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瑜,馬慶斌,冉祥彬
(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泰安 271026)
泰安市開展水利普查工作的啟示
張 瑜,馬慶斌,冉祥彬
(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山東 泰安 271026)
第一次水利普查是建國以來第一次水利家底調查,本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泰安市水利發展狀況,為下一步泰安市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持。本文就泰安市水利普查工作的開展情況、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和分析,并總結了幾點啟示。
泰安市;水利普查;問題;啟示
泰安市歷時3年,順利完成了水利普查臺賬建設、清查登記、填表上報等階段相關數據匯總、審核、平衡分析、上報等各個環節,2012-12底,市水利普查檔案工作通過了省級專家組的驗收,至此,全市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1.1 領導重視,建立完整的水利普查組織體系
2010-09,泰安市成立了由市、縣、鎮(鄉)三級組成的水利普查組織機構,各級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建立健全了各種普查規章制度,順利組織開展了普查工作。市普查辦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組織領導,利用通報、制定年終考核評比等方式,具體落實了責任制,保障了各項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1.2 財政支持,落實水利普查經費
按照普查實施方案要求,普查經費分級負責、專款專用,并列入相應財政預算。歷時3年,全市共落實普查經費408萬元,有力保障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1.3 建章立制,依法依規開展水利普查
此次普查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了日常管理,落實了普查職能部門的職責。為推進普查工作,市普查辦采取了周調度會制度,專職人員每周例會匯報本周的工作內容完成情況、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等。同時,每月在縣級普查區召開一次現場調度會,現場抽查縣級普查區的內業與外業,對工作職責落實好、工作進度快、數據質量保證高的縣(市、區)予以通報表揚,反之予以通報批評。各縣(市、區)間互相交流探討,加深了對水利普查的理解,提高了數據填報質量。
1.4 擇優選聘,確保普查工作順利實施
為切實保證數據質量,嚴格選聘了責任心強、素質高的普查指導員、普查員,共計258名普查指導員、914名普查員。根據普查要求,市普查辦組織專職人員參加了國家、省級培訓共158人次,縣級組織培訓普查指導員、普查員累計3066人,為水利普查工作順利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針對技術要求較高的水土流失普查,2011-08舉辦了水土保持野外調查專項培訓班,派專職人員開展了技術幫扶與支持,為水利普查順利完成奠定有力基礎與保障。
1.5 全程監控,建立較完善的數據質量控制體系
為加強質量控制,市普查辦成立了數據質量控制工作組,分階段組織做好了各個工作環節的檢查督導和審核驗收等質量控制工作。一是抓好源頭,確保數據來之有據。對存在質疑的數據,要求縣普查辦通過傳真或掃描件核實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做好基礎數據預處理和預審工作;二是抓好事中質量抽查,及時發現問題,指導縣級普查機構整改和完善普查數據;三是按照“五步審驗法”開展了機審、人工審核、跨專業審核及專家審核,對縣級普查數據進行了全面驗收,保證了普查數據的填報質量。
2.1 存在問題和遇到的難點
1)前期準備階段,個別縣級普查區對水利普查認識程度不夠。雖然各縣(市、區)成立了普查機構,但對普查的認識和積極性參差不齊。重視程度高的
普查區,填報的數據質量高;反之,管理較松散、進度滯后的普查區,填報的普查數據質量較低,相關部門(如統計、環保等)的成果資料搜集整理的也較少,給下一步的對比分析埋下了隱患。
2)清查登記階段,部分普查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由于水利普查是第一次,普查人員對實施方案未全面了解與掌握,清查對象范圍界定模糊不準確,導致部分清查對象錯報、漏報、重報;另外,有個別普查人員工作不認真,技術指導不到位,導致填報數據不完整、不規范等情況,普查數據多次反復上報,影響普查數據進度。
