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英國式保守主義的內在思想邏輯

2013-04-10 11:04:02李小園
社科縱橫 2013年2期
關鍵詞:變革英國

李小園

(中共浙江省衢州市委黨校 浙江 衢州 324000)

英國是保守主義思潮的大本營,“光榮革命”之后,保守主義逐漸從一種注重協商、妥協和審慎變革的政治傾向,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完整思想體系的政治思潮。早在16世紀末,英國思想家理查德·胡克就在《論教會體制的法則》中提出了保守主義的主要信念。18世紀著名政治家埃德蒙·柏克系統地闡述了保守主義的思想原則,奠定了保守主義思潮的思想性格。從柏克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早期的迪斯雷里主義、二戰后同工黨形成政治“共識”的保守黨,再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以撒切爾主義為代表的新保守主義,保守主義順應時代的變革,不斷賦予自身新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形成了英國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傳統。從總體上講,保守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雖然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內在的思想邏輯卻是一貫的,本文試就此展開初步的分析。

一、保守自由之傳統:保守主義的價值立場

同不少人顧名思義,不加深究,想當然地將保守主義理解為一種固執、僵化,甚至逆歷史潮流的思想主張很不相符的是,即使是在英國,保守主義的政治立場卻是是靈活、務實的,政策主張更是相當多變。保守主義并不拒絕變革,甚至也沒有絕對反對革命。一種延續幾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主流思潮,如果說是一種拒絕變革的僵化思潮,實際上是不可思議的。要還原保守主義的真實思想性格,首先必須弄清楚作為一種政治思潮的保守主義到底要保守什么?“保守主義的關鍵不在于保守與否,而在于保守什么。若撇開了保守的具體對象,保守主義便空洞無物。”從保守主義300多年的發展演變歷程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保守主義并不一概固執傳統,其真正要保守是英國在歷史上逐步形成的,特別是1215年大憲章開創的源遠流長的憲政自由傳統。對此,柏克曾有過經典性的表述:“從《大憲章》到《權利宣言》,在要求和主張我們的自由時,將自由當作祖先留給我們的而且會轉交給我們后代的遺產。……這一政策在我看來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更準確地說,是效法大自然的幸運之果,而大自然是沒有思想又高于思想的智慧之源。”[2](P44)

英國不僅是保守主義的大本營,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發源地。英國人的自由觀念最初源于貴族階層對封建法賦予他們的領主特權的主張及其對王權擴張的抵抗,其后社會各階層紛紛形成了要求確認自己不受侵犯的自由權利的要求,自由和權利的觀念呈現出自上而下全面擴散的局面。正如有學者概括的那樣,公元10世紀,首先站出來爭取這自由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領主和封臣們;11世紀,當格列高利七世發布《教皇敕令》,要求西方世界服從羅馬教廷的時候,各地的君主們高呼“自由”;12和13世紀,各個城市高呼“自由”;14世紀,農民高呼“自由”;16世紀,新貴族們高呼“自由”。近代意義上的自由主義思想傳統是在反對封建專制統治、追求自由權利的憲政實踐中誕生的。霍布斯以自然權利為出發點,創立社會契約論,發出了自由主義的先聲。霍布斯論證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個人自然權利,即自由權,強調每個人都有使用自己的權利,按照本人的意愿保衛自己本性的自由。洛克則為自由主義奠定了兩大重要理論基石,即個人自然權利理論和政府必須基于被統治者同意的理論,認為理性作為自然法教導著有意遵從理性的全人類:人們既然都是平等和獨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財產。自由的信念對于英國憲政文化的孕育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柏克曾經充滿激情地謳歌了自由信念所產生的巨大的激勵作用:“自由的精神……經常仿佛是在圣徒化了的祖先們的面前以一種令人畏懼的嚴厲方式而在受到鍛煉。自由的后裔這一觀念,就以一種習慣性的、天然的尊嚴鼓舞了我們,……我們的自由就成為了高貴的自由。它帶有一種堂皇動人的面貌。它有一部家譜和顯赫的祖先們。它有它的支柱以及它的徽符。它有它的肖像畫廊、它的紀念銘文、它的記載、物證和勛銜。”[2](P45-46)可以說,自由歷來是英國的政治家、思想家最為珍視的傳統,是英國政治發展歷程的核心價值。

