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華

在透明國際“全球清廉指數報告”上,新西蘭連續7年位居榜首
透明國際去年底公布了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新西蘭、丹麥、芬蘭排名并列第一。由此,新西蘭連續7年位居榜首。
透明行政,嚴管預算
新西蘭議會行政監察專員公署首席專員約翰·貝爾格雷佛在談到產生腐敗的根源時,概括了一個公式:C=M+(D-A),即Corruption (腐敗)=Monopoly (壟斷)+[Discretion (暗箱操作)-Accountability(公眾參與)]。
這個國家也正是從“限制權力并確保權力的公開透明運行,同時,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實施廣泛而嚴密的監督”出發,來遏制腐敗的。在體制機制上,主要著力于“制度籠子”的構建,達到“關進”權力的效果。
新西蘭從198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把過去側重于循規蹈矩、上下分明的“公共行政”模式,轉變為側重于工作成效和自主管理的“公共管理”模式。政府部門設立首席執行官,執掌具體事務,并向部長負責。政府管理體制的革新,精簡了機構,強化了績效責任,且將政府相當一部分的職能轉移或下放給半官方或民間的機構。最終,形成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架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是“小而精”的建制,只負責提供交通、住房、供水、供電等公共服務,且只扮演政策統籌和調控角色,不再涉足具體運作。管理體制的革新,使政府的管理范圍和權限都十分有限,從而避免了政府擁有壟斷性的權力。
即便對這有限的權力,新西蘭也通過健全的法律把它關進了“制度籠子”。1982年《政府信息法》規定,除涉及國家機密,政府所有事情都必須公開。尤其是,決策徹底公開透明。政府在制定、修訂法律,出臺某項政策或決定某項工程前,必須將有關草案、背景和相關情況向社會公布。
不僅政府的運作高度透明,嚴密監督政府的議會,也公開透明,它的所有正式會議都對公眾開放,議員發言通過廣播、電視等同步向全國播出。
預算制度也是關鍵的“制度籠子”之一。根據1989年《公共財政法》,議會的每筆撥款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并按部門向公眾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所需的費用計算,且以應收應付制為基礎加以核算。同時,議會撥款沒有預算外支出。更新資產,必須首先從本部門的資金中支出,不夠,才能申請議會增加撥款。議會如此嚴格地監督政府預算的執行,不僅使政府使用納稅人的錢完全透明,還能全面考核政府部門預算執行的目標及績效。
獨立監督,立體監督
新西蘭設有獨立的反腐敗機構,主要有議會行政監察專員公署、審計署和反重大欺詐局。1962年成立的議會行政監察專員公署,它的任何“動作”政府都無權干預,更不隨政府的更迭而更迭。行政監察專員每年都要多次到地方巡視,巡視前還通過媒體廣而告之,接受公眾投訴并進行調查。它也明確重點監督對象,即警察署、移民局、事務辦這樣的重要部門、重要崗位。辦案的客觀、公正性和良好的工作效率,使行政監察專員公署擁有相當的公信力。
新西蘭對媒體的輿論監督“呵護有加”。該國媒體自成體系,往往扮演反對黨的角色,與政府“對著干”。常有專職記者整天盯著政府,發現問題,就窮追不舍。因此,政府官員對輿論都非常在意,每天早上必先瀏覽當天報紙的頭版,因為頭版的內容基本是揭露問題的批評性報道,如果官員上了頭版,那就“情況不妙”,一般情況下就得乖乖申請辭職。
新西蘭還對民眾的監督制定了保護制度。民眾有權隨時舉報上至總理下至普通公務人員的違規違法行為,證據不足也可舉報,沒有誣陷罪之說。因此,民眾的舉報熱情十分高漲。
公務員腐敗成本高昂
新西蘭在公務員管理體制和隊伍建設上,同樣重視制度的作用,在隊伍建設上主要有《國家部門法》和《雇傭關系法》,在廉政建設上主要有《公務員行為準則》。
新西蘭設有獨立于政府的國家服務委員會,負責招聘公務人員,包括政府部門的首席執行官。國家服務委員會向社會公開招聘時,用人單位不得參與招聘。同時,由部門首席執行官負責管理本部門的所有人、財、物,代表政府與本部門的公務員簽訂雇傭合同,確定完成本部門任務和工作所適宜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模式,由此,與部長形成權力制衡。
公務員在工作中若出現責任事故或考評不合格,一般都會辭職或遭解聘。
《公務員行為準則》強調“敬業、廉潔和政治中立”三大原則,把促進團結和與不正之風作斗爭列為公務員的道德規范。同時,設有“避免利益沖突或影響廉政”的條款。
在新西蘭,只要涉嫌利益沖突,下臺是“沒商量”的事。國會議長僅僅因停車被罰然后用國會的一紙信箋陳述原委,就被看作利用公權影響私事,最終辭職。
同時,新西蘭雖然實行高薪,但對官員的待遇享受,作出了嚴格規定。政府總理和部長中只有少數可以住在政府官邸,其余部長或住在私宅或住在由政府租用的公寓。總理因公出訪,多數情況下只能乘搭航空公司的飛機,隨行人員也被嚴格限制。政府各部基本沒有公務車輛,首席執行官及其副手也沒有專車,最多有一個作為職位待遇的免費車位。官員外出辦事或出差都得乘坐公共汽車或私車,車費隨后報銷。年薪,從總理到各部部長也都公開透明,若要加薪,須在媒體公布,以接受公眾對其收入的監督。
在新西蘭,對腐敗行為的處罰,常常是紀律、刑事和經濟處罰三管齊下,使當事官員有切膚之痛,且要痛入骨髓,悔恨終生。如果受到處罰,此人便失去養老金等政府福利,在社會上也被人瞧不起,更很少再有人雇用。腐敗成本高昂,官員一般不敢輕易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