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世碩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節能環保是21世紀全世界共同的口號,隨著“低碳革命”的興起,低碳經濟已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發展中,也成為了企業發展經濟的原則,能否成功實施低碳經濟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會計作為企業經濟管理和發展中的監督和促進力量,應充分發揮其職責功能和優勢、明確自身的環境責任,充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體制具體表現在財務報告披露出的會計信息內容、表達方式上的管制。會計信息披露可以劃分為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和強制性會計信息披露。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太模棱兩可,存在著失真的可能、有著報喜不報憂的自我服務意識等等,有一定的弊端。而強制性會計信息披露過于強勢也有很多的地方要去進行改善和補充,需要去綜合的考慮如何提高公司的整體效率和怎樣做到投資者和管理層之間的公平公正。目前國家開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質量審核和相關的監管機構給予重視。所以,不斷的加強和補充會計信息披露的的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低碳經濟是21世紀在全球耗能劇增的背景下實行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標是通過創新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產業結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提高人們對節能減排的認識和重視度,轉變人類的生存發展觀念,最終實現節能減耗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一概念最早在英國2003年的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低碳經濟在最初被提出的時候正是工業發展勢頭良好的時期,經濟的發展就是以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為基礎,加上低碳經濟的相關技術不成熟,人們并不看好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然而隨著能源開采量的與日俱增,全球污染問題逐漸顯現,石油價格也持續走高,低碳經濟逐漸被人們接受。
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企業在進行會計管理工作中為提高會計管理的效率而建立的一項監督制度,它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財務、管理以及稅務。而其中的財務管理信息是所有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點。財務信息披露主要作用于評價公司獲利能力的高低、現經營的狀況和給以后經營一個大致的定位。它是如何去治理公司的基礎原則。現在公司的制度管理下,只有投資者和管理層的委托代理才可以享有會計信息。這樣投資者才能以會計信息披露作為基礎參考對公司的資產、獲利、發展做出一定的判斷。這樣交易中雙方才能處于平等的地位,投資者同時也會得到比較公平的結果。
這里的全面性原則包含兩個方面的涵義:第一,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同樣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不能僅僅對企業做出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要求,這里應當是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級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其他機構在內的各種社會素質所承擔的必要責任,無論碳排放量是大還是小,都要按照要求進行碳排放信息的披露。第二,碳排放信息的存在方式和披露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先行的技術手段卻仍然無法利用貨幣形式對其進行衡量,所以必須要注重多種技術的綜合運用,才能保證碳排放信息的全面披露。
通常情況下,對于企業來說,只有保證收益大于成本才能確保企業持續的經營,而這種選擇行為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理性行為。對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來說,其應當兼顧到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利用最少的成本獲得最佳的效益。如果碳排放信息所涉及到的披露成本過高,則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確保各項披露工作有序的進行。
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溫室氣體,這些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會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化工等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對于周圍的生態環境的影響十分嚴重。通常情況下,企業對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抵觸,他們認為信息披露的過程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支出,對于企業的正常運行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很少企業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所以,政府部門和環境部門對于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相關內容雖然做出了一些強制性的規定,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從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出發,堅持自愿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才能獲得更為全面和準確的碳排放信息。
傳統的企業發展理念是以最小的投入換來最大的收入,因而在很多方面只一味的追求產量而不顧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投入低產出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容易造成過度開發、消耗資源,而高污染低效益也必然造成生態環境補償能力嚴重滯后,這些都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從企業長遠利益看,只有增大環保投入,重視環境會計,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優勢。
1.低碳經濟條件下企業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可以滿足正確核算企業經營成本、準確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的需要。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這不僅是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更是新時期信息披露模式的變更,信息披露的內容也要全面的反映出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成本、收入支出、效益等等,但是卻沒有全面反映出企業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必須要將包括環境成本在內的全部消耗計算到成本的范疇內,才能準確的反映出企業的真實成本以及最大的效益。只有在負債總額中加上企業因對環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環保負債額,計算所得的資產負債率才是最真實可靠,也只有綜合了這些條件也才能更加準確地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
2.低碳經濟條件下企業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可以滿足評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需要。在當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企業的目標不再是簡單的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企業發展目標,而是同時肩負著發展經濟、承擔社會責任、保護環境、幫助社會為青年提供工作和發展的機會等等責任。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該對企業有關的資源環境、廢棄物以及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等進行反映和控制,計算和記錄企業的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
我國對企業會計信息管理做出了相關規定,比如我國證券管理法規和規定中對上市企業環境信息公開作了要求,但是這些要求都比較粗略,還不夠完善和細化,比如說對披露的信息范圍并沒有說明,對信息披露的程度也沒有明確的要求。總而言之,我國的低碳經濟條件下企業進行會計信息披露還存在諸多問題。
1.企業的環境受托責任沒有獲得全面而且真實的反映。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指的是企業受托方向委托方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全面而且真實的出具相關的報告。在最初的階段,企業的信托責任大多來自于經濟責任,但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這種單純的經濟責任已經無法全面的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除了經濟責任,更加注重環境責任,同時對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環境責任的范圍太過寬廣,受托責任內涵豐富,受托責任報告就比較復雜繁多,尤其是對環境會計披露報告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還不夠成熟,人們對低碳經濟和低碳會計的認識和重視也還不夠深,這就限制了我們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認識。