作為兩種不同的政治思潮,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確有不同的側重點,但英國保守主義著力要保守正是本國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捍衛自由權利的傳統,而決不是專制統治秩序。正如阿克頓指出的那樣,在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不存在絕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是一個時間、空間和策略問題。自由主義承認人類并非總是能熟練地運用自由;保守主義則希望能保存自由,但又不致讓自由成為禍害。[4]具體地講,保守主義要保守的自由,就是“光榮革命”開創的憲政自由傳統,是法律和秩序之下的自由。柏克對此作了最為清晰的闡述:“我們政體的令人矚目的部分就是自由。維護這種自由的不可侵犯性似乎是下院議員的專門職責和正當義務。但是,我所說的自由,唯一的自由,是那種與秩序緊密相聯的自由——不僅依秩序和道德的存在而存在,而且隨秩序和道德的消失而消失。”[5](P95)秩序對于自由而言絕不只是一種限制,更是一種保護,一種防止自由變成一匹脫韁野馬踏毀現存社會建制并最終危及自由本身的保護。保守主義之所以容易被誤認為是反自由主義的,就是在于它始終堅持要將自由納入法治的秩序,將崇尚自由與尊重傳統秩序統一起來。在保守主義看來,自由只有在良好的社會秩序中,在法律制度得到有效運轉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一味地放縱自由,必然導致社會的混亂無序,導致自由的死亡。

正是自由的傳統,使英國開創的保守主義,同其它一些國家在社會變革時期出現的保守政治勢力的思想主張劃清界線。如果說在一個極度缺乏自由思想和實踐傳統的專制國度,保守傳統的政治傾向的確很容易同守舊、僵化的政治心態,以及既得利益集團維護專制秩序的頑固立場糾纏在一起的話,那么,英國悠久而旺盛的爭取自由的傳統,以及社會各階層由此獲得的逐步擴展有自由權利,卻使保守傳統的努力具有了維護自由這一現代政治核心價值的特殊意蘊。

二、經驗主義:保守主義的哲學思想基礎

英國式的保守主義著力保守法治秩序下的自由權利的思想傾向,有著深刻的哲學認識論基礎。自由主義有兩大思想譜系,即英美式自由主義和德法式自由主義。哈耶克曾用“演進理性主義”(evolutionary rationalism)和“構建理性主義”(constructive rationalism)指稱這兩種自由主義。前者是經驗主義的,后者是思辨性的、理性主義的;前者倡導漸進的改良,尊重社會的自發秩序,注重法治下的自由,后者則力圖根據理性原則對整個社會進行自覺的重建。哈耶克認為,英國的休謨、斯密、佛格森、柏克以及法國的孟德斯鳩、貢斯當和托克維爾都是演進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想家。

英美式的自由主義深刻地根植于經驗主義的思想傳統。經驗主義認為一切知識都來源于感性經驗,而所有感性經驗都不可能是完全可靠和絕對的,所以必須采取審慎的態度,注重試驗或驗證。英國是盛產經驗主義思想家的國度,世界上最著名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幾乎清一色是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最早提出了知識和觀念起源于對外物的感官知覺的觀點,并制定出了經驗主義歸納法。在此基礎上,霍布斯提出,感覺影像的產生是外物的運動作用于人的感官并引起感官內部運動,進而通過神經將這一運動傳到大腦和心臟的結果。雖然這種解釋具有機械論的色彩,但卻把經驗論原則進一步系統化了。洛克是經驗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其“白板說”強調人的一切知識均來自于后天的經驗。大衛·休謨則從經驗主義的審慎態度進一步走向了懷疑論和不可知論。休謨把人類理智的全部對象分為兩類,即“觀念的關系”和“事實”,前者由直觀或推證而發現其確然性,后者則只能通過感覺經驗而得到慨然性的判斷。因此,所有知識都不可能是絕對可靠的。對于英國的經驗主義傳統,恩格斯曾從民族性高度作過深刻的論述,他指出:“英吉利民族的特性是存在著未解決的矛盾,是截然相反的東西的合一。英國人是世界上最信宗教的民族,同時又是最不信宗教的民族;他們無法解決矛盾這一點貫串著全部英國哲學,并促使它走向經驗和懷疑論……英國哲學從一開始就只是在這種傾向的范圍內兜圈子,在為解決矛盾而進行了一場徒勞的嘗試后,英國哲學最終宣稱矛盾是不可解決的,理性是不能勝任的,它不是求救于宗教信仰就是求救于經驗……英國人的民族特性在本質上和德國人、法國人的民族特性都不相同;對消除對立喪失信心而完全聽從經驗,這是英國人的民族特性所固有的。”[6]正是這種注重經驗和試驗,對知識、真理、理性的存疑、審慎態度,為保守主義強調尊重傳統、反對激進變革的傾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據。

