的法則和要求,以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為依托,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態體系完整、水生態環境優美”為總目標,積極構建集防洪、供水、生態等多功能于一體并覆蓋全市的現代水網體系,全面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
2)結合河道防洪治理、水利風景區創建、生態水系建設,著力打造人水和諧、人水相親的宜居城市,營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諧的良好城市生態環境,實現人、水、城和諧發展。在此基礎上有序推動水生態文明市創建。具體做法:
一是圍繞濟寧城市中心區,積極建設城市水生態環境。按照生態河道的建設目標,打造“十河韻城、九園唱和、城湖相依、生態宜居”的濟寧城區水生態環境。其中,“十河”即梁濟運河、老運河、洸河、府河、越河、洸府河、廖溝河、楊家河、泗河和南躍進溝。“九園”即南池公園、濟寧公園、楊家河公園、新世紀廣場、仙營綠地、北城公園、北湖公園、百花公園和濟寧動植物園。
二是大力推進南四湖濕地建設,形成環南四湖的水生態圈。
三是利用好采煤塌陷地,逐步建成“百湖水生態工程”。
四是建設好東部山區的水庫生態環境,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水利風景區。
3)各部門協作,積極建設水生態文明市。主要體現:
在建設濟寧城區生態環境方面,涉及到城市建設管理、環境衛生治理、美化亮化規范、城區河道整治、水質化驗保潔、景區旅游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在推進南四湖濕地建設方面,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設、南水北調輸水管理、湖水水質化驗、漁業開發管理、水生動植物維護利用、水陸交通秩序整治、景區建設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在百湖水生態工程建設方面,涉及到國土資源有效配置、土地復墾、景區打造、水陸生植物搭配種植、水質維護管理、水生動物養殖、環境管理、衛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在依托水庫建設水利風景區方面,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設、水庫綠化美化、景觀建設管理、水文化建設、旅游開發和安全管理等。
以上這些都需要按照水利部和省有關部門制定的生態水利建設標準,各級各部門各盡其責、齊心協力,力爭盡快達到《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規定的5大內容和9條標準,在各縣(市、區)建成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基礎上,共同打造水生態文明市。
在做好生態文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中,需要各級各部門按照水利部和山東省發布實施的有關評價標準的要求,著力抓好水利風景區建設,著力抓好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抓好宜林宜景的城鄉水域環境建設。
同時,在注重各類水利工程、景觀工程、旅游開發的同時,加強各種文化建設,包括水利文化、風景文化、書法繪畫和民俗文化等,將地域風情、地域特色、風情民俗、傳統工藝和工程科技知識等融匯到各種景區景觀之中,形成獨具風雅大觀的景區、城區。將每一個景區、每一項工程、每一個濕地、每一個城市建設成清潔衛生、水清樹綠、花木扶疏、文化豐富、景觀獨特的旅游區。
在今后水生態建設中,要把握好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結合區域環境和水利工作實際,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水利風景區規劃編制導則》、《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和《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制定好各縣(市、區)水利風景區建設規劃和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規劃。
二是設置水生態建設管理機構,配齊管理人員,賦予管理職能,緊扣標準要求,實施有效管理,維護好各類景區的環境和運行。
三是建立水生態建設投入機制,不斷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廣辟籌資渠道,盡快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水利生態建設投入新機制。
四是各縣(市、區)要建立激勵機制,實行水生態建設管理的責任目標管理,按照能上能下的原則,動態管理各類景區,推動全市水利風景區和水生態文明城市的發展。
五是建立水利風景區和水生態文明城市的考核機制,將水生態建設的管理機構、人員配備、職能發揮、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運營和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等納入年度考核內容,積極推動水利風景區建設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爭取將濟寧市盡快打造成水生態文明市。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濟寧市水生態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水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現代水利示范市建設的切入點、突破口和總抓手,加快水系生態城市向水生態文明城市的轉變,為建設現代水利示范市,創建美麗濟寧,打下更加可靠堅實的物質和文化基礎。
(責任編輯崔春梅)
X171
B
1009-6159(2013)-06-0039-02
丁學振(1964—),男,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