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科學精神與十七世紀英國散文風格的形成

2013-04-11 06:37:15顏紅菲
湖北社會科學 2013年2期
關鍵詞:英國科學語言

顏紅菲

(南京工程學院 外語系,江蘇 南京 211167)

英國現代散文產生并形成于16世紀到17世紀末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是與宗教改革、民族國家形成和資產階級革命這樣一個復雜動蕩的歷史時期同步前進的。16世紀英國散文講究文藻華麗,鋪張點綴,適合宮廷貴族的口味。如黎里的《尤里弗斯》,充滿了各類比喻和典故,句法上講究對仗,音律鏗鏘,寫的花團錦繡,為當時的貴婦小姐競相傳抄。但到了17世紀,一種新的散文文體開始出現,這種新文體強調語言樸實明晰,行文講求邏輯條理,反對過分的修辭和語言雕飾,要求言之有物,文質相符,以適應新興資產階級求新務實的精神。這一文體風格在十七世紀中后期逐步形成,成為英國散文的重要特征和主要風格。

從文學的發展演進來說,一種新的文體的形成,不僅僅產生于文學內部,受內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它更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與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大變革密切相關,甚至直接由時代所催生。17世紀所形成的這類新型文體,與當時歷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它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多層次的,是歷史合力的結果。當時的眾多歷史事件都參與生成了英國現代散文的形成。如1611年欽定版《圣經》的翻譯;法國隨筆的引進;西塞羅文體風格與塞內加文體風格之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引發的大量辯論及各種小冊子;倫敦咖啡館人們議論時政世風的絕妙生動的生活語言;資本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民族國家的進一步鞏固;英語語言的進一步完善等都對這類新型散文的出現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但其中籠罩在英國十七世紀上空的科學精神對英國散文的變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①定義選用了百度百科對科學精神的解釋。維基對科學精神的定義為:科學精神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并貫穿于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將科學精神限定在科學領域的范疇之中,忽視了歷史性和社會性意義。百度將科學精神從科學領域擴展到大眾意識形態,并從認識論、社會關系、價值觀三個層次對科學精神進行闡釋,更加符合科學精神的本質。也就是說,科學精神的實質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并貫穿于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活動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十七世紀的科學精神是那個時代政治、文化、經濟共同作用的產物,并深入到大眾意識的深層,成為時代的主流思想。

十七世紀的英國是一個產生了牛頓、波義耳、胡克、哈維等天才的群星璀璨的科學時代。1600年,吉爾伯特的《磁石論》作為近代科學的第一部偉大著作在英國出版,是英國科學史的里程碑事件;英國皇家學會在1660年成立,標志著科學的社會建制化的開始;1687年牛頓的巨著《自然科學的哲學原理》出版,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可以毫不夸張的說,17世紀英國在科學技術上的發展不僅是走在世界最前列,而且為近現代科學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奠定了基礎,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標桿。為什么科學研究在17世紀如此地蔚然成風,成為時代風貌呢?和新型散文的形成一樣,任何一種時代風尚的形成都不是單方面因素可以決定的。科學研究在17世紀的蔚然成風也是多方面原因所蘊育而成:“更合乎情理的解釋應該從各種社會學狀況的結合中,從種種道德的、宗教的、美學的、經濟的以及政治的條件的結合中去尋找,這種結合傾向于把該時代的天才們的注意力集聚在一些特定的探究領域。”[1](p7)只有充分理解科學研究在十七世紀英國社會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學精神是如何適應新興資產階級發展的要求、如何適應英格蘭民族國家的鞏固、如何逐漸地滲入英國民眾的意識深層,才能理解為什么科學精神能夠對新型散文的形成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科學精神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濫觴。文藝復興把人從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人們關注世界的視角發生了改變,開始把目光從彼岸世界轉移到此岸世界。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被重新定義,這種視角的改變使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人文主義者們表現出嶄新的對自然的興趣,解釋自然界的神秘、發現自然界的規律成為了解自身和所置身于其中的世界的重要手段。在這一時期,人們開始嘗試用理性的眼光觀察世俗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探求人生哲理,探求人與自然的關系;到了英國,特別是17世紀,英國人從意大利人那里接過了科學啟蒙的火炬。英國科學家們逐漸將知識觀與中世紀的啟示觀相分離,努力用科學實驗和科學觀察的方法來研究自然現象,從而擺脫宗教權威和教會的控制,因此催發了近代科學的產生。培根在他的烏托邦著作《新大西島》里,描述了一個與柏拉圖《蒂邁歐篇》中的大西島完全不同的理想國度。在培根的理想王國里,統治國家的不再是哲學家或貴族,而是富于理性精神的科學家;島上最輝煌的建筑不是教堂,而是代表著智慧的所羅門宮殿。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可以說是當時思想界的共識。科學精神發源于文藝復興,在十七世紀的英國再次達到它的頂峰,它所包含的崇尚探索、相信理性、質疑權威的精神成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宗教蒙昧的重要武器。

