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應
王船山體育思想初探
邊 應
王船山體育思想主要是從養生方面體現而出,主要體現在:對人生命本質的認識,他提出人的壽命與命運是由自己掌握,上天不會干涉;樹立“健”、“動”的人生觀,珍惜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的身體;要加強自己的修養,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的身體還需要有好的行為習慣來練就,把自己練就成君子那樣的理想人格;在生活之中以從容豁達的心態去對事待人四個方面。對王船山體育思想的研究不僅有利于后人更加全面的對他進行了解,而且對現代人的體育與生活也有很多的指導意義。
王船山;體育思想;養生;修養
王船山(1619—1692年),本名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以“六經責我開生面”為治學報復,集大哲學家與大文論家于一身,所處“坐集千古之志”的時代機遇,其思想之深邃,著作之雄厚,含面之廣博。因慕晚年居住的“湘西草堂”附近的石船山而自名船山,“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頑石也,而以之名?!蓖醮揭允阶悦瑾毩⒉灰频氖絹肀磉_自己高遠堅貞的志向和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抱負與氣概。
王船山體育思想,多屬體育養生之類,主要體現在:從對人本質的認識來闡述人的壽命與命運是由自己掌握,人們應該在遵從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達到“相天造命”;人要想長壽、健康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的身體,樹立“健”、“動”人生觀;使自己修養成為具有君子那樣有良好行為習慣、身心健康的理想人格;在平時的生活處事之中以“七然”面對。
任何人學都是一種傾全力回答和論證“人是什么”并據此去探尋“人應當是什么”的科學,這就使得關于人的本質和人性的探討成為了人學研究的出發點或理論前提。人的本質歷史地使人成其為人,它規定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也是產生人與動物區別的其他特性的基礎和源泉,王船山作為東方偉大的人學思想家,在人學領域里所發動的思想啟蒙和革命變革就是從人的本質開始的。
1.1 人本質的認識
同人的命運問題密切相關的是對人的生死現象的認識。生死觀是人生觀的核心問題。人生以生命的存在作為基礎,沒有生命便不再有人生。但是生命不可能永駐,死神總不可避免地來結束人生。唯其因為有死亡,人們才感到生命的短促,因此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成了困擾著人生并激勵著人生的頭等大問題。而在很多人看來個人的生命是上天安排的,壽命的長短是上天注定了的。在王船山看來,人的本質并不是天賦的,天與人“形民質離”。天是獨立于人之外,離人而存在的自在之物,人則是有意志有目的的能夠從事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的萬物之靈?!疤鞜o為,無為而缺,則終缺矣;人有為,有為而求盈,盈而與天相爭勝?!盵1]天是被動無為的,人則是主動有為的,天不可能具有意志和感知覺,并不存在一個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統領,命令著萬物與人類,更不可能授予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是人所特具的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在機制,是人區別于天地萬物的根本基質即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自然與社會的實踐活動。實踐之為人的本質是人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的具體的統一,是知和能兩種潛能的發揮?!爸笔恰耙镆詫嵵小钡姆从晨陀^對象的能動性。認識主體的能動活動,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相應變化?!澳堋北闶歉脑炜陀^對象的及物能力?!凹拔飫t中出而即物,”人類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對象的活動,必然在客觀對象中深深打下人類意志的烙印。
