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燕
四川省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田 燕
本文以四川省獨立學院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依據教學模式相關理論,結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以課程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操作程序等教學模式的要素為切入點,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對四川省獨立學院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為獨立學院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提供參考性依據。
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新生產物,是在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與模式的一項探索與創新,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主要培養以技術為主的應用型人才。它和其他公辦高校一樣,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優質目標的重要力量之一。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作為獨立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而教學質量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又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對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對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四川省13所獨立學院為調查對象,以體育課程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等為切入點,重點研究課程教學模式。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進行研究,收集整理相關學術觀點,獲得相關數據并進行整理分析,為文章的撰寫提供可靠的數據和量化指標。
2.1 對課程指導思想認識不足,目標不健全
在教學目標上,四川省獨立學院教師對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三個領域的目標選中率較高,只有極少數教師注意到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的培養。《綱要》將體育課程的目標明確分為五個領域,這五個領域目標對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獨立學院教師片面的強調基本知識和技術的掌握,忽視對學生自主鍛煉意識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造成四川省獨立學院教師對課程指導思想認識不到位、對教學目標認識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學觀念的不正確,很多教師的觀念仍然停留在以知識技能傳授為主的層面上,忽視了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
2.2 課程計劃與《綱要》規定有差距
在課程類型的安排上,四川省獨立學院所有類型的體育課程均開設在1、2年級,3年級以上不再開設任何類型的體育課。其中,一部分學校1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2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一部分學校兩年均開設體育必修課,不開設任何形式的體育選修課;還有一部分學校只有1年級開設體育課,2年級以上不開設任何形式的體育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學校教學條件和設施、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資源等的限制,但是3、4年級就不再開設體育課,這與《綱要》第六條:“普通高等學校對3年級以上學生開設體育選修課”[1]的要求有明顯的差距。
2.3 教學內容趨同度過高,規定性過強
調查結果表明,四川省獨立學院所安排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趨同度很高。從縱向來看,各校在不同發展時期所開設的教學內容差別不大,大致都以田徑和球類項目為主。從橫向上看,校與校之間比較,所開設的教學內容差別也不大,各校并未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開設不同的教學內容。調查發現,很多學校器材、設備不充足、沒有體育館或者室內的運動場館,因此,學校也只能在現有教學條件下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另外,受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獨立學院很多教師擅長的是傳統的競技項目,如:以田徑、球類等,而根本無法勝任體育舞蹈等新興項目的教學,因此這也是導致體育課程內容難以創新的主要原因。
2.4 課堂操作程序及方法難以保證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調查顯示,四川省獨立學院教師對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操作程序的選中率達到72.7%,在所有調查模式中居于首位。這種操作程序能使學生快速地接受大量知識,達到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但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典型的重知識、輕技能,這對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起著消極作用。
每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點都不同。然而,獨立學院教師對合作學習模式和自主學習模式操作程序的選中率為38.6%,拋錨式模式操作程序的選中率為22.7%,對有自學—輔導模式操作程序的選中率僅6.8%,對范例教學模式操作程序的選中率為0。綜合課堂程序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四川省獨立學院體育教師選擇的課堂操作程序很單一,難以保證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2.5 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從評價方式看,采用終結性評價,期末的一次考核決定學生的成績,成為衡量學生是否達到教學標準的重要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無法準確地對教學活動進行價值上的判斷,一定程度上不能檢驗出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忽視了學生平時的進步及努力程度,且評價都以統一的標準為參照體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客觀性。從評價內容談,教師對學生評價的主要內容是表現及出勤情況、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對理論知識的評價很少,這對天賦好的學生來說,考核很輕松,而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來說,就算每節課認真聽講練習,考試也未必合格。
3.1 提高教師對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的認知度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指導思想下進行教學行為規范。“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體育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體驗運動的樂趣,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無形中也培養著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要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尺度和標準[2]。《綱要》將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發展目標劃分為五個領域,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五大領域目標是對教學指導思想的反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因此,獨立學院教師應加強對五大領域目標的認知度,任何一個領域都不能忽視。
3.2 改革課程設置,合理安排體育必修課與體育選修課
21世紀,終身教育思想已成為教育思想的主流,終身體育也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并不是一周一次體育課,或者一兩年的學習時間就可以解決問題,甚至在這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學生還得疲于應付各種模式化的考核,更談不上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獨立學院培養的以為技術為主的應用型人才,畢業后是進入生產、服務的第一線,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至關重要,而這需要有長期的體育鍛煉習慣和體育意識。因此,學校主管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嚴格按照《綱要》的要求,除了1、2年級的體育必修課外,還應在高年級以各種形式繼續開設此門課程,讓學生在長期的鍛煉中,逐漸潛移默化。只有這樣才能將終身體育思想落到實處,實現“教育體育”向“終身體育”的轉變,讓大學生在踏入社會時,具有良好的自主鍛煉意識和參與能力,成為終身體育理念的實踐者和倡導者。
3.3 豐富課程內容,按各專業所需設置不同教學內容
目前四川省獨立學院體育課程的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的以傳統競技運動項目為主,其中體育必修課內容以田徑、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為主,只有極少數學校開設有游泳、武術、體育舞蹈、輪滑、定向越野等項目。獨立學院體育課程內容不能完全局限于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在有限的教學資源條件下,應積極尋找其他途徑,選擇一些實用性高、趣味性強、易于開展的運動項目,如:游泳、武術、藝術體操(針對女生而言)、越野跑等,增設理論教學內容,充分關注個體差異,從而建立起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增強體質實效性強的內容體系。
另外,針對獨立學院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體育課程的內容設置上,還應開設一些與學生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相適應的課程內容,讓學生明確體育課程對自己以后的職業和工作有一定的幫助,能為職業技能熟練掌握打下堅實基礎。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經常在電腦前學習,對頸肩腰有一定的損傷,因此可開設瑜伽、按摩與推拿等體育保健項目;而對影視表演專業而言,學生長期進行專業訓練,容易受傷,因此可開設常見運動損傷與防治等課程。諸如此法,各學校均開設與專業相適應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終身體育鍛煉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3.4 創新教學方法,合理選用教學操作程序
