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靜 段小麗 王紅梅 趙秀閣
(1.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12;2.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 100094)
全世界僅有約1/4的鉛被回收再利用,其余大部分以廢氣、廢水、廢渣等各種形式排放于環境中,造成大面積的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鉛污染。最終,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以及生殖系統,危害人體健康。兒童是鉛污染的易感人群,兒童鉛中毒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主要問題。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鉛生產和消費國,2008年全國鉛產量占全球的37.8%,總消費量占全球的35.7%。兒童因其生理特點使其對一些重金屬物質特別敏感,是重金屬污染的易感人群和主要受害者。1999年我國部分地區和城市兒童血鉛水平調查,平均38%的兒童血鉛超標。2000年我國禁止使用含鉛汽油以來,城市兒童血鉛水平有明顯降低,但至今仍有10%~15%左右的城市兒童和20%左右的農村兒童血鉛超標,尤其是在部分工礦企業周邊地區兒童血鉛污染更為嚴重,甚至發生多起嚴重的鉛污染和兒童鉛中毒事件。自2006年甘肅徽縣發生首次兒童血鉛事件之后,“血鉛超標”事件時有發生,襲卷陜西、河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湖南、江蘇、山東等多省區。
兒童血鉛污染是多源污染、多途徑暴露下、長期累積下的綜合作用結果。不同污染特征的地區、不同生活習慣的兒童在鉛的暴露途徑和來源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解析兒童血鉛污染的主要暴露途徑和污染源,是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風險的關鍵。
建立關于兒童血鉛污染的暴露來源解析方法,解答管理疑問,提出有關技術規范成為環境管理對科研的重要需求。在《2010年度和2011年度國家環境保護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申報指南》中,明確將“重金屬污染健康影響與風險評估技術”、“重點地區或典型行業的重金屬污染源解析技術”作為重要支持方向。
2.1.1 美國鉛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
美國通過立法把鉛污染防治提上聯邦政府議事日程,通過規劃將鉛污染防治納入環保和衛生部門常規工作。1988年美國發布了《鉛污染防治法》,1992發布了《居室涂料中有害物質鉛的削減法案》年,將降低兒童血鉛水平、防治環境鉛污染作為聯邦政府的重點工作。聯邦政府通過禁止使用含鉛汽油、加強工業污染控制、控制使用室內含鉛涂料等手段,逐步將導致兒童血鉛水平升高的主要污染來源予以控制,兒童血鉛水平明顯降低。此外,其他多項聯邦法律法規中也含有關于鉛污染防治的內容,如《有毒物質控制法》、《聯邦水污染控制法》、《清潔控氣法》、《安全飲水法》、《消費者產品安全法》、《資源回收法》、《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等,多方面保障鉛污染防治工作的貫徹落實。
美國環保局制定了專門的鉛消減計劃,通過推動《清潔空氣法》、《安全飲水法》的實施等,加強了對空氣、水等介質中鉛的污染控制,通過貫徹超級基金法案,實施了污染場地中鉛的清理和修復,逐步降低環境鉛污染水平。
2.1.2 美國鉛污染防治的標準、規范
基于健康風險評估,結合國情制定和加嚴環境鉛質量標準。在空氣質量標準方面,1978年,美國環保署將鉛空氣質量標準定為1.5μg/m3,2008年美國決定將鉛空氣質量標準加嚴至0.15μg/m3,同期美國兒童血鉛均值為15μg/L。在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方面,美國環保署以人體可接受血鉛濃度作為制定土壤鉛環境標準的基礎,于1994年開發了IEUBK模型,研究空氣、飲食、飲用水、土壤和灰塵中鉛含量及進入人體后對血鉛水平的影響,估算兒童群體血鉛水平超過某一臨界水平的概率,以此確定土壤鉛環境標準。
基于最大可達控制技術制定工業鉛排放標準,按《清潔空氣法案》要求,美國《有害空氣污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以最大可達控制技術(MACT)為基礎,根據污染控制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加嚴限值,以最大程度降低工業污染物排放量。
實施土壤鉛污染治理逐漸降低兒童環境鉛暴露重要風險。土壤和灰塵是兒童鉛暴露的重要來源,土壤治理是美國應對鉛污染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國依據《綜合性環境反應、賠償與責任法案》,建立了嚴格的土壤修復決策和管理體系,并基于風險評價確定優控污染場地或區域,將土壤鉛含量降低到“接觸該土壤的兒童或兒童群體的血鉛水平超過100μg/L的概率不超過5%”作為風險防控目標。