3)填表上報階段,《數據審核辦法》和《數據審核技術規定》與歷史統計資料對比分析有難度。此階段,審核辦法和技術規定要求與統計年鑒或其他資料比對分析,但很多歷史統計資料并不全面,無法進行對比。如水閘工程只能與2003年水閘注冊登記對比分析,由于水閘注冊登記與本次普查的范圍不同,定義概念也不同,而且此次普查放水洞水閘作為灌區的取水口也在普查范圍之內,因此,對比分析數量上必有差異。供水工程要求與農村管理信息系統對比,但兩者統計口徑不同,必然存在差值。如肥城市王瓜店鎮的垛子石、張屋、條水澗、羅莊4個村列入國家飲水安全聯村供水項目,農村飲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統要求是1處工程,但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2眼300多米深的巖心井干枯,目前4個村都是單村供水,本次普查統計就是4處工程。
4)與企業事單位協調有難度。此次普查是建國以來第一次水利普查,國家雖作了大量宣傳,但社會對普查認識不夠。在經濟社會用水調查或進行水務行業能力調查時,個別企事業單位態度堅決、不予配合,縣級普查區的同志通過打電話、出示省、市有關水利普查文件、親自登門等多種方式進行溝通,最后對方才同意配合填報表格。
2.2 原因分析
1)主觀因素。一是個別普查人員的態度不端正。個別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對普查工作認識不夠,工作不認真,造成基礎數據填報質量低。二是技術指導不到位。從各縣(市、區)上報的國家水利普查培訓統計看,真正熟悉水利業務的普查人員不到30%,大部分普查人員都是臨時招聘,市、縣兩級普查人員未充分深入基層指導,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普查數據質量難以保證。三是人員不穩定。整個普查過程中,由于換屆、人員調整等因素,前后至少有20%左右的普查人員發生了變化,造成培訓的人員知識不全面、不系統、不連貫,給普查的進度和數據質量都有影響。四是宣傳力度不夠。由于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廣大人民群眾沒有充分了解水利普查的意義和要求,整個社會認識不夠,企事業單位對水利普查的參與意識不強,不能積極主動配合做好水利普查工作,開展工作難度較大。
2)客觀因素。一方面,水利行業人員少。此次基層普查人員中,水利系統單位的普查人員不到30%,直接的影響了普查數據的進度和質量。另一方面,經費不足。由于經費限制,此次普查數據處理硬件配置標準較低,普查數據量太大,各縣(市、區)普查數據匯總整合后,空間修改和標注較慢,影響普查進度。
3.1 落實責任制,是做好水利普查的關鍵
落實責任制,一在履責。作為水利普查工作者,熟悉并掌握水利普查相關知識,指導、監督縣級普查工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二在問責。對認真負責的人員,給予獎勵和表彰;對失職瀆職的人員,給予追究和處罰。同時,領導重視是做好普查工作的關鍵所在,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市、縣、鄉(鎮)、村四級全面落實分級負責制,落實包片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具體到人,落實崗位責任制和技術責任制等各項責任制,有力保障普查數據的采集進度和質量。
3.2 加強溝通協調,是做好水利普查工作的前提
加強溝通協調是效率的保證,水利普查工作要從認識上統一思想,顧全大局。要建立健全市、縣、鄉(鎮)、村四級之間的縱向聯絡和地方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橫向協作,形成各級普查機構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普查綜合協作機制,加強上級與下級、部門與部門、科室與科室、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有力促進水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3.3 加強督導檢查,是做好水利普查工作的根本
整個水利普查過程,要全過程全員控制普查數據質量。基層普查人員要對基礎數據采集與預處理情況反復自查,縣級普查人員通過巡回檢查和專項檢查等方式要普遍檢查,市級普查人員結合各階段工作重點,及時跟進開展相應工作環節,通過定期巡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等方式進行重點檢查,針對性的做好督促、整改工作。對基層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的普查區,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去幫扶和指導,力爭把各種問題消除在源頭。
(責任編輯崔春梅)
TV211
B
1009-6159(2013)-08-0045-02
張瑜(1971—),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