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京,逯義軍,趙 琳
(聊城市水利局,山東 聊城 252061)
聊城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探討
曹文京,逯義軍,趙 琳
(聊城市水利局,山東 聊城 252061)
為滿足社會經濟增長需求,聊城市多措并舉,加強了節水型社會建設。通過分析聊城市節水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城鎮生活節水、工業節水、農業節水三方面提出應對措施,以期進一步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聊城市;水資源;節水
1.1 建立健全了組織管理體系
聊城市各級普遍重視和加強節約用水組織管理機構建設,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節水統一管理,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完備的節水組織管理體系。把節水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采取行政、法律和經濟等有效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管理職能,有力保障了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2 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
按照優先利用客水,后用當地水,優先利用地表水,后開發地下水,優先利用中水等非常規水,后使用淡水的“三先三后”水資源配置原則,強化取水許可管理和水資源論證工作,嚴把水資源開發利用審批關。
1.3 引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
農業方面,通過農民增收政策的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水分生產率大大提高。工業方面,先后整頓、關停、淘汰“五小”及新“六小”企業多家,對污染重、耗水高的多個工業企業進行重點治理整頓,堅持“五不批”原則,杜絕了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項目的上馬。大力發展信息、醫藥等新興產業和低耗水產業,工業節水水平顯著提高。
1.4 農業節水灌溉成效顯著
以發展高效農田灌溉為突破口,積極推進農業節水灌溉工作的開展。多年來,全市先后實施了大中型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高標準國家級和省級節水增效示范項目等一大批農田節水灌溉項目。通過節水工程建設,全市農田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特別自2009年以來,聊城市始終堅持以全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為紐帶,以發展節水灌溉優質工程為抓手,優化措施,不斷進取,為全面解決農田“最后一公里”問題夯實了工程基礎。截至目前,全市在引黃、機井灌區已發展各類節水灌溉面積9.87萬hm2。
1.5 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效果顯著
全市高度重視節水工作,通過引進應用,走出了一條有本地特色的節水技術推廣路子。先后開展了多項節水灌溉課題研究,如聊城市高唐縣在大田應用深耕保墑、秸稈覆蓋,推廣耐旱品種,發展集雨農業等農藝節水措施的同時,進行了規模化的激光控制整平,廣泛應用微機自動化噴灌及機井射頻卡控制灌溉技術等。
1.6 節水宣傳工作常抓不懈
為營造公眾參與節水工作的良好氛圍,讓更多的用水戶成為節水的“主人”,各縣(市、區)都建立了用水者協會、節水灌溉協會等社會化節水服務組織,推動了聊城市農業灌溉節約用水工作的開展。同時全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等宣傳活動,印發宣傳冊、宣傳標語、宣傳手袋等,加強節約用水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
1)管理職能分散。節約用水管理體制分割,工業、農業、服務業、城鄉居民生活節水以及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的職能分屬于不同部門,協調難度較大。
2)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有待
進一步完善。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用水定額標準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監測體系尚待建立。
3)節水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對有利于鼓勵廣大用水戶自主節水的“自律式”節水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尚不完善,有利于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水價形成機制尚未建立等。
4)全社會節水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缺乏科學、正確的節水觀念,對節水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粗放利用、浪費水、污染水環境的現象仍然存在。
3.1 城鎮生活節水
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技術改造,降低輸配水管網漏損率。有計劃地推進城市供水管網的更新改造工作,年可實現節水量1040m3。全面推行節水型用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節水效率。強化國家有關節水政策和技術標準的貫徹執行力度,制定推行節水型用水器具的強制性標準,年可實現節水量約365m3。加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和回用力度,推廣中水沖廁和綠地灌溉。加強城市雨洪利用,在城市建設中增加雨水收集和存蓄設施,年可實現節水量3600m3。逐步增加城市河湖和公共綠地灌溉雨水使用量。
3.2 工業節水
控制生產布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節水型的產業和企業,新建的企業必須采用國際先進的節水技術。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以水定產,以水定發展。強化對現有企業的節水力度,促進各類企業向節水型方向發展。推進清潔生產戰略,促進污水、廢水處理回用。強化企業內部用水管理和建立完善的計量體系,加強用水定額管理,改進不合理的用水因素。工業年可節水1830萬m3。
3.3 農業節水
聊城市農業灌溉占全市國民經濟用水總量的80%左右,是節水的重點領域。農業節水應在農業灌溉總用水量略有減少、耕地面積不變而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以提高水分生產率、灌溉水利用系數和降低灌溉定額為目標,實現農業高效用水,保障農業發展。據測在節水指標下,聊城市每年農業節水潛力為3.3億m3。具體如下:
1)大力發展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全市引黃灌區由于水源條件較好,農田基本建設、水利設施、農藝技術等較完善。干、支、斗渠采用水泥板和塊石襯砌,農、毛渠采用預制混凝土U型渠襯砌。隨著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投入力度的增大,渠道防滲灌溉工程必將在大中型灌區中得到迅速應用。
低壓灌溉工程投資小,適合現行農村個體承包的生產體制,操作簡單,管理方便,便于群眾接受。大力發展小型泵站配套管道輸水灌溉,在井渠結合灌區和機井灌區內應當優先發展。
2)加快田間工程改造。首先通過采用寬畦改窄畦,長畦改短畦,大畦改小畦的“畦田三改”方式,消除或減小田塊縱向或橫向的地表不平,改善傳統的畦灌條件,使水流在田間能夠均勻地向前推進。其次,適當增加入畦單寬流量,加快水流在田間的推進速度,減小灌水定額,提高灌水質量,達到改進畦灌技術的目的。
3)因地制宜發展噴灌技術,大力發展微灌技術。噴灌技術耗水量小,但耗能大,而且灌溉時控制面積較大,不太適宜現行的農村生產體制,在企業化管理的大型農場或大型承包戶可發展噴灌技術。隨著蔬菜及果樹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適宜其灌溉形式的微灌技術將得到大力推廣。
4)加大用水計量力度。目前農業灌溉按照計量供水,按方收費的原則,要加大用水計量設施的安裝力度,改善引黃灌區工程配套程度,完善灌區計量收費體系。大力推廣灌溉機井IC卡管理,落實用水費用征收,從而實現“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和階梯式水價制度。
5)大力推廣農藝節水技術。利用已有的農業節水科研成果,進行土地整治、地膜覆蓋、秸稈還田、深耕深松、留茬免耕保墑、秸稈覆蓋等農藝措施推廣示范,加大力度、提高規模和水平。
6)建立健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全市要深化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改革,按照“誰受益、誰負擔、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明晰工程所有權,積極探索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管理體制。目前,全市干部、群眾發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積極性很高,這就要求國家加大對節水資金投入力度。在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爭取資金的同時,市縣應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節水灌溉建設。同時利用經濟杠桿作用,確定合理水價機制,減少水資源浪費,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黃晞淳)
TV213.4
B
1009-6159(2013)-06-0051-02
曹文京(1963—),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