2.1.3 美國鉛污染防治的措施
美國疾病衛生控制中心根據《鉛污染防治法》設立了專門的《兒童鉛污染防治規劃》,逐步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措施、開展健康教育、實施公共干預等手段阻斷兒童鉛暴露途徑,支持科學研究等手段,開展鉛污染防治工作。
美國環保局成立之初,為明確環境保護工作重點和優先次序,通過比較風險評估,將鉛及其化合物列為優控污染物之一。為掌握或預測鉛污染健康風險狀況和發展趨勢,美國形成完備的鉛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體系,指導和規范評估工作。
美國環保局從20世紀70年代起,陸續發布了《重金屬健康風險評估指南》、《比較風險評估》、《致癌物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指南》和《暴露評價技術指南》以及專門針對鉛的健康風險評估程序。
美國環保局建立了綜合風險評估系統和污染物毒性數據庫,匯集了大量關于鉛污染的毒性資料;建立的IEUBK模型和AALM模型可用于預測兒童和成人暴露各環境介質中鉛的血鉛水平,成為世界各國科研人員參考的工具;每十年更新發布一次《暴露參數手冊》,為鉛風險評估提供了符合國情的基礎數據。
美國環保局和CDC通過持續的監測和調查掌握國家鉛污染狀況和兒童血鉛水平。
美國定期開展鉛污染健康風險評估為政策措施調整提供依據。
明確職責,多部門協作聯手系統推進鉛污染防治工作。鉛污染來源途徑復雜,需要多部門協作系統化開展污染防控工作。依據聯邦政府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美國環保署、食物和藥品管理局、住房和城市發展部、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安全與健康局等多個職能部門都參與了鉛污染防范和健康風險控制。
2.2.1 歐盟鉛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
歐盟為防治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分階段頒布了相關法律。1972年頒布了《歐洲土壤憲章》,1983年出臺了有關國際標準,2004年歐盟委員會制定了一項土壤保護戰略,決定采用土壤信息和監測系統的法律規定,2004年底制定了《堆肥和其他生物垃圾處理規程》。
歐盟關于空氣中鉛污染的立法主要有:《環境空氣質量評估和管理指令》(空氣質量框架指令,1996)、《關于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微粒物和鉛含量限值的指令》(第一子指令,1999)等,歐盟2008年頒布的《歐洲環境空氣質量和更加清潔空氣指令》,在空氣質量評估一章第一部分中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微粒物、鉛、苯和一氧化碳等做出規制。
歐盟為防治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分階段頒布了相關法律。1972年頒布了《歐洲土壤憲章》,1983年出臺了有關國際標準,2004年歐盟委員會制定了一項土壤保護戰略,決定采用土壤信息和監測系統的法律規定,2004年底制定了《堆肥和其他生物垃圾處理規程》。
2.2.2 歐盟鉛污染防治的標準、規范
針對電子產品廢棄物,歐盟國家、歐洲議會及理事會公布了眾多的關于電子廢棄物立法,其中《廢棄電氣電子設備指令》(WEEE指令)和《禁止在電氣電子設備中使用特定有害物質的指定》(ROHs指令)是歐盟立法指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
2.2.3 歐盟鉛污染防治的措施
歐洲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開始著手建立國家級的環境健康行動計劃(Ministry of Health and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of Lithuania,2001),以鑒定、預防、規劃與治理環境威脅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日本分階段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了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限值,具體包括《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止法律》(1970年)、《市街地土壤污染暫定對策方針》(1986年)、《土壤污染環境標準》(1991年)、《與重金屬有關的土壤污染調查·地下水污染調查·對策方針》、《關于土壤·地下水污染調查·對策方針》和《土壤污染對策法》(2002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對土壤污染現狀進行監測,從土壤污染的程度、面積、類型等多角度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同時,日本為防治電子廢棄物造成的鉛等重金屬污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具體包括:1970年制定了《廢棄物處理法》,1991年10月頒布實施了《促進再生資源利用的相關法律》,2000年日本國會通過了《促進循環型社會形成基本法》的綱領性法律,2001年4月施行《家電再生利用法》,推動電子廢棄物處理由“大量廢棄型”轉變為“循環型”處理模式。