基于一切知識來自經驗的哲學信念,保守主義堅持理性的有限性,認為理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是同感覺、情緒等交織在一起的,試圖通過理性抽象來建構出一種完美的社會制度,并以此作為社會秩序改造的藍圖是非常危險的。柏克對法國大革命及其理性主義哲學基礎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柏克認為,用抽象的理論去指導具體的政治實踐,很可能導致“理性的誤用”。“由于經常大量地和多方地任憑心血來潮的異想天開和趕浪潮而在毫無原則地輕易改變國家,整個國家的鏈鎖和延續性就遭到了破壞,一個世代就不能與另一個世代相銜接了。人類就會變得不會比夏天的蒼蠅好多少。”[2](P127)柏克感到慶幸的是,英國的“光榮革命”立足于豐富而成熟的政治經驗,對變革采取了審慎的態度。“英格蘭的人民并不要模仿他們所從未試驗過的款式,也不會回到他們經過試驗而發現是災難性的款式。”[2](P34)。

經驗主義在法治實踐上的重要體現,就是英國注重判例、習慣法和不成文憲法的經驗主義法治傳統。同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哲學分野相一致,西方法治思想也形成了兩大并行的思想傳統,并催生出了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經驗主義的法治思想傳統認為人的理性是極其有限的,人類社會無法憑借理性制定出完美無缺的法律制度,唯一可靠的就是人們世代累積下來的經驗,因此必須充分尊重習慣法和判例。對于英國人來說,“習慣是一種不僅古老而且也是最普遍的法律淵源,它規定了因為經常的遵守而成為習慣性的行為,并宣布對背離行為的制裁”[7]。習慣是被人們普遍遵守的,它雖然沒有法律上的強制力,卻具有事實上的制裁力,遵守習慣乃是一種“光榮的典章”。如果違背了人民普遍認同的習慣,就破壞了整個社會的預期,人們會感到無所適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就無從談起。所以在英國,“習慣受著特別的尊敬,并且有一種傾向,認為在適應變動的時代的前提下,習慣最少變動。結果是對于陳舊的制度時時加以修補而不是進行改造,這是英國整個公務生活中表現的最顯著的精神。”[8]

三、敬畏傳統:保守主義的守成性格

對習慣、慣例、歷史經驗的珍視,派生出了保守主義敬畏傳統和崇尚權威秩序的思想性格。在保守主義看來,傳統及社會秩序是人類世代相傳的經驗與實踐智慧的積累,人類正是在尊重歷史傳統的過程中,通過適度的改良才使文明得到了進步。文明社會的制度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秩序,都不是人為設計的產物,而是自然演進的產物,人類不可能同傳統決裂,不可能通過人為設計而創造出一種完善的社會秩序。

保守主義認為,社會秩序的基礎是傳統、習俗而不是理性,傳統雖然不是社會生活唯一的指南,卻是十分有益的指南。柏克強烈地主張“永遠也不要完全地、突然地脫離我們的古代傳統。我們發現這些古老的體制,從總體上來說,是有利于道德和紀律的;而且我們認為它們可以加以修正,而同時并不改變其基礎。我們認為它們是可以接受和改善的,并且首先是可以保存科學和文學的各種遺產。”[2](P45)正是借助于傳統所凝聚的人類世代相傳經驗和智慧,人類才得以超越個體理性的局限,形成人類的整體理性。

傳統不是空洞無物的東西,傳統就體現在現實的社會秩序之中。包括政治制度和社會習俗,都是傳統自發演進的產物,人類只有在充分尊重并認真繼承傳統,并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損益,才能逐步走向文明。“經歷一個緩慢而維護良好的過程,每一個步驟的效果都被注意到了;每一步的成敗就照亮著第二步,這樣,我們就在整個的系列中安全的被引導著,從光明走向光明。”[2](P220)基于對傳統和秩序的崇敬,柏克把國家看作是一種神圣而神秘的有機延續體,反對流行的社會契約說,以及那種試圖人為建構一種全新的社會秩序的沖動。在他看來,國家不是一個只與地區幅員和個人短暫聚集有關的概念,而是一個在時間上、人數上和空間延伸的連續性概念。因而國家不是一天、一群人的選擇結果,不是激憤、輕率的選擇結果,而是若干世紀、若干代的慎重選擇結果,是某種比憲法優越千百倍的東西造就的結果,是由獨特的環境、時機、脾氣、性情、以及長時間內才能顯露出來的道德習慣、政治習慣和社會習慣造就的結果。柏克非常珍惜英國在長期的歷史沿革過程中形成的政治傳統,為喚醒人們對這種政治傳統的敬畏心理,他不惜將它神圣化,強調“我們的政治體系是被置于與世界秩序、并與一個由各個短暫部分組成的永恒體所注定的生存方式恰好相符合并且相對稱的狀態;在這里,由于一個巨大智慧的安排,人類的偉大神秘的結合一旦鑄成為一個整體,它便永遠既無老年,也無中年或青年,而是處于一種不變的永恒狀態,經歷著永遠的衰落、淪亡、新生與進步的不同進程而在前進著。”[2](P45)