人類的實踐活動是“知能同功”,使主觀見之于客觀,把主觀的東西變為客觀的東西并不斷地獲取新知的過程,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人們不僅創造一個人化的自然界,而且也創造著人們的社會聯系,創造著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自我。王船山認為,作為人的本質的實踐活動,一方面是“竭天”、“率天”和“造天”的改造對象世界的實踐,另一方面又是“受命”、“俟命”和“造命”的改造主體世界的實踐。
1.2 相天造命
“相天”亦即認識和利用自然。人的能動性和有為性,可以改變人自身,也可以在認知和把握天命的必然性、法則性的基礎上,利用和改造自然和社會,使得人壽可變,這便稱之為“造命”?!熬嗫梢栽烀?,鄴侯之言大矣!進君相而與天爭權,異乎古之言俟命者矣。乃唯能造命者,而后可以俟命,能受命者,而后可以造命,推致其極,又豈徒君相為然哉?!盵2]王船山認為,造命以受命為前提,只有承認客觀規律然后才談得上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只有造命然后才可以俟命。受命是說人應當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承認和尊重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性,堅持“本天以治人,而不強天以從人”,俟命是說人們應當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善于把握時機,等待時機和創造時機,使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利用自然規律以造福于人類。王船山發展了唐相李泌“君相可以造命”的意思,指出不僅君相可以造命,而且“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3],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天之命,有理而無心者也,有人于此而壽矣,有人于此而夭矣,天何所須其人之久存而壽之?何所患其人之妨已而夭之?其或壽或夭不可知者,所謂命也。而非天必欲壽之,必欲夭之,屑屑然以至高大明之真宰與人爭蟪,蛄之春秋也。……天何必哉!……惟循理以畏天,則命在已矣?!盵4]
天命是不存在的,人的壽夭生死,國家的治亂存亡,都有其所以然的道理,而不是什么天命決定的?!疤旌伪卦铡谝岩印闭f明天不可能具有使一部分人長壽使另一部分人早夭的好惡及意愿,人的命運取決于他自身。人們只要尊重自然法則,慎重地對待自然界的發展變化,把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就可以掌握或改造自己的命運。
1.3 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相天造命和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是王船山人生論的基本特征。在中國,程朱理學認為人生的主要內容就是“崇虛主靜,閉門思過”,佛道諸家更宣揚“四大皆空,人生虛無”。
王船山力排形形色色悲觀虛無主義的人生觀,認為人生是真切篤實的存在,人活著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天爭權,與天爭命,自強不息,不僅要做自然界的主人,彌補自然界的缺陷和不足,創造一個人化的自然界,使自在之物變成為我之物,更要做人類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修身以俟命,慎動以永命,正己以造命”,創造一個合乎人道,文明而進步的社會,塑造一個活潑健康,全面發展的自我。王船山指出:“天地既命我為人,寸心未死,亦必于饑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而衣者,留吾意焉……天地授我以明聰,父母生我以肢體,何者為可以竭精疲神而不可惰。思之!思之!尚知所以用吾勤乎!”[5]天地既命我為人,我就應當發揮人之所以為人之處,講求做人的氣概和尊嚴,弘揚做人的精神與價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王船山特別強調自強不息精神對于人生的意義,主張“以自強不息,為修己之綱”,認為惟自強不息方能自立自尊,惟自強不息者才能“盡體天理,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才能面對人生的坎坷,在嚴峻的生活考驗面前,“保初終之素”,“困其身而后身不屈,困其心而后志不降”。居險阻而不顛,遭危困而不辱,惟有自強不息者才能獨立不倚,耿介忠貞,才能夠“履兇游濁,守貞篤志,正己而不與俱汩”;“歷乎無窮之險阻而皆不喪其所依”;“泊然于生死存亡而不失其度?!睂τ谧詮姴幌⒕瘢醮阶髁嗽敿氄撌?,