當代大學生大多富有個性,思維活躍,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由常規的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等方法向以指導為主的方法轉變,靈活運用討論、啟發、引導式的方法讓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另外,在“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指導思想下,技術技能的掌握不再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更重要的還要實現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因此,在一些團隊項目如:籃球、排球等項目的教學中,應多采用競賽法來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潛在的學習意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
操作程序即是教學的環節或步驟[3],任何教學模式都具有一套獨特、基本及相對穩定的操作程序。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下,現代體育教學應注重以學生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傳統的課堂操作程序中,教師一直扮演主導者和傳授者的角色,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獨立學院新的教學理念以及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多樣化、個性化和開放型的教學組織程序,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因此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組織程序。如:在進行健美操教學時,就可以通過“選定內容——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教師指導——效果評價”這一自主學習模式的操作程序,這突破了教學課程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從事體育鍛煉的需求,同時協作學習的過程還鍛煉了學生交際能力與團隊協作的能力。
3.5 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全方位培養學生
3.5.1 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模式 每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側重點是不同的,因此,教學目標的不同,所選用的教學模式也應不同,教師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時,應選擇那些更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時,可采用自主學習模式;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可采用發現式學習模式;而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時,可采用合作學習模式。
3.5.2 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來選擇教學模式 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很多,不同教學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如:籃球、排球、足球等集體項目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凝聚力,又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而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內容可以采用范例教學模式,通過范例性的學習,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這就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遷移能力。
3.5.3 根據教學條件來選擇教學模式 體育課程所需要的教學條件主要就是場地和器材。超越現有的物質條件,選擇運用一種不適當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加重師生負擔,降低教學模式原有的價值。如在器材有限的情況下,學生需要輪流使用器材,就不能采用自主學習模式,而更應該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這樣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指導糾錯。總而言之,教學模式的選擇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時,應全面考慮,擇善而從。
3.6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3.6.1 從評價理念來談 要使評價走向科學合理化,必須首先淡化考試的選拔功能,教師不能僅從學生的技術達標來衡量學生的成績,而應選取操作性強的評價辦法、科學的評價標準,用先進合理的理念發揮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由單一的評價方式向維度的綜合評價方式轉變,從而真正使評價體系成為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3.6.2 從評價內容來談 目前獨立學院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運動技能和平時出勤情況,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占的比例最大,這對個別先天身體條件好的學生來說,很占優勢,但是對于大多數運動能力平平甚至是先天條件不足的學生來說就很不公平。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注意評價內容的廣延性,如將理論知識、認知情感、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進步與努力程度等納入評價的范疇。
3.6.3 從評價方式來談 應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的結合。形成性評價主要反映學生的階段學習情況、學習態度以及努力與進步程度,終結性評價主要反映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目前,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學評價更多的是由教師直接采用定量化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了過程性評價和學生自評,這無法辨別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更無法對學生的學習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概而言之,只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才能對學生的學習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及參與鍛煉意識起到積極作用。
4.1 結 論
四川省獨立學院體育教師對課程指導思想認知度不高;課程計劃與《綱要》規定有差距,92%的學校開課學時未達到要求;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缺失現象;教學內容以傳統項目為主,趨同度過高,規定性過強;課堂操作程序以傳遞--接受模式為主,偏重對學生知識傳授和運動技術的培養;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考勤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和自身的進步程度缺乏關注。
4.2 建 議
提高體育教師對指導思想的認知度,尤其是“學生主體地位”這一指導思想的認知度;以《綱要》為標準,設置和計劃體育課程;教學目標上要從五大領域出發,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豐富課程內容,結合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合理安排體育課程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全方位培養學生,針對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將學生的平時進度及努力程度考慮進去,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1] 季 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論[M].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2003,58~90.
[2]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002.
[3] 趙 立.體育教學模式群結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12):532~534.
[4] 周大仁,廖小磊.湖北獨立學院發展現狀評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
[5] 杜 娟,梁建桃.山西省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 (2).
[6] 郝志軍,等.教學模式研究20年:歷程、問題與方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2).
Sichuan Province Independent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Mode of Exploration
TIAN Yan
Some physical teacher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were the survey object of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ory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combined to“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tion Guidelines”.Curriculum guidelines, Teaching objectives,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other elements of teaching model as a starting point, By literature data, Statistics,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 physical educ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Found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its existence, For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Gave some suggestions,provided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course.
Independent college; Sports course;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G807.4
A
1007―6891(2013)01―0138―04
2012-08-2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611137。Chengdu University of TMC, Sichuan Chengdu, 61113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