2.企業缺乏主動披露環境信息的意愿。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是需要企業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同時,企業也承擔著向多方部門單位披露會計信息的責任。比如說隨著低碳經濟進程的推進和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資本市場上對于企業環境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政府部門需了解企業的碳排放指標;投資者和債權人需獲悉企業環境行為對其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情況;消費者需知道企業生產過程及產品的“低碳化”程度。這就使企業面臨著多方面的需求,企業應該加大工作進度,及時、準確地披露自身的環境信息。然而目前的情況顯示,在我國所有的企業中,能夠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并不多,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依舊停留在被動披露的層面,這就制約著低碳經濟的發展。
3.政府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不夠。這主要是受我國企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制度和準則的制定上還不夠完善,很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鉆法律的空子,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有很大的隨意性,政府對其的監管力度還不夠大。企業在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時存在操控行為,只披露那些對自身有利的會計信息,而對那些不利于自身的會計信息比如會計盈余和現金流量則不予披露,或者造假數據。環保NGO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2010年3月,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上市的企業中共有175家企業存在可公開獲取的環境違規記錄,超過750條,而這其中還包括了中石油、中石化、紫金礦業等大型企業。
1.建立健全我國低碳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規章制度。首先是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管制的法規,管制的法規是以國家的法律作為根本的。以會計的法規為核心去規范并實施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以此為根據去補充和完善實質性的審核標準,并開始過渡到減少實質性的審核準則。對于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來說,必須要通過不斷的修正與補充,才能使其與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相適應,同時與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相適應,才能促進其作用的有效發揮。其次是要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要正確的去定位目標,并以保護投資者權利和盡快實現優化配置為大體的作為方向。逐步的去制定出一個多層次的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制度,進而推動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有效發展。使企業的治理結構內外相互呼應,充分合理的發揮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在各個部門的作用。達到最初所定制的目標。
2.加強我國低碳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管制的手段。制度管理的內容對其所實施并執行的具體形式被稱為管制手段。在管理的制度上安排一系列強化自覺紀律性組織的相關管制,而自律性的管理制度是強制性管理制度的基礎因素。因此強制性管理制度應該在自律性管理制度之上。利用市場經濟對自律性管理制度進行一定的刺激,并通過相應的制度來發揮自律性管理制度的用途。通過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強有力的執行,更有效的推動了企業經濟在市場中的發展。
3.增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增大宣傳和教育力度主要是為提高人們的認識,并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關注。建立實施環境會計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而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它包含了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為企業和國家更好的發展經濟,實現經濟目標的同時,還要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除了企業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注意生產方式、改進生產設備、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完善管理措施外,還需要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和全社會引起對這方面的高度重視。因此應加大開展社會宣傳的力度,培養國民的環保意識,為政府和企業接受環境會計打好思想基礎。
4.改進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更好地實現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就要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不斷地改進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不足。首先可以將會計信息的發布主體由上市公司推及所有法人核算單位,并將傳統模式的書面報告改為電子版形式,這樣可以更方面快捷的上傳到專門的管理機構,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會計信息收集、分析和檢索網絡。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實現會計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的過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信息披露的時效性,必須要加強信息披露的時效性,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以更快更準確的為會計信息需求者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我國要求證券市場在每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個年度報告,8月31日之前公布當年中期報告,這些都給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規定了時間。但是,這種傳統的規范時間的方式已經顯得太守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并且很多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上繳的數據都是經過篩選和整理過的,因此可以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新方式,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通過聯機方式及時從核算單位的管理信息系統中選取和分析有效的信息,這樣也可以提取到更真實的會計信息。
5.加強會計隊伍的建設。由于我國的經濟制度在不斷地進行改革變動,因此,企業要加強會計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企業會計隊伍要關注社會經濟市場和社會環境,及時學習和掌握國家最新經濟發展政策和制度。以此來保證在新時期的環境下,企業會計管理工作能夠落實到實處。要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轉變信息披露的觀念和信息披露的能力,這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走向現實的基礎性保證。可以開展一些加強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教育和培訓活動,使其能夠勝任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并履行其職責。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會計專業水平,還要重視加強會計人員的環境會計技術和環境會計方法以及信息披露能力,為信息披露的實施提供基礎保障。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主要趨勢,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整個過程都必須要以低碳經濟為指導思想,同時會計信息披露體制作為整個企業運轉的核心思想,它可以通過自身的制度和作用來舒緩管理層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相符的問題,盡最大的可能去杜絕管理層獨攬大權的不道德行為。在市場經濟為背景的環境下,它的作用以及發揮絕對離不開優質優量的會計信息。所以,制定出一系列可以保證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相關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治理效率促進企業在市場中的經濟發展,并促進企業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姚海鑫.胡可果.上市企業會計管制執行力研究——以應收款項會計計量和披露為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25(2):63-69.
[2]龔勛.規范業務及管理費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對湖北省某基金管理企業的案例剖析[J].財政監督,2012(18):50-51.
[3]陳敏,徐梅,顏劉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體系改革——基于湖南大學非會計學專業的實踐調查分析[J].財會通訊,2009(6):48-50,99.
[4]劉艷紅,馬月容,王龍翔.當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審計與會計,2008(4):55-55.
[5]吳世飛,于潤吉.《醫院會計制度》和《醫院財務制度》修訂情況的評價與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2).
[6]梁秉奇.基于新會計準則下的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4):210-210.
[7]謝曉梅,汪學文,張永珍,等.提高醫院新時期下新會計制度改革的會計信息質量[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147-149.
[8]洪章易.有效完善我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1(14):157.
[9]黃予川.我國不確定性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基于企業治理視角[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0]蒼朝暉.試析如何構建企業會計風險防范體系[J].現代商業,2011(27):2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