認為自強不息,即是以至剛不柔之道律己自為,自克己私而造圣德之純,具體表現在“自少至老,為而不倦”,“自窮而達,不失不離”,“自危而安,不變其塞”?!耙灾ニ剑诤醣貎?;以之復禮;期乎必純;以之盡心,其乎必至”,總之,“如天之自健其行?!备鼮榭少F的是,王船山不僅在人生觀上力倡自強不息,而且在倫理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亦主張弘揚自強不息精神,認為自強不息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必須讓其發揚光大;惟有自強不息才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2.1 “珍生”
在人生觀方面,王船山提出“珍生”之說,反對道家和佛教“以生為妄”的觀點。他首先肯定人類必須依靠物質世界而生活,人類生活是有規律的?!胺蚩梢勒哂幸?,至常者生也,皆無妄而不可謂之妄也?!盵6]人類是不能脫離物質世界而生存的,而生活存在著客觀的規律。王船山認為,既已為人,就必須珍視自己的生命。“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矣,則不得不珍其生?!盵7]“將貴其生,生非不可貴也?!盵8]珍視生命,那就必須要體現“健”與“動”,樹立“健”“動”人生觀?!笆枪适ト吮M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盡人道者,動以順生之幾?!盵9]“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動。動者,道之樞,德之牖也。”[10]“健”的觀念來自《周易》。《周易·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即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人體天恤道,當以效天之健行不息,不舍晝夜?!凹兦?,內健而外復健,純而不已,象天之行。君子以此至剛不柔之道,自克己私,盡體天理,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而造圣德之純也?!盵11]“動”,即主動進取、敢于行動。生命的本質在于運動,運動一停止,生命也就終結。“天地之氣,恒生于動,而不生于靜,”[12]“不動則不生,由屈而伸,動之機為生之始?!痹谕醮娇磥?,運動為生命造化之權輿,如果人們欲求了解天地化育和生命的奧秘,“則只在動處體會”,既然生命的本質是運動,所以人們就無需去聽那些“主靜”、“禁動”之類的邪說,只當求之于動,勇于實踐、大膽開拓。王船山以為,健是生的本性,動是生的機能,在生活中,應保持健的本性,順應動的機能。而動又是道德行為的樞紐,如果不動,也就無從體現道德了。人應該保持剛健的態度,而活動不息。
2.2 天理人欲
王船山強調“健”“動”的重要性,反對宋儒所講的“主靜”。他認為動是德行的基礎?!笆ベt以體天知化,居德行仁,天在一動字上。故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不相一而疑相礙者,合之于動,則四德同功矣?!盵13]道德是動的,不是靜的,惟有動,才能實行道德。
既然珍重生命,就應該重視身體,他指出:“形者性之凝,色者才之撰也。故曰湯武身之也,謂既身而道在也,道惡乎察?察于天地。性惡乎著形色?!匝砂惭烧?,踐其形而已矣?!盵14]身體正是道德所借以實現的,人應該實現身體中所固有的潛能,這叫作“踐形”。
王船山重視生命,身體及活動的學說,教人從鄙視現實生活的宗教氣氛中解放出來,批判程、朱學派的理欲之辨,他指出,所謂天理,既在于人欲之中?!岸Y雖為天理之節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見。……唯然,故終不離人而別有天,終不離欲而別有理也。……孟子承孔子之學,隨處見人欲,既隨處見天理?!盵15]理即在欲中,即人欲的內在的準則。王船山反對禁欲主義。他認為:“君子之用損也,用之于懲忿,而忿非暴發,不可得而懲也。用之于窒欲,而欲非已濫,不可得而窒也?!灾麝栆杂脡?,大勇浩然,亢王侯而非忿。情實陰而善感,好樂無荒,思輾轉而非欲?!^損者,豈并其清明之嗜欲,強固之氣質,概襄替之,以游惰為否賽之歸也哉?”[16]這是說,過分的嗜欲是要抑制的,而合理的嗜欲則是保存的。這不僅是一個人生理的需要,而且對個人的生理與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2.3 “務義”