其次,究其文化因素,英國的清教思想是科學精神得以彰顯的重要原因。據統計,當時清教徒科學家在科學界中占優勢地位,17世紀下半世紀成立的皇家學會中的清教主義者占大多數,當時甚至還有一部分清教徒到美國新英格蘭去發展新科學。開創近代科學里程碑的牛頓、波義耳都是清教徒。所有這些,都證明了清教主義與科學技術興趣的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探討這種關系的根源可以從清教倫理中得到發現。一是清教倫理認為,贊美上帝就是人在世界的目的和任務,只有通過艱苦勞作,積累經驗和財富,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成為上帝的選民,服務上帝,完成對上帝的贊美。科學成果的運用能改造自然,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是上帝對人類的恩典。正是這一信念,給了科學家們戰勝任何困難和面對各種責難和挑戰的勇氣。因此,清教對科學活動表現出積極贊許的態度。二是清教思想中的禁欲主義和苦行主義也是人們投入科學活動的重要原因。清教徒有關選民的思想認為人只有通過在個人職業中的刻苦勞作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只有刻苦拼命地勞作,才能避免各種邪惡的誘惑,沒有什么活動比科學探索更需要堅持不懈的勞作,更能最大限度地造福人類。因此,孜孜不倦地挖掘大自然深藏的財富和探求大自然蘊含的規律,正是禁欲主義所贊許的行為。這些贊許并不僅僅體現在對科學的寬容上,而且體現在科學家的生活態度中。如波義耳把實驗科學本身當作一種宗教事業,他還捐出大筆款項供翻譯《圣經》之用;牛頓始終堅信自己的活動證明了上帝的偉大,他晚年則專注于神學的研究。三是清教思想中的理性精神在科學活動中得到了大力的張揚,成為科學精神的核心之一。清教徒反對教會的權威,甚至拒絕去教堂,對他們來說唯一的真理就是《圣經》,憑借上帝給予的理性,自己通過閱讀《圣經》把握真理。從清教思想抽離出來的理性精神表現為對經驗材料的理性思考,從屬和輔助于經驗主義。因此,“在清教倫理中居十分顯著位置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結合,構成了近代科學的精神實質。”[1](p135)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結合,促進了實驗的興起,而整個近代科學正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之上的。清教主義與科學精神相容,在社會上形成了尊重科學的氣氛,吸引了大量的精英天才們從事科學實驗活動,促進了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可以說:“17世紀英國的文化土壤對于科學的成長與傳播是特別肥沃的。 ”[1](p357)

