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瓦 / 文
底特律“破產”了!
汽車城市底特律慢慢變空成為“鬼城”,乃至被福布斯雜志評為“美國最悲慘的城市”,我們都曾聽說。沒想到的是,居然“破產”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產業轉移也不是一天之內完成的。不得不說,底特律成了城市轉型失敗的樣板。
底特律因汽車而興。當年福特汽車在此起家,著名的魯日汽車廠廠區綿延1100英畝,從鐵砂原料進廠,33小時后汽車成品即可下線。1908年在底特律北面籌建的通用汽車公司,因其開創“分散經營,協調控制”管理模式,不久后就趕上了福特,成為全球汽車之最。1925年,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也在底特律成立。至此,美國三大汽車企業總部全部集聚在此。底特律全城80%以上人口直接或間接以汽車工業為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汽車而興的底特律,也因汽車而衰。過度依賴單一汽車制造業,造成城市財政收入來源單一。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隨著日本車企的蠶食,德國、韓國車企的跟進,大批失去工作或是感到生活艱難的人們先后離開底特律。為了留住居民,底特律舉債興建了一大批城市更新項目,包括50萬平方米建筑群的文藝復興中心,“人民運載”捷運,商務中心、大型公寓、喬路易體育館等等。然而,由于產業的單一化和空心化,留在底特律的納稅人越來越少,城市環境也日益惡化。2008年金融危機一來,更是人去樓空。
底特律的破產,原因種種。給我們的一個最重要的啟示是,城市的轉型,必須注重質量。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城市發展的核心支撐,是產業發展和有效就業,而不是空心化、單一化。面對時代的變化,我們要勇于變革,以變應變,使產業、城市、經濟和社會得到協調發展。
事實上,美國也不乏成功轉型的城市。“世界鋼都”匹茲堡就從傳統老工業基地一躍而為綠色發展科技文化之城,吸引了300多家跨國公司進駐。
事在人為,上海也正處在城市轉型的關鍵期,正面臨著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全球科技創新環境的革命性變化,面臨著由此帶來的企業價值創造和分布式經濟發展方式所帶來的質變。如何以此為契機,驅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城市質量競爭力,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讓生活更美好,也是時代賦予上海質量人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