健、動是對生命本質的開掘和對生命價值的開發,人活著就應當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為人民為祖國建功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生命是珍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加珍貴的,就是道德,即所謂“義”。王船山指出:“將貴其生,生非不可貴也,將舍其生,生非不可舍也?!暂d義,生可貴;義以立生,生可舍?!盵17]“立人之道曰義,生人之用曰利。出義人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智莫有大焉,務義以遠害而已矣?!盵18]體現道德理想的生活是可貴的,必須“務義”,為了實現道德理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王船山論“義”,認為義有層次之不同,有“大義”通義之別。他說:“有一人之正義,有一時之大義,有古今之通義。輕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率蔷鵀槭蔷溃逞刹槐芷潆y,義之正也。然有為其主者,非天下所共奉以宜為主者也,則一人之私也。……此一人之義,不可廢天下之公也。為天下所共奉之君,君令而臣恭義也。而夷夏者,義之尤嚴者也。……義之確乎不拔而無可徙者也?!盵19]“一人之正義”指個人對于所尊奉的君主的關系準則;“一時之大義”指個人對于天下共奉的君主的關系準則;“古今之通義”指民族關系的準則。王船山特重“夷夏之辨”,認為這是古今之通義,是必須嚴格遵守的。王船山強調“夷夏之辨”,雖然含有輕視文化落后的少數民族的傾向,但主要是要求劃清民族界限,保衛民族的主權。他主張各民族應各守疆土,不相侵犯,既反對異族的入侵,也反對侵略異族。他常說:“拓土,非道也;棄土,亦非道也;棄土而授之勁敵,尤非道也。”[20]他主要是要求各族和平相處,他所最強調的是維護民族獨立。還嚴厲批判了“天下不是的君”的妄論,這表現了他進步的政治觀點。
3.1 君子是身成與性成的合一
王船山認為,君子人格是高大完美的成人,他身體健康,心理精良,無愧于天地,塵世與人生。君子是身成與性成的有機統一。所謂身成,就是以道體身,充分擴展和弘揚天賦予人的“二氣之精,五行之粹”,使自己的耳目口鼻體心諸官能均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使人的潛能發揮到最佳狀態。王船山指出:“君子之自求于威儀,求諸聲色味也。求諸者色味者,審知其品節而慎用之,則聲色味皆威儀之章矣。目歷玄黃,耳歷鐘鼓,口歷肥甘,而道無不行,性無不率。何也?惟以其不盲,不聾不爽者受天下之聲色味而也?!盵21]健全的身體建立于形體的各個部分合于當然之則的基礎之上,起居飲食均應以有益于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為準。在王船山看來,人活著離不開飲食,食五谷六牲而生者,君子小人之同也。人不吃飯就要餓死??梢婏嬍持疄橛么笠?,他充分肯定飲食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況食也者,所以資生而化光者乎?!薄帮嬍持?,味以養陰,氣以養陽。養陰者,非但養其血也,即所以養夫人柔順潔清之德也。養陽也,非但以養其血也,即所以養夫人,剛健文明之德也。血氣清,而性情亦正矣。”[22]王船山在解釋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方式時把食與膾當作食之大者,認為君子“精與細則必所食矣,然不必精細而亦未嘗不食也”,亦即君子不挑食,暈素精粗皆宜,當然食品要衛生、新鮮、不能有害健康。“食之也有損,則必卻而不食。以食則饐之失宜而傷淫 ,或宿之已久而味為變;以膾則魚腐而中餒,肉腐而外敗。凡食與臉,雖未至于壞而色以矢其故,臭已非其常,即或新而非陳,然而宜熟者不熟,不宜糜爛者而糜爛,此何為陳于君子之前哉?”[23]那些糜爛變質、腐壞生臭的食物,君子是不會吃的,因為它會有害于健康。君子喝酒吃肉都有一定的考究或注意,即以適度為宜,不必過量?!熬迫猓B之豐者也,而肉則以食為主矣,酒則以適為度矣。肉雖不妨于多食,而不使勝于食氣,食清而肉濁也。酒雖不必有定量,而觥觴交錯,亂其節矣,則有不當飲而飲者,味重而志亦移也,不及亂也。”[24]在飲食方面,君子不同于人小人的地方在于“小人貪饕而無擇,遂習而以為美焉”,而君子則持慎重的態度,講求適中與合宜,“唯其慎也,故動作而有語有言,君子之出身而加乎物也。食以養性,寢以息神,君子之熙生而善乎已也。”[25]在服飾方面,君子“亦非求異于人也,盡人之所當服,情與事相稱,而埋出其中矣。衣之者緣,以致飾也,采素各有其宜”。君子穿衣不但以適體而以飾躬,“體以之適,固無取采矯世而違寒暄之度,而由其有衣裳也,拱揖以莊焉,步趨以整焉,目視其色而情以宜焉,身習其文而志以寧焉?!盵26]君子在著裝方面的總體要求是宜文則文,宜簡則簡?!笆顒t葛寒則裘,以順時而適體也”,“盡其質文以養氣體者”。同時要洗凈燙潔,使“衣無不潔也”??傊?,為了身體健康,君子必使耳目口體之欲合于當然之則,使其衣服飲食居處,不失其度,不違于時,培養起整潔、衛生、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使氣無不暢,體無不康。
