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稻苗在風中搖曳著,沐浴在陽光的愛意里,散發出甜甜的愜意和安逸的靜謐,一片、兩片、三片、四片……一片片的,淡綠、淺綠、翠綠、碧綠、鵝黃綠,像濃郁的湖泊,又像波瀾不驚的海洋,滿滿都是綠的世界。
山巒之間似乎約定著什么,大山里的一切都平靜了下來。偶爾,一聲“嘟嘟”的汽車鳴笛劃過上空,那算是吵鬧的片刻。在這里,公路便成為熱鬧繁華之地。隨后這里便顯得如此的寧靜安詳,仿佛隔離了人世間所有的紛紛擾擾。這就是大山,我工作的地方。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如同這一座座潔凈的大山一樣,大山里的納稅人也是簡單質樸。跟城市里的納稅人不同,大山里的納稅人,沒有多少的知識,有的甚至字都不認得幾個。有的時候,他們讓人可親可近;有的時候,他們讓人無可奈何;有的時候,他們讓人忍俊不禁。大山里的辦稅服務廳,常常會上演一幕幕有趣的辦稅故事。
記得那樣的一個早晨……
“你們怎么這么早開門啊。哈哈哈哈……”一陣爽朗的笑聲從單位門口傳了進來。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笑聲的余音還縈繞在我的耳邊,只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踏著響亮的步伐,從門口穩步走了進來。
“我是來開發票的,這可是第一次來,怎么辦理啊,快告訴我。”還沒等我來得及告訴她開發票的手續,她突然間把話題一轉,滔滔不絕講起自個兒家里的事情來。
不像城市,大山里的納稅人,都是同一個村子的,或者隔著村子的,彼此都住得很近,幾乎都是認識的。所以,他們來辦稅,也就少了幾分“請問”、“您好”等客氣用語,多了幾分家常便飯的閑談。
等她眉飛色舞地把雞鴨牛羊、兒女、家事里里外外嘮叨了一遍,眼見好不容易等到話語之間的空隙,我立刻插了一句“阿姨,在這里填個表吧。”
“哦哦哦,好好好,哈哈,收款方,付款方,收款方”她喃喃自語道。
“小心哦,不要把付款方的名字搞錯了,搞錯了,后果會很嚴重的哦。”一旁的同事忍不住半打趣半提醒道。
“寫錯了會有多嚴重啊?不會被抓去坐牢吧?”只見她神色凝重地望著我們。
“不會,不會,那倒不會那么嚴重,就是怕你報賬報不了。”我們連忙解釋道。
“哈哈,哎呀,我還以為會被拉去坐牢咧,嚇死我,哈哈哈哈。”辦稅服務廳里頓時彌漫在響亮的笑聲中。
經過一番耐心細致的解釋,我向這位阿姨詢問各種詳細情況,例如,“你的票是要給誰啊,誰要付給你錢啊”,總算在納稅人模糊的概念中,把付款方收款方搞明白。這樣,一張發票終于開出來了。
這就是大山里的納稅人,他們沒有太多的納稅知識,有的時候,跟他們交流需要幾十分鐘,甚至需要花上幾個小時,才能讓他們似懂非懂地明白一些納稅的知識。但是,我依然覺得這是一種享受,每一次交流,他們那純樸的模樣和心靈讓我感動不已。也讓我懂得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需要富麗堂皇委婉的語言,而是需要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來自山里納稅人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