環境質量標準考慮了鉛污染的健康風險,排放標準以質量標準為依據并考慮到了經濟、技術條件,環評技術標準對確保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防止建設項目對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環保部門已發布了30項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標準。除了要求企業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要求并實現達標排放外,對建設項目還應通過分析其選址和采用的生產工藝,對環境影響等進行預測和評估,提出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確定建設項目與環境敏感點的關系,確保廠界外或周圍環境敏感點達到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
國務院2009年批轉的《關于重金屬防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將防控鉛、汞、鎘、鉻、砷污染作為工作重點。《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07-2020)》也將“制訂國家環境與健康風險等級區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明確了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目標,即到2015年,重點區域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5%。
國家發改委2007年發布《鉛鋅行業準入條件》,對企業布局及規模和外部條件要求,工藝和裝備,能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職業危害,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針對鉛暴露的危害我國已開展一些宣傳活動,成立了全國兒童期鉛損傷防治協作組織,并制定了防治措施。如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禁用含鉛汽油等;在北京、廣州、南京、武漢、沈陽等大城市也相繼開展了兒童血鉛情況的普查活動,并在北京、上海和武漢等城市開設了兒童驅鉛病房。
我國大氣鉛排放標準不能滿足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首先,大氣鉛排放標準值設定與控制技術相關。我國鉛鋅工業生產控制技術相對落后,達到《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大氣污染綜合排放標準》設定的大氣鉛有組織排放限值8mg/m3和10mg/m3有相當大的難度;其次,需要通過設置防護距離解決無組織排放問題。
針對涉鉛企業防護距離設定缺乏明確、具體規定。對涉鉛企業防護距離科學、系統量化規定有待加強;現有標準對防護距離的規定過于原則,實際運用可操作性不強。
涉鉛環境標準、衛生標準之間存在協調性和銜接性問題。一是缺乏相關研究,難以判斷職業衛生標準、無組織排放標準是否需要調整,如何調整。二是缺乏兒童血鉛總體分布和背景值數據,無法評價我國環境空氣鉛標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我國環境鉛污染與人群血鉛的總體狀況不明。涉及鉛的全國性調查目前有全國污染源調查、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1998年和2005年城市0-6歲兒童血鉛水平調查。上述調查分別進行、調查目的、對象和范圍不同、設計和方法不統一,在說明鉛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這一問題上難以互相支持,加之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尚未建立,以下情況至今無法定量說明:一是不同鉛污染來源對環境的影響;二是不同環境介質中鉛的分布特點;三是人群血鉛背景值和血鉛水平總體分布特點;四是涉鉛企業周邊人群血鉛水平分布特點。由此,政府部門不能準確把握我國環境鉛污染對人群健康損害的狀況和變化趨勢,也不利于評價相關政策和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我國現已開展了部分地區鉛污染專項調查,今后應繼續加強相關工作,尤其對6歲以下兒童進行定期的血鉛篩查和監測,如發現血鉛超標,及時尋找和確定污染源,弄清我國鉛環境污染所致健康損害的種類、程度、性質及區域分布情況,掌握鉛環境污染所致疾病譜。