不列顛孤懸海上,其獨特的不受外界干擾的生存環境,使英國形成了相對平穩、自然的歷史演進過程,英國人也因此形成了以穩健、審慎、謙卑、隱忍、克制等特質為核心的“島國心態”。他們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現狀,重視傳統經驗,不易受極端觀念、理想主義和個人感情的支配,樂于遵循、服從某些古板陳舊的、約定俗成的習慣法和規定”,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念舊守成的群體心態。同時,相對獨立安定的社會人文環境,又促使他們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徑,自成體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設中造就自己的風格特點”[9]。同許多后發展國家那種現代性因素主要來自別國,現代化的社會變革進程表現為與傳統決裂的方式非常不同的是,英國作為內生型的早發國家,其現代性因素基本上都是在本國社會漸進的演變歷程中生長出來的,是傳統的延續和發展。因此,對于英國來說,傳統從來不是社會發展的阻力和障礙,而是社會發展的現實背景和源泉。正因為如此,即使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樣政治秩序的深刻變革,英國人也愿意把傳統抬出來作為變革的重要依據。

對傳統和秩序的尊重,在很大意義上體現為對權威的尊重。當然,對于保守主義者來說,這種權威并不僅僅是政府或國家的權威,更重要的毋寧說是宗教、社會習俗、道德風尚所體現的社會權威。基于對社會權威的尊重,柏克肯定了社會等級秩序的合理性,認為“自然的貴族制”有利于讓“較有智慧的人、有較多知識的人和較富裕的人引導較弱的人、知識較少的人和財運較差的人,并通過引導來啟發他們、保護他們。……如果廣大民眾不是處在這樣的風尚之中,那么很難說他們正生活在文明的公共社會。”[5](P88)初看起來,這種保守傾向是違背平等的價值訴求的,但如果正視英國自古以來相對開放的社會結構,特別是貴族階層在爭取公民權利,反對專制統治,建立現代憲政體制上的積極角色及其在彌合社會沖突的社會中軸作用,這種主張至少在當時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成份的。在英國的歷史上,優越的經濟地位,良好的文化教養,豐富的參政經驗,體現在“貴族精神”中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引領時代風尚的作用,使貴族階層成為事實上的政治精英群體,他們在英國政治體制的演變進程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特殊的,甚至是關鍵性的。貴族在維護自身權利的過程中同專制君主的斗爭,客觀上扮演了建立近代憲政體制的第一行動集團的角色。從1215年大憲章的誕生,到“光榮革命”,英國憲政體制的發展在很大意義上就是貴族階層抵制、反抗專制君主獨裁統治的產物。

四、審慎漸進:保守主義的政治變革方略

無論是相對均衡的政治格局創造的以協商、妥協的方式推進政治改良的現實可能性,還是經驗主義的認知方式,都使英國的政治家和普通民眾很難認同激烈的、全盤性的政治變革,而對漸進改良的政治策略表現出了特殊的偏好。這正是保守主義在英國長盛不衰的重要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基礎。既然歷史進程中的大量事例告訴人們,完全有可能通過政治協商、政治妥協來實現政治變革的目的,那么,血腥、暴烈的政治革命就是毫無必要甚至無法容忍的;既然傳統和現存的社會秩序、政治體系,都凝結著深厚的歷史經驗和人類整體智慧,都具有存在歷史合理性和現實合理性,那么,本著抽象的政治理念和烏托邦沖動,對政治秩序進行全盤性的推倒重建,自然就是不可接受的,甚至愚蠢的。

