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飛
(勝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開發公司,山東東營 257100)
勞動關系的平衡點::企業與職工共發展、同受益
唐學飛
(勝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開發公司,山東東營 257100)
企業要發展,職工要體面地勞動和有尊嚴地生活,這是每個企業和職工的共同目標理想。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利益已成為凝聚社會最主要的粘合劑,職工和企業的關系是利益基本一致又存有矛盾的關系。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問題的和諧,即企業和員工是共生、共贏和共長的利益關系。企業對員工負責,員工才會對企業負責。因此,企業應該依法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充分激發員工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廣大員工更好地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實現企業與員工同步可持續發展。
勞動關系;企業發展;職工利益;和諧社會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從事勞動而結成的社會關系。從法律意義上講,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需要提供勞動報酬;二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企業所需的勞動,二者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的今天,尋找這種權利義務關系的平衡點是解決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難度可想而知。正如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媒學教授鮑威爾所說,這里存在一個兩難的選擇——工資過高會削弱企業的成本優勢,工資太低則與體面勞動尊嚴生活的方向相悖,而找到兩者平衡點,堪稱一個可比肩諾貝爾經濟學獎水平的難題。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勞動者通過勞動創造了一切社會財富,沒有高效的勞動便沒有繁榮的經濟;同時勞動者也在分享著勞動成果,沒有充足的成果來維持生計也不會有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勞動關系是經濟關系中最為關鍵的環節,而和諧社會是以勞動關系為基礎的,勞動關系不穩定、不和諧,經濟問題會演變成為社會政治問題,社會和諧無異于沙上建塔。縱觀世界各國,當出現失業過多等難以維持生計的現象時,必然產生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以致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社會的動蕩和不安定。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利益已成為凝聚社會最主要的粘合劑,職工和企業的關系也不能不成為利益對立統一的關系。曾經引人注目的北京三環相模新技術有限公司兼職工會主席唐小東被解職一案、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等事件,在引起媒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同時,更啟發人們對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渴望與思考。近十年來,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中國的勞動爭議案件也以大體上40%的速度遞增。這和GDP8%左右的增長幅度相比形成巨大反差,不得不使人產生關于中國社會進步質量的思考。
勞動爭議案件的多寡說明了勞動關系的穩定狀況,勞動爭議案件的增多反映了勞資矛盾的加劇,中國工會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必須看到,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還比較嚴重,導致一些企業勞動關系矛盾激化,勞動爭議和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已經成為影響職工隊伍團結穩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已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等亟待解決的最基礎性的工作。
勞動關系作為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勞動力使用者之間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改革開放30年,使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關系呈現出多樣化、市場化、復雜化的態勢。企業雖然在勞動關系的調整過程中積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但仍處于摸索階段,所以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背離和諧勞動關系的現象。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員工福利增長緩慢,收入差距過于拉大,超時加班超強度工作,勞動生活環境惡劣,人事勞動管理制度粗放,甚至少數企業惡意拖欠員工薪酬等等,使得這些企業的員工在勞動關系中居于劣勢地位。二是企業由于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員工的利益訴求得不到及時充分的表達,部分員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不強,在維權中動輒出現非理性行為,給企業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和諧首先是社會關系的和諧。而勞動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其狀況成為社會是否和諧的晴雨表。從某種意義上說,和諧勞動關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而社會和諧又是勞動關系和諧的體現與保證。因此,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首先要找到企業與員工在勞動關系中的利益平衡點。
歸結到勞動關系的本質上,勞動者一方要提供給企業合理的勞動成果;企業一方要支付給勞動者合理的報酬和待遇。就像是一棵大樹,企業是偉岸的軀干和茂盛的枝葉,職工就是為枝葉提供養分的根系。根系越發達,汲取的養分就越多,同樣輸送給枝葉的養分也就越多;反過來,枝葉越茂盛,通過光合作用所獲取的能量也越多,最后的落葉歸根也就更能顯示枝葉報答的情義。勝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近兩年取得的成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去年物探公司在“東部老區保衛戰、西部新區進攻戰”兩大主戰場和國際戰場中高奏凱歌,使公司總收入再創歷史新高。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全體物探職工的盡職盡責,以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在野外勘探一線發揚“亮劍”精神攻堅啃硬,因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公司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不忘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人人盡責、人人有份”,讓每一名物探職工真正享受公司的發展成果。分享發展成果既然人人有份,就必須在分享中找到和諧(亦即和諧的勞動關系),在分享中找到共鳴(亦即共鳴的勞動關系)。雖然有些地方還存在不足,但是企業發展依靠職工、企業發展為了職工、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的原則符合雙方的選擇,一定程度上開創了和諧物探的良好局面。
職工對分享發展成果的真實感受,來自自己的付出與得到與他人的付出與得到之間的雙向動態的比較。要在分享中找到和諧,就要在職工的期待和獲得之間找到一個多層次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是在“人人盡責”與“人人有份”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中才得以維系的。就像一個蹺蹺板,成績是蹺板,企業與職工是兩個參與者,要在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就必須選擇合適的支點位置。當企業取得更大成績時,必須把更多的成果分享給職工,這才能繼續保持平衡,反之亦然,這個支點就是勞動關系的平衡點。按照“職工歡迎并自愿接受、企業歡迎并能承受”這一原則:一方面,“人人有份”并不意味著每個人、每個群體所獲得的利益是相等的,而是有一定差別的。這種差異性分享避免了平均,是公平分享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人人有份”的差別是要有限度的,必須符合企業共同價值觀念,不能有偏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和員工是共生、共贏和共長的關系。企業對員工負責,員工才會對企業負責。如果員工喜愛企業,愿意在企業長久工作,那員工便有了家的感覺。任何一個企業,如果員工們能真正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那么企業員工共同的愿望和所有的努力,便是推動企業發展、實現企業目標的動力源泉之所在。因此,企業應該依法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充分激發員工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廣大員工更大程度地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實現企業與員工同步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員工應樹立企業利益共同體觀念,明白沒有企業就沒有就業,企業的存在是員工利益的最終保障這個道理,從而強化責任感,加強學習,提高技能,愛崗敬業。
總之,要根本解決和諧勞動關系的問題,需要企業和職工共同努力,需要企業不斷發展和壯大。同時,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歸根結底也要依靠發展企業經濟總量、創造更多的效益來解決,即共發展、同受益。
[1]陳蕓,謝登科,陳芳.讓勞動者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EB/OL].新華網,2010-06-06.
[2]構建和諧勞動關系[N].中華工商時報,2010-08-02.
(責任編輯:王友才)
F249.26
A
1008—6153(2013)01—0030—02
2012-11-07
唐學飛(1972-),男,江蘇淮安人,大學學歷,勝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開發公司工會勞動爭議調解辦公室主任,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