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延科
(鄭州大學 水利與環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水資源一詞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實際上,資源的本質特性就是體現在其“可利用性”。基于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制定的《水資源評價活動—國家評價手冊》中,定義水資源為:“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夠數量和可用的質量,并能在某一地點為滿足某種用途而可被利用。”1988年8月1日頒布實施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水法》將水資源認定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科學詞典》(1994)定義水資源為“特定時空下可利用的水,是可再利用資源,不論其質與量,水的可利用性是有限制條件的。”由于人們從不同的側面認識水資源,造成對水資源一詞理解的不一致性及認識的差異性【1】。
中國水資源總量約28124億m3水資源的總量是非常豐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僅居世界第108位,因此,中國也是世界上水資源十分緊缺的國家之一。除此之外,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勻,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總體來說,中國的水資源情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中國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人均水量較少:中國的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約為六萬億立方米。其中約3.2萬億立方米左右通過土壤蒸發和植物散發又回到了大氣中,大約44%的降水量轉化為地表和地下水資源。中國平均年徑流量為27115億m3,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河川徑流是水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占中國水資源總量的94.2%,這一總量僅低于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約占全球河川徑流量的5.8%,但是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人均占有水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約1/4,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僅占世界平均值的約79%,因此,人均和耕地平均所占有的水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
2.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富程度主要取決于降水量的多寡。中國水資源在地區上的分布很不均勻,北方水資源相當匱乏,而南方水資源十分豐富。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影響明顯,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勻,枯水年和豐水年連續發生。我國最大年降水量與最小年降水量之間相差懸殊,南部地區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部地區則達3-6倍。降水量的年內分配也很不均勻,由于季風氣候,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由南往北雨季為3-6月或4-7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長江以北地區雨季為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
3.水資源與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我國北方區域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5,但水資源總量僅為全國水資源的1/5,北方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127立方米,僅占南方區域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3。在全國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的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北方區域占了8個。南方區域耕地面積占全國的2/5,北方區域占全國的3/5,而南方區域每畝耕地占有水資源量為28450m3,而北方區域只有9465m3。
1.水資源開采過度,生態問題嚴重:由于我國人口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上各種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因此,大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過度,也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由于單方面強調地表水渠系利用率,使山前沖洪積扇區河流被給地下水量大為減少,造成下游河道干涸、沙化。
2.地下水資源開采過度,地質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因地下水開采過于集中,在城市地區引起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1)區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降落漏斗面積不斷擴大。華北平原地區的深層水水位以3~5m/a的速率下降。(2)地面沉降:超量集中開采深層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度下降后,多孔介質釋水土層壓密,導致了地面沉降,造成城市雨后地面積水、建筑物破壞等嚴重危害。(4)由于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蓋型巖溶水源地和礦區產生地面塌陷,人民生命財產和生產生活遭到極大破壞與損失。
3.水資源污染嚴重:水資源是水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高度統一,可用水資源的多少是取決于水資源的質量,而非水資源的數量。近幾年來,水資源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淮河流域自1979年以來,共發生水污染事故160多起,使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價值。海河流域除引灤專線未受到重度污染外,河系中完全不能利用的河長達1821km。是全國七大江河中水資源最匱乏和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2】。
4.水資源開發利用缺乏統籌規劃和有效管理:對地下水與地表水、商由于下游、城市工業用水與農業灌溉用水、城市和工業規劃布局及水資源條件等缺乏合理綜合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工作薄弱,地下水和水質監測系統不健全。
1.加強水資源保護立法,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條例,包括公約,尤其是關于水利與電力、能源和環境、水庫和土地,移民等,使我國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2.節約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綜合開發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實現聯合調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水資源,防止水資源枯竭。
3.建立有效的水資源保護帶,防止水資源質量的惡化和水源的污染,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4.強化水體污染的控制與治理,以經濟有效和環境友好型的技術與方法如生物降解、生物通氣、植物修復等治理污染場地和污染土層,保護地下含水層。
水是生命的搖籃,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我們要增強水患意識、節水意識,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實現在國民經濟中有一個可靠的水資源供給體系,良好的生態環境體系,才能使我國由農業生產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
[1]李廣賀主編.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李宗坤等主編.水利水電工程概論.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