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雪
多年以前,萊爾在意大利開了一家小商店,專門出售小百貨。經營一段時間后,萊爾發(fā)現(xiàn)很多商品積壓嚴重,特別是食品,積壓到一定時間就得扔掉。
萊爾為此頭疼不已。他干脆減去幾種百貨,留下一些比較暢銷的品種。可沒過幾天,他就發(fā)現(xiàn),顧客少了很多。一打聽才知道,顧客偶爾需要用的東西在他的店里根本買不到,所以去別處購買了。
萊爾這時才明白,百貨品種不僅減不得,而且還得適當?shù)卦黾右恍┎判小V劣诜e壓的問題,他覺得跟品種沒多大關系,而是受進貨數(shù)量的影響。他想,只要摸清楚顧客喜歡的商品種類,有針對性地進貨,一定可以避免貨品堆積的問題。但是,怎么才能知道顧客的購買意向呢?
這些問題還沒來得及解決,萊爾又遇到了一個難題。一位女士在商店為她的大女兒買了一個玩具,沒想到,她的小兒子也很喜歡這款玩具,于是和姐姐爭搶起來。這位女士無奈,只得帶著兒子來商店再購買同一款玩具。可是,這款玩具已經賣完了。于是,這位女士找到萊爾,希望他再進一個同樣的玩具。
情急之下,萊爾抓過商店里另一個機器人玩偶遞到那位女士的小兒子手里,說:“小朋友,這可是店里獨一無二的機器人哦!”小男孩立刻破涕為笑。
這位女士終于滿意地走了。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萊爾忽然意識到物以稀為貴,也就是說,同種貨品數(shù)量少了反而更能勾起顧客的購買欲望。
萊爾終于明白,品種多、數(shù)量少才是自己商店的經營特色。于是,他將市場原先積累的東西全部降價處理掉,然后批發(fā)了各種各樣的最新貨品。他在批發(fā)時給自己定下規(guī)矩:每種貨品的數(shù)量都控制在10件以內。
憑借著貨品新、品種多、數(shù)量少的特色,萊爾的商店果真吸引了大批顧客。不過,有些顧客嫌店里的商品更換得太快導致有時購買不到,于是問萊爾能不能再次進貨。萊爾很堅決地告訴他們:本店只售首批,售完為止,不再進貨。掌握了萊爾商店的售貨規(guī)律后,顧客們都會在商店更換貨品當天前來搶購。這樣一來,萊爾再也不用擔心貨品賣不出去了,而是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采購上,以提高商品的更換頻率。
“新上加新”使萊爾商店的生意異常火爆。幾年后,他將商店規(guī)模擴大成一個市場。現(xiàn)在,萊爾的市場已經在意大利遠近聞名。很多人都說,正是萊爾當初的“割愛”成就了這個市場現(xiàn)在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