再次,從政治經濟上來看。政治上,科學精神所倡導的崇尚理性、務實創新、質疑權威的精神是資產階級反抗封建專制的有力武器。17世紀的英國社會歷史,清教徒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平時所說的發生在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叫清教革命,科學精神在革命的清教徒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在政權組織上,洛克的《政府論》最先提出了“三權分立”的設想,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建構的基礎,這一設想是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相結合的產物。經濟上,資本主義對科學研究更是大力倡導的。事實上,當時英國從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國王、達官貴人到社會名流、包括社會各屆精英,都對科學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查理二世甚至有自己的實驗室,他對航海術很有興趣,并設置了皇家天文官的職位,因為航海術和天文學都與英國海外商業競爭密切相關。國王的興趣也成為當時英國宮廷富人中所流行的風尚:羅伯特親王、白金漢公爵等都直接間接地參與科學活動。1662年,以提倡科學為職責的英國皇家學會得到查理二世親頒的皇家特許證,可以使用皇室紋章,當時政府對科學的重視可見一斑。1688年的英國“光榮革命”,推翻了查理二世的統治,實施君主立憲,大大增加了國會的權利,建立了由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聯合執政的政府。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和鞏固,為經濟的飛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更加成為資產階級關注的中心。科學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正如恩格斯所概括的:“與資本主義發展繁榮的同時,科學也大踏步地成長起來了,天文學、機械學、物理學、解剖學和生理學方面的研究都復興起來了。資產階級為了發展它的工業,需要一個研究物體屬性和自然力表現形態的科學。”[2](p104)

十七世紀科學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科學家是令人敬仰的頭銜,皇家學院是官方的學術機構,他們不僅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而且掌控著社會的權力話語。科學精神所倡導的崇尚理性、務實創新、質疑權威的精神和人文精神一起塑造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意識形態話語,共同規定著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的發展軌跡。

新的科技成果需要發表,需要得以傳播和接受,這樣才能被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中去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無論是論文著述還是講演授課都首先涉及到語言表述的問題。科學的描述強調語言的精確性和準確性,科學知識的傳播與普及需要明白暢曉的民族語言。這一切的當務之急就是對當時英語語言進行改進與完善。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文藝復興以前的英國歷史中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英語在中世紀是平民日常生活用語。宮廷貴族以說法語為時尚,學者論文以拉丁文寫作為正宗,英語則是下里巴人的民間語言。到了十四世紀這一狀況才有所改變,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英語開始取代法語。到了十五世紀末更為普遍,人口中識字的比例增大,同時由于民族意識的強化,英語成了議會的下院和王室法律顧問團的工作語言,但文獻資料依然為拉丁文和法文。十六世紀英語語言經歷一個發展的高潮,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戲劇和詩歌,以廷代爾為代表的宗教經典翻譯,以培根為代表的學者著述,對英語的發展完善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使新詞匯大量增加,使語法更加現代化,使英語的表現力更豐富,具有了民族標準語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但作為一門成熟的語言,英語仍然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夸張鋪飾似的語言所呈現出的強烈的巴洛克風格,顯然不適合十七世紀風行的科學務實精神和風雨動蕩的國內時勢。再者,自然科學作為一門新的學科的出現,客觀上也要求擁有自己所屬的專有詞匯和表達方式,當時的英語明顯地不能適應這一要求,導致一些重要的學術著作依然不得不用拉丁文寫作。在這種背景下,談及英語改良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在社會上達成一種共識,促使了科學家和文人學者們在自覺意義上的對英語語言的改造。1664年,以“增進自然知識”為宗旨的英國皇家學會籌備了英語改良委員會,學會決定所有討論和議題最后都用英語發表。英語改良委員會對語言改革提出了具體的要求:1、編制英語語法;2、拼法革新,尤其省掉多余的字母;3、編成一部英語詞典,采納純粹英語的單詞;4、專門名詞、外來詞、方言等詞匯的編訂;5、翻譯希臘羅馬名著,乃至歐洲近代各國作品,作為優美文體的借鑒。[3]在這種氣氛下,數學家瓦里斯寫了《英語語法》一書,該書雖然援用舊習以拉丁文寫成,但卻是強調擺脫拉丁語言對英語的影響,根據英語語言的自身實際,書寫符合表達的句子。一些自然科學家們開始從事對民間諺語和方言的搜集,開始為各類動植物進行嚴格的科學命名,豐富和完善了英語語言詞匯。當時引人注目的語言著作還有清教徒牧師威爾金斯的《論建立真正的字母和建立哲學的語言》。在這篇很長的關于語言改革專著中,他強調采用樸素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他甚至設想了一門可以世界通用的語言,使語言的表達能像數學符號一樣的精確、抽象和有規律。這本書涉及語言的起源、科學正名和語法關系等問題,是當時語言研究的一本力作。[4]在這些具有號召力的杰出人士的帶領下,語言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語言變革成為時代的潮流,學者們以嚴肅的科學態度研究語言,探討語言的實際運用問題,并將這種改革精神注入到他們的實際寫作中去。