嚴格地講,保守主義并不完全拒絕變革,柏克甚至說過,“一個國家沒有某種改變的辦法,也就沒有保全它自身的辦法。”[2](P28)柏克曾熱情地頌揚英國式的“光榮革命”,認為它是一場正義的革命。更進一步講,柏克甚至也沒有絕對地否定訴諸武力。“如果某一政府確實邪惡而專橫,且無法對其加以改革(有時會出現此種情形),那么,就應該將其換掉,必要的話,也不妨訴諸武力。”[5](142-143)柏克和保守主義者堅持的是,任何變革都不能引起整個公民群體和政治群體的解體。簡單地說,能不變的盡可能不變,能小變就不大變,非變不可的,也只能是“有保留地變革”。

對于保守主義者來說,全盤性的社會改造和政治革命是不可接受的。政治秩序的形成及其運作是極其復雜的,不可能通過一次激烈的變革就輕而易舉地建構形成一種理想的社會秩序。柏克強烈反對法國大革命那種全盤性的社會秩序變革及其采用的激進、暴力手段,而把溫和的改革作為改善社會秩序的最佳選擇。在他看來,溫和的改革具有持續性,它具備一種生長的原則。不論何時進行改進,都能為后來的進一步改進留有余地。

拒絕全盤性的改造,質疑人為地建構社會秩序的可能性,反對激進主義的變革沖動,是英國保守主義的重要思想傳統。在現代英國的思想家中,卡爾·波普爾同樣主張漸進的、非全盤性的社會變革。在他看來,人的理性能力只能承擔“局部地”改造、設計社會制度的任務,而無法承擔對社會的“整體設計”,那種主張對社會制度進行全盤性設計和改造的建構理性主義必然導致災難性的后果。“漸進的技術師或工程師認識到,只有少數的社會建構是人們有意識地設計出來的,而絕大多數的社會建構只是‘生長’出來的,是人類活動的未設計的結果。”[10]當代著名思想家哈耶克畢生堅持的一個重要的政治信念,就是認為“自發社會秩序”所遵循的規則系統是進化而非設計的產物,這種進化過程乃是一種競爭和試錯的過程。“那些被長期證明對人類福利意義重大的社會制度,雖然都是人類行為的產物,但絕對不是人類設計的產物,因而也就不能以演繹推理暗示出的任何方式來加重新建構。”[11]

基于“有保留地變革”的溫和改良方略,保守主義極力推崇審慎(謹慎)、中庸的品格。柏克一再強調,審慎,在所有事務中都堪稱美德,在政治領域中則是首要的美德。審慎意味著周詳謀劃、深思熟慮、冷靜節制、慎言決裂和革命,柏克指出:“暴怒和瘋狂在半小時之內可以毀掉的東西,要比審慎、深思熟慮和遠見在一百年之中才能建立起來的東西還多得多。”[5](P303-304)在保守主義看來,在政治變革實踐中,不走極端,保持克制,兼顧傳統的保留和糾正,想方設法通過政治調停,以中庸之道使沖突的各方達成妥協退讓,是政治家最可貴的品德,是政治勇氣和智慧的體現。“在國家發生的所有變革中,中庸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不僅和平友善,并且強大有力。這是一種精心選擇的、調停糾紛、妥協互讓、促進和諧的美德。這種美德顯然不同于膽小怯懦與寡斷優柔。中庸是一種只有智慧之人才擁有的美德。”[2](P218)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政治理性。

[1]劉軍寧.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從哈耶克到中國[J].開放時代,1998(4).

[2]柏克.法國革命論[M].商務印書館,2003.

[3]盧云豹.多元政治與西方法律傳統[J].現代法學,2001(2).

[4]阿克頓.自由與權力[M].商務印書館,2001.

[5]柏克.自由與傳統[M].商務印書館,2001.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7]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M].三聯書店,1990.

[8]羅威爾.英國政府[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9]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M].人民出版社,1999.

[10]波普.歷史決定論的貧困[M].華夏出版社,1987.

[11]霍伊.自由主義政治學——哈耶克的政治思想[M].三聯書店,1992.

猜你喜歡
變革英國
英國的環保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國圣誕節
以變革迎接新時代
軍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6
變革開始了
海爾變革
中國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1:05
新媒體將帶來六大變革
聲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
奪變革先機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4
創新IT 賦能變革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環球時報(2012-03-24)2012-03-24 14:15: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国产在线|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欧类av怡春院| 亚洲三级网站|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91精品专区| 婷婷六月综合|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网|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资源站|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精品性|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一本色道久久88|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乱视频网站|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门事件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免费看a毛片|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性视频一区|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色| 高h视频在线|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在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人片| 在线看国产精品|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午夜天堂|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日本午夜三级|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