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晶,劉巖松
(1.濟南大學酒店管理學院,山東濟南250022;2.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構建全程化就業指導服務模式提升大學生就業力
路晶1,劉巖松2
(1.濟南大學酒店管理學院,山東濟南250022;2.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山東濟南 250100)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更是一個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當前高校就業服務工作應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德育工程為重點,以學風建設為基礎,以隊伍建設為保障,積極搭建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升的平臺,努力構建全程化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促進畢業生就業。
就業力;全程化;就業服務
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教育、管理、指導、服務四位一體的模式,重點突出為學生全方位服務的功能,學生是服務的重點對象,搭建平臺是服務的主要內容,促進畢業生就業是服務的目標和效果體現。充分發揮學生工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服務育人職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積極為學生搭建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兩支隊伍,即輔導員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他們是實施教育、管理、指導、服務四位一體模式的有力抓手,因此,只有抓好這三支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才能形成學生管理的集團軍,才能推進學生工作的深入開展。
1、輔導員隊伍建設
學校應緊密結合學生工作實際和輔導員工作特點,著重抓好輔導員隊伍建設,凝練團隊精神,鑄造和諧團隊。大力加強輔導員隊伍的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轉變工作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由“保姆型”轉變為“引導型”,由“事務型”轉變為“服務型”,由要求學生去做到引導學生去做,由告訴學生怎么做到教會學生如何做,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2、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學生干部是廣大青年學生中的骨干,能夠較好地發揮先鋒模范和示范帶頭作用,是優良學風建設的生力軍。建設好學生干部隊伍,對于促進學生工作的有效開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此,應結合學生實際,嚴格把好學生干部選拔關,搭建發展平臺,加大學生干部的培養力度,完善學生干部的管理、考核機制,對這支隊伍進行耐心教育、用心指導、細心培養,精心打造了一支“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學生干部隊伍。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產品,產品能否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決定于產品的市場定位與培養質量。在就業形勢嚴峻,競爭意識越來越凸顯的形勢下,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下,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業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應緊緊圍繞學生全面發展的內涵要求,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升的平臺。
1、學習能力提升平臺
學習能力是一個系統的闡述,不是簡單的學會知識,學好知識,針對學習能力的內涵,通過經常開展學習方法經驗交流、英語四六級備考交流會、知名專家學者講座、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力,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開展學習預警、問題學生誡勉談話,教育幫助他們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目標,遠離不良環境影響;通過開展學科競賽、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增強學生知識遷移和不斷創新的能力;通過開展優秀典型報告會、樹優良學風表彰大會等活動發揮榜樣育人,典型示范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系列誠信教育,嚴抓考風考紀,樹立學生的誠信意識。
2、綜合能力提升平臺
學校應積極利用各級學生組織,以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引導和服務職能,以學生自我鍛煉、自我培養為主,為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搭建平臺和創造空間,充分相信學生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追求的愿望,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調整,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潛力,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能力。鍛煉學生在人際交往、組織管理、開拓創新、勇于實踐、團隊精神及責任感、自信心、堅強毅力等方面的能力。學校還需緊密結合專業特點,不斷擴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服務聯系點,為學生開創鍛煉空間。學院還鼓勵學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塑造品格和鍛煉能力。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發揮專業優勢,致力于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重點突破,整體升級的戰略,在低年級中以培養興趣為主,以學生組織為依托,大力營造科技創新的氛圍;在高年級中以培育精品為主,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加強以“挑戰杯”為龍頭的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提高參與率和作品質量。
目前,大多數學校堅持因勢利導、搭建平臺的方針,形成多體系支持的學生科技創新框架結構。即“組織支持”、“資金支持”、“賽事支持”、“技術支持”、“場所支持”、“政策支持”。具體體現在(1)成立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全面負責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形成了領導親自抓、親自指導,帶動教師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局面;(2)以科技創新立項資助、SRT項目資助等為依托,多方籌措資金用于資助學生進行創新專項研究以及科技作品研究;(3)依托“挑戰杯”等競賽,為學生科技作品搭建成果產出平臺;(4)成立由專業教師構成的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團隊,為學生提供全程技術支持;(5)制定學生和教師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激勵政策,促使廣大教師踴躍投入到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來。
1、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學生工作理念,將就業指導工作前移,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的就業指導工作;(1)在就業工作中貫穿系列教育活動,如專業思想教育、創業教育、誠信教育等,幫助學生準確定位,合理規劃,了解專業及其社會需求,端正擇業態度,樹立自信心等;(2)積極搭建平臺,全方位全過程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用人單位需要的綜合素質高的可靠頂用之才。
2、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建立用人單位數據庫,掌握單位情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加大合作力度,努力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1)定期走訪用人單位,定期邀請用人單位的領導來校座談,拉近校企、校地關系,增進雙方友誼;(2)聘請用人單位的領導擔任兼職教授、導師、發展顧問等,與地方和企事業單位掛牌設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3)充分挖掘校友和專業教師的社會資源,努力開拓就業市場。
總之,就業服務體系的建立,理念是前提,指導是關鍵,制度是保障,缺一不可。“以學生為本”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思想,“搭建平臺”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內容,“促進就業”是前二者的目標,“隊伍建設”是實現工作目標的有力保證。
[1][美]Robert D Lock.把握你的職業發展方向[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2]吳紅波.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實務[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3]傅進軍.大學生就業力促進與職業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高橋,葛海燕.大學生涯與職業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周其洪,王興權.起航—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馬銀華)
本文為濟南大學2011年學生工作科研項目“大學生就業力提升體系研究”(項目編號:XG11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647.3
A
1008—6153(2013)01—0140—02
2012-11-09
路晶(1982-),女,山東濟南人,管理學碩士,濟南大學酒店管理學院團委書記,講師。劉巖松(1982-),男,山東濟南人,通信工程碩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