對語言的變革必然會發展到對論文寫作時的文體的要求,也自然極大地影響了散文的文體風格。十六世紀英國盛行的是繁復華麗,精雕細琢的文風,文人們喜好用各類修辭,明暗喻將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層層渲染,往往導致浮夸不實的文風,重形式輕內容,重模仿輕思想。培根對于當時文風的流弊曾作出批評:“……人們開始更多追求的是文字而不是內容;他們更多追求的是優美的措詞,流暢利落的句子,音調和諧的行段,以及詞藻比喻的變化和潤色,而不是內容充足,題材得當,論證中肯,創造豐富或是判斷深刻。”[5](p29)

這一文風除了受到培根的批評之外,當時國內的西塞羅與塞內加風格之爭也強化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①西塞羅是古羅馬著名的演說家修辭家,他的文章句式冗長繁復、結構嚴謹、音調鏗鏘、層次分明、往往到句子最末尾作者的意思才見分曉,形成一種富麗堂皇的特色,被稱為西塞羅句式,其氣派與宮廷皇室講究禮儀形式、貴族做派的風氣相適應。所以這種冗長富于修辭的文體廣受十六世紀文人的青睞,成為風行一時的文體。相比較而言,塞內加風格的句子就陳述簡短,直截了當得多,與英語口語短句相連、平易明了風格更加接近,因此有很強的實用性。在十七世紀對這兩種文風優劣取舍產生了爭論。西塞羅和賽內加風格之爭表面上是文體風格之爭,本質上反映出十七世紀新興資產階級意識與傳統封建思想的差異與斗爭。到了十七世紀的清教徒與保皇黨人的辯論中,清教徒用各類宗教政治小冊子表達宗教思想,闡述政治理念,與天主教和保皇黨展開激烈的爭論。清教徒使用的便是塞內加似的短句,選擇英語的口語化表達方式,形成了犀利暢達、明白如話、據事直書的文風,在辯論中站了上風。這種文風對當時清教徒占絕大多數的英國科學家來說,影響是巨大的,而且他們的態度更加堅決徹底,對他們來說只要能把事情說得清晰明白就是好文章,沒有必要去討論什么風格問題。皇家學會對寫作文章的具體要求也反映了這樣的思想:“一種緊湊、樸素、自然的說話方式,正面表達,意思清楚,自然流利,一切盡量接近數學般的清楚,寧用工匠、鄉下人的語言,不用才子、學者的語言。 ”[6]

皇家科學家會員中有許多人擅長寫散文的。化學家波義耳的文體以簡易自然著稱。他反對把化學理論寫得枯燥乏味,而是力圖寫得清晰易懂,明白暢曉。博物學家約翰·黑的文章被選入英國的散文集里。牛頓和當時許多科學家一樣,自覺地進行英語語言的改革,曾對語音學和語言學等方面的問題做過認真的研究。他寫的英語散文,邏輯嚴謹、條理清晰,受到批評界的高度評價。還有如伊夫林,他有關林業的科學著作可謂見識平平,但他的《日記》卻是英國散文中的精品,敘事詳實、文筆精煉。將自己對文章寫作的要求完美地體現在這部《日記》里。