所謂性成就是以身體道,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培養優良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質,形成堅強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造就自己的道德人格。“成性者,此一陰一陽健順知能之道,成乎人而為性,則知以致知,禮儀敦行,固其性之本有也。?存存?存其所存也。存乎人者,因而存之,則道義皆由此藏,而道凝為德,禮以顯義之實,而義分乎業。一崇一卑之分出矣,知以報道之明而相得以合,下學上達,圣功成矣?!盵27]在王船山看來,君子不僅能夠以道體身而成身成己,而且能夠以身體道而成性成人。“眾人不知性,君子知性;眾人不養性,君子養性,是君子之所性者,非眾人之所性也。臭味安佚,眾人所性也。仁義禮智,君子所性也。實見其受于天者于未發之中,存省其得于己者于必中之節也。……故性者,眾人所同也;而此以為性,固以盡之者,君子之所獨也?!盵28]君子不僅能知性養性,而且能盡性成性,成為高大完美的成人。成人有良好的自然稟賦并且善于在后天發展自己的自然稟賦,利用其智以通達事理,利用其廉以堅守志操,利用其勇以推動行為,利用其藝以完成事業?!叭酥疄榈酪?,有自然之質,有可盡之能。自然之質則既別于物矣,可盡之能尤人之所獨”。自然之質是身成的表現,可盡之能是性成的確證。通過發揮自己的可盡之能,不僅可以促進自然之質的良性生長,而且還利于糾正個人稟賦中的偏蔽成分。
在王船山看來,以道體身的身成和以身體道的性成是相互滲透;互為功用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之中,而健康的身體又必須以健康的心理作指導和予以調節。人的身體是生命的物質載體,也是人之靈魂,精神,道德得以寄居,發展的寓所和基礎。沒有人的身體,何談人的精神。同時,維系身體的物質欲求,滿足身體的各種需要本身就與倫理,道德,人性之發展相輔相成。
3.2 理想人格是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合一
王船山認為,君子是身成與性成的合一,具有強健的體質和正常的機體功能,眼不因紛繁復雜的物象人事而失其明,耳不因變幻無常的聲音音度而失其聰,相反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不僅練就出風吹不動,山壓不彎的身軀,而且練就出炯炯有神的慧眼和聽覺靈敏的聰耳,練就出靈巧的雙手,如飛的雙腿,以及極深研幾,探賾闡微的大腦,憑藉著強健的體魄以及正常的機體功能,君子實現著與天奮斗,與地奮斗,與人奮斗并進而率天造天,安身立命的人生目標,展示著無比豐富而絢麗多彩的人生內容。不僅如此,君子還是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知識淵博,智慧超群的全面發展的人,他能夠調動起自己的耳目心思等生理、心理機能,明人倫物理,自己為自己確立行為的法則和人生的價值目標,培養起優雅淳良的人生情感,和高遠恢宏的人生襟懷。
3.3 理想人格是個體性與群體性的合一
王船山認為,“我者德之主,性情之所持也。”君子人格是一種有我的人格,是建立在個人對自己人生使命,歷史職責深徹洞察和體悟并進而敢于擔當樂于行為的基礎之上的。有我并不等同于有私,我是意識和行為、知識和道德的主體,私則是一種只圖利己的意識和行為。在王船山看來,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無疑包含和體現著個體自我的功用職能,沒有這種個體自我就無法完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推致任務,君子人格的社會價值也就也無法得以實現。同時,君子人格的這種個體性不是一種封閉的個性而是一種開放的個體,不是一種同群體無關的個體性而是一種同群體性緊密相聯的個體性。王船山認為,人是名符其實的社會性動物,他不僅能意識到自己,更能意識到他人,能夠把他人當作同自己一樣的理性動物來看待,講求禮儀道德。“夫人與人為倫類,而道出焉,有心之所不容昧,而日用之不可遺者,曰道。人受之天以為性之體,而有是道,則有是心以應之,曰仁、曰義、曰禮。人秉之性而發見于心,以行仁義禮于道之中者,曰智、曰仁、曰勇。乃更有其會歸者,以貫于心德而為性之實者焉,皆人道也?!盵29]人道是人與人相互關系的產物,體現了單個人“與人類相為一體”的本制及其要求,“與人類相為一體”即是應當溶小我于大我之中,“以我之大全?!盵30]“極乎人氣質之所可受,而使各致其知能”,盡人之性,而與天同參。
“?七然?養生法是王船山處世、面事、得意、失意等方面的人生態度。是修身養性的高招,值得中老年人借鑒。
(1)處世蕩然:律已要嚴,待人要寬,除原則問題外,不妨一概以和為貴。
(2)處事斷然:善抓機遇,辦事當斷則斷,不拖泥帶水,敢于一錘定音。
(3)處人藹然: 與人相處,誠墾謙和,襟懷寬廣,坦然為人,使人有親近之感,既聽正言,又聽逆語。
(4)自處超然: 一人獨處,要有寧靜致遠的境界,在晝閑人寂時,聽數聲鳥語悠揚,耳根清靜;夜靜天高日,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開闊。
(5)得意淡然: ?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滿時,驕傲尤不可,仍需心謙身平,不狂妄,不忘乎所以,大喜也會傷心身,做人如此,養生保健也是如此。