一是實施長期、動態鉛污染健康風險監控和預警,選擇有代表性的鉛污染健康風險地區,建立環境鉛與人群生物監測網絡。二是建立完善環境污染致健康損害事件報告體系,在環保系統現有環境事件報告體系的基礎上,增加環境污染導致健康損害事件相關信息的報送內容,制定報告制度和方案。三是統一、規范環境鉛污染健康風險評價方法、程序和技術要求,建立風險評估模型、決策支持系統。四是制定能夠反映國情、實施風險評價所必須的各類指標、參數和基礎數據。五是培養從事環境與健康科學研究及風險評價專業技術支撐機構和人才隊伍。
環境與健康管理不僅包括環境風險管理和衛生管理,還包括從污染源到健康影響所有環節的管理。因此,環境與健康監管體制尤為重要,環保部門應以人體健康為本,根據對人體健康的風險調整行政資源配置重點從而實現健康角度而言的重點地區、重點污染物優先監測和治理。盡快建立環境與盡快綜合監測體系。
我國現行的重金屬相關環境標準提出時間較早,存在問題有:以重金屬總量作為土壤質量標準難以反映其生物效應;某些指標 (如鉛)的標準偏高,不利于保護兒童健康,評價技術未利用新的健康風險評估手段。因此,需要補充相關標準以確立保障人體健康的中心地位。
目前,我國尚沒有統一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和修復標準。全國鉛污染調查中發現,部分地區已經超過鉛污染最高標準數倍的農田仍在實施種植業,作物超標數十倍之多。因此,這些地區急需開展土壤修復工作。建議在全國鉛污染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土壤污染水平,制定并實施土壤修復方案。
由于我國環境健康信息公開法律制度剛剛起步,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對強對環境與健康信息重視,防止不報、漏報,在鉛污染環境健康信息公開上,需要環保、衛生等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分工明確,通過有效的調查、監測進行詳細的信息報送,尤其是關于鉛污染水平及其對人群健康影響狀況與發展趨勢等大量基礎數據需要及時進行信息公開,在此基礎上,開展環境健康宣傳教育,促進公眾參加,有效降低鉛危害。
在信息公開方面,要擴大公開范圍,讓民眾的知情權得到保障,并通過各部門協調,促進信息共享;其次,定期開展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動員基層衛生力量,在學校和家庭開展衛生教育和監督,通過面對面宣傳與指導、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傳播重金屬污染對敏感人群毒性作用的相關科學知識,對兒童及家庭進行行為指導并對兒童進行營養干預,改變人們的知識、態度和行為,預防和較少重金屬污染對敏感人群的危害。同時,加強職業衛生干預和監督,切斷職業暴露向公眾的擴散。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積極開展全國范圍內的鉛污染導致健康損害專項調查;二是構建重金屬(鉛)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三是健全環境與健康監管體制;四是補充環境標準確立保障人體健康的中心地位;五是依據土壤污染水平積極推動土壤修復工作;六是加強鉛污染環境與健康信息公開與宣傳教育。
[1]國冬梅,張立,周國梅.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國際經驗與政策建議[J].環境保護,2010,1:74-76.
[2]歐盟大氣污染防治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理論,2013,4:118-119.
[3]闞秀榮,張兆果.環境鉛污染與兒童健康及其防治[J].職業與健康,1999,15(6):27-28.
[4]余兵.鉛污染對兒童的影響及防治對策[J].引進與咨詢,2006,6:125-129.
[5]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云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云南省CDC等.中國環境健康法律分析報告[R].2010,6:29-37.
[6]張正勇,張松林,劉琳.兒童鉛暴露的危害及其防治[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7,24(5):555-557.
[7]熊海金,袁寶珊.國外防治兒童鉛中毒的主要經驗[J].環境與健康雜志,1999,16(6):375-377.
[8]曾超誼,張春玲.環境干預及健康宣教對兒童鉛中毒的防治[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2,9(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