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駿 / 文

2012年6月2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強制性的國家標準GB28480—2012《飾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規定》,并要求于2013年5月1日開始實施。
下面談談學習標準獲得的信息。
1)飾品包括首飾和擺件。首飾指供人佩戴的裝飾品,包括耳環、項鏈、腕飾以及胸針、領帶夾、皮帶扣等;擺件是指裝飾室內壞境的飾物。
2)標準所適用的飾品材質為金屬材質(不包括貴金屬材質)與其他材質(如紡織品和皮革,不包括珠寶玉石)。
3)有害元素,為飾品使用過程中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或危害環境的化學元素的統稱。主要指鎳(Ni)、砷(As)、鎘(Cd)、鉻(Cr)、鉛(Pb)、汞(Hg)、銻(Sb)、鋇(Ba)及硒(Se)等。
4)總含量。某種元素或物質的質量占該材料或部件總質量的比例,用mg/kg表示。
5)溶出量。在規定的溶劑和條件下,經溶解一定時間后,某種元素或物質溶解到溶劑中的質量占該材料或部件總質量的比例,用mg/kg表示。
6)兒童首飾。供14歲及14歲以下兒童佩戴的首飾稱之為兒童首飾。
1)鎳(Ni)元素的限量
(1)用于耳朵或人體的任何其他部位穿孔,在穿孔傷口愈合過程中摘除或保留的制品,其鎳釋放量必須小于0.2微克/(厘米2?周)。
(2)與人體皮膚長期接觸的制品,如:耳環;項鏈、手鐲、手鏈、腳鏈、戒指;手表表殼、表鏈、表扣;按扣、搭扣、鉚釘、拉鏈和金屬標牌(如果不是釘在衣服上),這些制品與皮膚長期接觸部分的鎳釋放量必須小于0.5微克/(厘米2?周)。
(3)與人體長期接觸的制品如表面有鍍層,其鍍層必須保證與皮膚長期接觸部分在正常使用的兩年內,鎳釋放量小于0.5微克/(厘米2?周)。
2)金屬材質(不包括貴金屬)制成的飾品或飾品部件應符合表1要求。
3)兒童首飾中
(1)有害元素總含量的最大限量(見表2)。
(2)有害元素溶出量的最大限量(見表3)。
兒童首飾應在標簽或其他標識物中予以明示。
2008年12月3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首飾 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強制性國家標準GB11887—2008指出,貴金屬及其合金首飾中所含元素不得對人體健康有害。
1)首飾中鉛、汞、鎘、六價鉻、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都必須小于1‰。
2)含鎳首飾應符合規定(內容全文同GB28480—2012)。
至此,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先后發布了較完整的有關飾品中有害元素含量的規定,涉及到貴金屬、金屬及其他材料如紡織品、皮制品等。標準對限制首飾材質對人體健康的傷害作了法規上的制約。

表1 飾品中有害元素總含量的最大限量

表2 兒童首飾中有害元素總含量的最大限量

表3 兒童首飾中有害元素溶出量的最大限量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生活豐富,佩戴首飾已習以為常,可以這樣說,今大部分女性都至少擁有一條金或者鉑金項鏈及一枚戒指,不少男性公民也開始戴起了金或鉑金項鏈及戒指。佩戴首飾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然而,我們冷靜思考過沒有,項鏈或戒指與人的皮膚密切接觸,人體皮膚的汗液,浸潤著金屬或貴金屬首飾,溶出了某些元素,這些溶出元素通過皮膚浸入人體,進入血液中,危害了人體的健康。
如六價的鉻離子進入人體,首先會產生皮炎和濕疹,進一步吸入會致腎和肝的損傷,胃的痙攣。
鉛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會對神經、造血、消化、心血管以及內分泌系統造成傷害,尤其兒童飾品中若總鉛含量高,會造成兒童血鉛超標引起多動癥、躁狂癥等。
鎘離子進入人體,會引起腎、肝功能傷害。
鎳離子進入人體,會引起過敏反應,使皮膚局部發紅,甚至潰爛,嚴重的誘發鼻咽癌、肺癌等。
國家發布了強制標準,對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有個制約。我們使用者也需要掌握一些安全使用首飾的知識,尤其使用兒童首飾時,需購買品牌商品,了解商品特征,在皮膚干凈狀況下使用,產生汗液,需馬上清洗干凈,皮膚有破損,需取下首飾,確保兒童安全佩戴。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