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雨 李 輝
(河南思達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2)
從狹義的角度來講,信息化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硬件設備、軟件工具和科學方法,對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等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儲存、傳輸、使用的技術。現代機械行業的發展,無論是在運用機械制造產品的流程中,還是在機械設備的使用上,都能看到信息化技術的身影,可以說信息化技術對機械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它提高了機械發展的速度,擴大了機械發展的方向,強化了機械發展的深度。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機械制造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模式的形成,出現了諸如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并聯機床、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系統等機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成果。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機械生產的自動控制管理,運用計算機輔助制造和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能夠大量節省能源消耗和物品消耗,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加快機械生產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達到提升企業在機械制造和生產市場上競爭力的目的;合理使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構建功能齊全的管理信息系統,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實現企業資源的配置;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還改變了機械產品的設計方式,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使機械產品的模塊重用更容易實現。
傳統的手動操作機械方式正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在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上,注入信息化技術含量,使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簡單明了,機械設備的運轉效率大幅提升,與之帶來的經濟效益也顯著提升?!皺C電一體化”,是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傳統的機械設備中,促進機械設備的智能化、網絡化、集群化。在機械設備上運用的信息化技術,具有技實用性強、可靠性高、技術先進等特點,增加了企業在機械設備上的選擇性,影響了機械設備制造行業的改進。
機械工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機械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實際發展狀況,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使機械工業領域內的機械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進行相互交流和探討,有益于創新機械制造技術,完善已有的機械行業缺陷;另一方面,信息化技術使機械工業內部的管理模式得到更高效的發展,員工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國際間的機械技術交流和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信息化技術的作用,通過信息化技術將機械產品等數字模擬化,使相隔千里的機械研究工作者都能進行探討。
以微電子、Internet為重要標志的信息化時代,不斷的研制出集液壓、微電子及信息化技術于一體的智能系統,將廣泛應用于機械工業的產品設計之中,進一步提高了機械產品的性能及高科技含量。機械集成化操作與智能控制技術主要包括:電液控制自動換擋變速器技術、機電一體化控制技術、負荷傳感全功率控制技術、可編程控制與遙控及無人操作技術等。另外,像GPS、GPRS技術在機械設備、產品中廣泛的應用,也會增加了機械的性能。信息化技術正向智能化技術發展,將成為機械發展的一種趨勢,控制技術和電子監測技術也將更加廣泛的應用的今后的機械產品中。信息化技術的轉換方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在集成化基礎上,數控系統實現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網絡化基礎上,CAD/CAM與數控系統集成為一體,機床聯網,實現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在智能化基礎上,綜合了計算機、多媒體、模糊控制、神經網絡等多學科技術,數控系統實現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過程中可以自動修正、調節與補償各項參數,實現了在線診斷和智能化故障處理。
一是建立覆蓋機械制造行業的計算機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使機械行業的生產經營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統一與并行運作,并通過Intranet實現各機械行業生產企業內部間充分的信息交流,實現企業與企業間的聯系和合作,形成有效的、敏捷的信息交流系統。二是實現全機械行業基礎數據(如物料數據、產品結構數據、產品設計工藝數據、生產能力數據等)統一生成、統一維護和統一管理,以供經授權的各相關部門使用,真正做到數出一家、數據共享,避免冗余現象出現;通過ERP系統的建立和實施,進一步理順機械行業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三是針對目前各管理部門中信息分割的情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動態信息反饋和監控體系,實現對每項機械生產任務從合同簽訂、設計、生產、采購、成本核算,到成品發貨全過程的動態跟蹤,使每項任務處于有效的監控之下。四是使用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加強質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充分利用質量檢測數據,采用多種分析方法,進行深入的統計和分析,有力地監督和提高質量水平。五是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將廣大管理人員從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加強學習管理理論和提高管理技能,從本質上提高機械行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對機械發展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改變了機械行業的生產制造方式,還加強了機械領域各個不同部門間的交流和合作,同時也因為其自動化、智能化的操作方式,降低了機械管理工作者的勞動難度,促進了機械行業現代化發展。在今后的機械行業工作中,我們要致力于信息化技術與機械制造與應用相結合的模式,通過創新信息化技術,努力實現機械智能化操作,進一步加速機械行業的發展。在我國,除了要求廣大信息技術研究者要繼續加強信息化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外,還要不斷嘗試將信息化技術與機械相結合,在政府政策支持、研究者努力創新、機械制造商改革這些有利因素下,增強我國信息化技術在機械發展上的促進作用。
[1]胥軍,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
[2]戴紅軍,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