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星
傳統儒士與基督徒
——陳榮袞的啟蒙教材改革
文_王星
世人皆知康有為,很少有人知道陳榮袞。與其他康門子弟不同,陳榮袞一生致力于啟蒙教材改革。
1893年,陳榮袞與陳千秋、梁啟超等同在康有為的萬木草堂學習。萬木草堂,是康有為為變法培養人才的基地。在這里,康有為講習傳統科舉知識,也不斷鼓吹維新思想。在廣州“圣教書樓”購買新書閱讀期間,陳榮袞接觸到了西方文化,開始自學英語。他讀英語啟蒙課本,發現課本從雞、犬、貓等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語學起,遂“恍然于大學、中庸窮理盡性,諸奧義之未適宜于童蒙時期”,立志從改革教材入手,走教育救國的道路。
1895年末,陳榮袞開始編寫《婦孺須知》一書。
當時絕大部分學校(私塾)不收女子,兒童的入學率也非常低。為了提高普通民眾特別是婦孺的識字率,只能編輯簡單又實用的書籍。他在“敘”中說,“模橫門之急就,羼楊云之方言。通俗是貴,利用斯在。”《婦孺須知》只是一本通俗的識字書,但從編成之日起,就被很多私塾和婦女兒童作為教科書使用。
“百日維新”期間,陳榮袞到梁啟超主持的譯書局任事,不料政局很快就急轉直下,陳榮袞不得不在光緒24年(1898年)8月,“倉皇東渡”日本。在日期間,他結識了《東亞報》主編僑本海關。在僑本的介紹下,陳榮袞得以考察日本小學。陳榮袞很欣賞日本“慶應義塾”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決心效法,以教育救國。同年底,陳榮袞返回中國,回國后在開平縣“鄧氏家塾”擔任“教席”,實施新法。不久之后,他輾轉到澳門自行設館教學。
不知是否巧合,在1899年9月10日,途經香港的陳榮袞接受了香港基督教道濟會堂牧師洗禮,正式成為基督教徒,并以教徒的角色投身教育事業。
在陳榮袞看來,婦孺的教育和平民教育非常重要,而要做好婦孺的教育及平民教育必須要推廣通俗的白話,主張改革文言。1899年,陳榮袞寫成了《論報章宜改用淺說》一文,其中甚至提出了“文言之禍亡中國”的說法,這是我國首次明確提倡報紙使用白話文、語體文。同年,他在澳門創設蒙學書塾,并組織中山、新會等地小學的教師成立“教育學會”,以提倡初學啟蒙、推廣改良白話課本為宗旨。
1900年,在陳榮袞的帶領下,以蒙學書塾為中心,先后編輯出版了《教育說略》《婦孺三字書》等系列教材,用于教學實踐。這些白話課本,很快就傳人內地,在廣州、佛山等地大量印行,并迅速販賣至全國。
1903年,陳榮袞主辦“灌根學塾”,首次在澳門招收女學生,成為我國男女同校的發端。次年,他主持編輯發行了《婦孺報》《婦孺雜志》。這個階段,陳榮袞以造就婦女、使其與男子有平等的知識為目標,所著的課本、讀物多以婦孺為對象,以白話代替文言,語言通俗,內容實用,淺顯易懂。
作為基督教徒,他把教義的愛心貫穿到所從事的事業中去,他說:“義學者,救中國之命脈也。”1907年,陳榮袞與學生潘良弼、梁伯揚、陳德蘭五人捐湊一百元儲于銀號作為創辦佩根女義塾的基金。此后還創辦灌根勞工夜學,以滿足白天為生計所迫而無暇就學的貧民子弟學習的愿望。除此之外,還先后創辦了佩根平民義學、贊化平民義學等。
清末民國更替之交,陳榮袞完成了三種具有廣泛影響的著作。
首先是《小學詞料教科書》。陳在開平鄧氏家塾任“專席”,每天用報紙上的文章作為“塾課”。每次遇到有“詞料”,學生們就無法理解。于是“仆因隨手拈成語授之,日積月累,裒成一帙。同業諸君有借鈔者,謂甚便于學童之初學作文。”恰好蒙學書局的主人“索印”,于是得以出版發行。顯然,這是來源于實踐積累的一套教科書。
所謂“詞料”,現在看來實際上是一些固定的詞語和成語,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作者在這套書里用淺顯的白話對詞語進行了解釋,例如第一個詞“風聞”,其解釋為“聽聞人講也”。這套書從光緒33年4月出版,到民國15年3月仍在出第13版。
第二是《小學釋詞》,專門講解“語氣詞”用法的教科書。從序言來看,所解的“語氣詞”多是虛字,其目的在于“童男童女入塾三年不特能識字讀書,且能執筆作文矣”。有意思的是,該書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分為粵語解,后半部分為國語解。在后半部分的序言里,陳榮袞提及受到直隸胡壽臣先生的啟發,“于每字之下以國語譯之”,故而將對應的字詞譯出,以便對照使用。兩部分對應來看,粵語解的注釋要比國語解的內容詳盡不少,以第一個“之”字為例,粵語解用了89字,而國語解僅用了11字。該書對當前地方方言的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第三是《七級字課》,這也是體現陳榮袞個人教育研究成果的教科書。宣統3年(1912年),陳榮袞寫成了《論小學七級字》一文,詳盡解說了他的“七級解字”教育理念。作為一個傳統儒士,最終陳榮袞還是回歸到了傳統經典書籍的經驗。
陳榮袞在經過數十年教育改革的努力之后,認為:
1912年初,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蔡元培下令,各級學校廢除讀經。同年5月,又下令廢除師范學校的讀經課程。1920年,國民政府接受胡適之的建議,把小學的《語文》課一律改成白話文。
“夫十三經不二字,不過六千七百有奇耳。即使遍讀十三經,所識不過此數,而況近日之課本?字數幾何,每日讀字數幾何,以一年核算之,所識新字,恐落落如晨星也。有士、農、工、商通行之字焉,是第四級字;有學人通行之字焉,是第五級字;有經史通行之字焉,是第六級字;有經史不通行之字焉,是第七級字。如其注重解字也,則十五歲之學童,必可以識第五級字。”
在蒙學會成立后的兩年,《七級字課》正式出版。這套教科書陸陸續續出版,一直延續到陳榮袞去世。先后共出了學生用書5種6冊,還出了教員用書及《七級字課詳解》。
1922年,陳榮袞在香港病逝,終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