(6)失意泰然: 人生一世,往往失多于得,失意逆境時,切忘自暴自棄,自我作踐,自我絕望,那樣有損身心健康,失意之時,可想不如自己之人,想能怨尤自消之事,最好是無得失煩心,有自樂之恬愉,心境通明,坦坦蕩蕩,正確對待失意。
(7)無事悠悠: 當你無事可干之時,可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閑雅心情,如此神情自曠,襟懷寬廣,樂觀開朗;淡泊寧靜,知足常樂,坦然為人,助人為樂,隨遇而安,不愁不怒,身處逆境,忘卻榮辱;勞逸適度,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身心健康。”[31]
[1] 王船山.《尚書引義·洪范一》.
[2][3][4][20] 王船山.《讀通鑒論》卷二十四.
[5] 王船山.《俟解》.
[6][9] 王船山.《周易大象解·無妄》.
[7] 王船山.《周易大象解·臨》.
[8] 王船山.《尚書引義》卷五.
[10] 王船山.《周易外傳·系辭下傳》.
[11] 王船山.《周易內傳》卷一.
[12][28]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卷十.
[13]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孟子》.
[14] 王船山.《尚書引義》卷四.
[15]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卷八.
[16] 王船山.《周易外傳》卷三.
[17] 王船山.《尚書引義·大誥》卷五.
[18] 王船山.《尚書引義·禹貢》卷二.
[19] 王船山.《讀通鑒論》卷十四.
[21] 王船山.《尚書引義》卷六.
[22][23][24][25][26] 王船山.《四書訓義》卷十四.
[27] 王船山.《詩廣傳》卷四.
[29][30] 王船山.《四書訓義》卷四.
[31] 楊吉生.《王船山“七然”養生法》.
First Exploration of Wang Chuanshan'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BIAN Ying
Wang Chuanshan?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are derived from preserving people?s health, Mainly reflect in four aspects: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essence of life, Wang introduced the theory that people grasp their life and fate themselves, God will not intervene; Establish the“healthy” “moving” outlook of life, cherish our own life, Take good care of our physical body; Enhance self-cultivation, shape ourselves with good behavior habit, a healthy body is built on good behavior habit, Upgrade ourselves to gentleman with ideal personalities; Treat people calmly and open-minded in daily life. The study on Wang Chuanshan?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will not only let people know more about him, but also can b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modern peopl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ife.
Wang Chuanshan;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s; Preserving people?s health; Cultivation
G80
A
1007―6891(2013)01―0004―05
2012-03-12
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四川 成都,610041。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