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莘
飲食歸正之芥菜
文_王莘
工業化以來,中國人飲食大亂。
一亂在食材的混亂,大棚蔬菜和轉基因食品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中國人因時而異的飲食習慣;二亂在烹調的陷落,新的烹飪手法和食品科學不加分辨的引入,導致了中國傳統烹飪手法受到了質疑甚至抵制。
前幾日有新聞界同行請我們在酒店西餐廳吃飯。回去的路上,一同事云:“回家趕緊煮點稀飯吧,西餐真是太難吃了。”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知道并且能夠“煮點稀飯”。再過幾十年,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是不是也還知道,一旦吃得難受了,有些什么辦法來調養一下自己。
孔子有一段關于飲食的經典論述,輯錄在《論語·鄉黨》一篇中,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這段話常為時人所詬病,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拉開了官宦與勞動人民的距離。且不論這種觀點有多么缺乏常識。在這個問題上,倘若能寬容一點,將其視為孔子的一種愿景,觀其益處,而非一竿子打死,就能發現其中的諸多益處。
現在的年輕人、甚至青少年中,不凡失眠、抑郁、便秘之人。其實,首先是壞在飲食習俗上,中國的傳統美食中,有一些極精妙、極簡單、極廉價的菜品,很多家庭已不會做了,今天介紹芥菜的多種做法。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的蒙童教材,迄今已經流傳1400多年了,其中有兩句:“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是小孩子都知道的。《說文》曰:“芥,芥菜也。”
北方的白菜、南方的芥菜是古代中國人栽種時間最長、食用最為普遍的原產蔬菜。芥菜的栽種極容易,葉子瘋長,有芽少葉的,便是川人所說的“兒菜”,北方罕見。嚴格來說,古時無嚴格的植物分類法,只是從實用的角度來命名。故而,芥菜并不是一種菜,而是多種菜的統稱,食葉的芥菜如雪里蕻、食莖的如榨菜,取其根的芥菜則有大頭菜。
古諺云:“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這里的青菜,所指的正是芥菜,芥菜的芽可以做沖菜,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中國有個成語叫“心存芥蒂”,“芥蒂”指的就是芥菜的菜籽,也叫“芥子”。芥子極小,《莊子·逍遙游》說:“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佛經上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以說明諸相皆空,巨細互容之理。
芥子研磨后,成為芥末,新鮮的芥末油脂豐富,成糊狀,即芥末醬。芥末味道辛辣,古話說:“望梅生津,食芥墮淚。”芥末有很強的解毒功能,能解魚蟹之毒,故生食三文魚等生鮮食品經常會配上芥末。芥末對減少血液黏稠度、治療氣喘、預防蛀牙等也有一定的效果。芥末油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在美體業界,芥末油是很好的按摩油。
中國人食用芥末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前文引述《鄉黨》篇,有“不得其醬,不食”的說法,“醬”也就是佐食的醬料,四川話叫“蘸碟”,《禮記》有:“膾,春用蔥,秋用芥”,故先秦之時,在食用生魚膾時,就已經知道根據時節加蔥、芥的醬來調味。個人估計,伏羲氏漁獵時代可能已開始食用。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美食家二毛在玉林派出所旁邊開了一家“川東老家”,其招牌菜“青菜牛肉干鍋”風靡一時,其中的青菜,便是芥菜的葉和莖,常常是鍋里的青菜吃完了,牛肉還剩著,于是喊服務員再加。于是,這道菜叫好而不怎么賺錢,一口干鍋足夠四五人吃,如今,這道菜已在工業化的餐飲界完全消失了,而二毛也去了北京,開辦了今天的“天下鹽”川菜酒樓。
芥菜葉子賤,發黃的老葉一般用來喂豬。其實人吃了,也會像豬一樣的能吃能睡。《本草綱目》云芥菜:利氣溫中,解毒消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明目利膈……其最為重要的作用便是防治便秘。
將老葉子曬干、碼鹽后放在倒罐里腌制,到春天開壇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鮮味和香味,這就是舊時南方人常吃的冬菜。
四川的冬菜,南充和資陽的較為知名,大型超市都可以買到。南充冬菜、敘府(宜賓)芽菜是與涪陵榨菜、內江大頭菜并稱四川“四大腌菜”,其實都是芥菜加工而成。據《中國風物志》記載,“大頭菜”為諸葛亮隱居襄陽隆中時所創,在四川發揚光大,故民間素有諸葛菜、孔明菜之美稱。
幾元錢的冬菜,用水泡開后一大桶,溫開水多次漂洗至無渣,細切如絲,以豬肉半斤切末,加以豆瓣、料酒大火炒熟后,加入冬菜,水氣炒干即可。
這樣炒出來一大盆,夏天放冰箱里,可吃一個月,甚至一夏天。可佐餐,可下酒,可下面條,也可包餃子,還可以用來炒制其它蔬菜如黃瓜、苦瓜等。
二十年前,“下館子”、“搓一頓”是件奢侈的事,飯館烹飪也確有過人之處;如今,年輕人多不喜烹飪,餓了便在外“湊合”,飯館卻已大不如前,菜品質量難以保證。常年吃飯館并非佳事,惹病上身,徒增煩惱。
新鮮的芥菜易得,烹調簡單,對身心皆有百利而無一害。朋友們不要忘記“以時為正,順時為道”的簡單道理,吃好喝好,新鮮簡單,便是飲食之歸正。
帖士之一:
據《中國風物志》記載,“大頭菜”為諸葛亮隱居襄陽隆中時所創,后在四川被發揚光大,故民間素有諸葛菜、孔明菜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