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燕妮
(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政治理論教研室 陜西 西安 710025)
一定社會的意識形態按其地位劃分,可分為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階級的意識形態,通過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極力倡導和灌輸,為社會成員的大多數所接受[1]。反之則為非主流意識形態。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貫穿于其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非主流意識形態包括兩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主要反映人民內部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利益訴求和政治主張。它不反對馬克思主義本身,但又不屬于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范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則是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各種途徑西化、分化我國的政治圖謀,其目的就是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直接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我們必須針對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基本情況,努力探索加強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有效措施,才能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在于全黨重視、加強領導。全黨同志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增強政治意識、政權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切實提高駕馭意識形態領域新形勢新局面的能力。
第一,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動權。目前,我國正面臨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挑戰,抵御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斗爭尖銳而復雜。西方國家加緊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活動,他們對社會主義的滲透具有極大的隱蔽性、迷惑性和欺騙性。例如,借助自由、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等熱點敏感話題大肆炒作,對我國政府進行造謠攻擊,將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千方百計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媒體,通過文字、影視、音像等手段進行文化滲透,傾銷其文化產品,宣揚西方關于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對我國進行丑化和妖魔化。抓住民生問題煽動所謂“維權”,挑唆群眾同黨和政府對立,企圖動搖我們黨和政府的民心基礎。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始終保持高度警覺,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做到敏銳而不過敏、冷靜而不遲鈍,努力增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自覺性,始終把握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動權。
第二,堅持把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不僅僅要體現在文件中,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各級黨委一定要認真貫徹中央要求,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關于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承擔起做好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職責。認真總結我們黨做意識形態工作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意識形態工作的特點與規律,提高駕馭意識形態大局的本領和能力。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準確把握社會思想狀況和最新動向,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開創意識形態工作新局面。選準配強思想理論戰線領導班子,加強思想理論戰線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思想理論宣傳工作隊伍。切實增強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控制力,不斷提高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確保意識形態安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當前形勢下,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非主流意識形態,才能保證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正確方向。
第一,以科學態度對待主流意識形態與非主流意識形態。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處理好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胡錦濤同志指出,西方敵對勢力的鼓噪,國內的各種噪音雜音,不僅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有主心骨,要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明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指導思想。其次,要分清非主流意識形態是敵是我的問題,對待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應當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對待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加以反對,決不允許其任意滋長。最后,要建立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間的對話機制。通過對話,主流意識形態可以吸收借鑒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合理成分,非主流意識形態也最終會為馬克思主義散發的真理魅力所征服。只有這樣,才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找到各階層和利益群體的利益契合點,最大限度地消除社會發展“內耗”,緩和和化解社會矛盾[2]。
第二,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當前非主流意識形態已經對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嚴峻挑戰。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消解著社會成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瓦解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社會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提供相應的價值追求和文化認同。正如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盵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著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方向,制約著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影響程度,對非主流意識形態具有統攝、輻射和整合的強大引領作用。在當前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各種社會思潮激烈碰撞的今天,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性審視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有效整合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資源,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性、開放性和先進性,才能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擴大社會認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效果[4]。
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只有積極拓寬意識形態工作新途徑,徹底改變傳統的宣傳教育方式,才能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親和力和影響力,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真正深入人心。
第一,努力形成意識形態工作的合力。意識形態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努力促使意識形態工作各要素相協調,充分發揮各種意識形態工作途徑的作用,在合力的作用下使意識形態工作發揮相應的功能。首先,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權。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宣傳部門綜合協調、黨政部門和人民團體分工協作、社會各方齊抓共管的領導和管理機制,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力量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形成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強大合力。其次,在現有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加強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形成一個輻射全社會的互相合作、不斷協調、目標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通過合力的作用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時,通過傳媒、輿論、管理、服務、教學及學術活動等來體現并貫徹相應的教育目標,以實現教育目的[5]。
第二,有效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目前形勢下,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已經成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任何忽視高科技和網絡信息手段應用的想法都將導致難以預料的嚴重后果。牢牢掌握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輿論引導的主導權,積極占領網絡陣地,使網絡成為社會溝通的橋梁和民意表達的有效場所。不僅要向廣大網網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統一網上民眾的思想和行動;而且要準確把握網上輿論態勢,加強網上正面引導,對網上重大輿情動向要做到早發現、早引導;對網上出現的各種社會思潮、熱點問題和文化現象,以及各種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等,一定要析事明理,解疑釋惑,努力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同時,進一步健全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網上論壇、博客、播客、即時通信等互動性欄目的監管,進一步凈化網絡環境,確保意識形態領域教育陣地的正確性、健康性和靈活性。
[1]鐘華.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淡化原因及其對策[J].科教文匯,2008(1).
[2]王國敏,李玉峰.挑戰與回應:堅守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地位[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11).
[3]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1(10).
[4]范秋迎,李國良,高姍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非主流意識形態[J].揚州大學學報,2012(4).
[5]王勇桂,夏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國家掌控意識形態的途徑及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6).
[6]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4-9-27.
[7]羅成琰.加強和改進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思考[J].新華文摘,2004(13).
[8]黃建明,杜阿奇.積極構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體系[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