在實用精神的影響下,在培根對實用文章的倡導和他自身在隨筆寫作上的范例的影響下,加上皇家學會的積極倡導,英國散文的文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前所說,倡導英國文風的改革和進行文風改革的實踐,從十六世紀末一直持續到整個十七世紀。由于皇家學會在社會上的重要影響,他們的倡議不僅能夠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普遍認同,同時也具有官方命令的效力,可以說是掌握了雙重的權利話語。因此,部分學者甚至將1660年皇家學會成立列為新型散文形成的具體時間。這一劃分雖然有些生硬,但英國科學家們在社會上的巨大影響力由此也可見一斑。

科學家們把散文從舊的桎梏下解放出來,使散文成為實用的工具,成為交流思想、描情狀物的利器。然而僅就實用性而言,是不能造就好的散文的,必須有文學家的參與才能將科學家手里的應用文變為文學意義上的美文。在科學精神的影響下,當時眾多的有文學造詣的文人學者參加了散文的改良,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散文最終成為新的藝術形式,成為美文。以德萊頓為例,作為皇家學會的早期成員,以及英語改良委員會成員,他是在皇家學會的指導下進行英語語言改革的。德萊頓認真研究前輩作家的文章,對其中不規范的修辭和語法提出批評,甚至對前置詞的位置,名詞數的不當等小問題也作出修正的建議,目的在于使用英語語言的正確性和規范性。在具體散文寫作中,唯物主義者霍布斯、對科學興趣濃厚而文風大變的考利以及提羅松特主教對德萊頓散文的寫作影響頗大。霍布斯和培根一樣,在提倡唯物主義、實用哲學上與傳統的經院哲學相對抗,對英國科學界有很大的影響,皇家學會所倡導的散文文體直接間接地受他們思想的啟示。霍布斯哲學著作《利維坦》用嚴謹精煉的文筆寫成,在著作中他強調概念精確的重要性,他的文風雄健有力,長于推理,富于邏輯,修辭描寫不再作為文體華麗的裝飾,而是用于將思想闡釋的更加清晰。德萊頓受他的影響很大。同時,他也敬佩提羅松特主教的文風,不僅從提羅松特那里學習精密、樸素、不加修飾的語言,而且從他那里學會了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的文章組織方式。考利是德萊頓的前輩和所敬仰的人,考利受時代風尚的影響,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風也隨之大變,他的《隨筆集》直接師承蒙田的寫作風格,坦露個性,漫談人生,從容閑適,自然親切,德萊頓深受其影響。在眾多前輩和同仁的影響下,德萊頓的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散文一方面是明白清晰,精密正確,又樸素似日常語言,富于口語與對話風格;另一方面,作為文學家,他的散文又有很強的藝術性,不僅吸收了前期散文的優點,還增加了散文新風格的特色,感情真摯,于平易自然中透出嚴謹與智慧。他將抒情與說理相融寫出的《論戲劇詩》文論,是新散文的范例。德萊頓的風格,代表了新散文的風格。十八世紀的笛福、班揚、艾迪生和斯梯爾成為這類文風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

著名劇作家本·瓊生雖然不是皇家學會的成員,但他對文章的寫作要求卻與學會不謀而合。他在《論行文》中主張:“意思的表達貴乎自然而周到,但不蕪蔓。……同樣,內容須要簡約時,煉字煉句,極力收縮,也應值得贊許。因此,繁簡豐約,唯在得當。”[7]他的《發現集》承繼培根文風而趨于隨意漫談,增強了散文的議論性。另外,如威廉·康瓦立斯的《隨筆集》、坦普爾的《雜談集》、沃爾頓的《垂釣全書》,風格均與考利的《隨筆集》相似,行文簡潔典雅,親切隨意,開絮語體散文的先河。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論教育》雖然在句法上多用西塞羅句式,寫的氣勢磅礴,但在論辯性和明晰性上卻是發展了培根、瓊生論說文的,而且更富于個人激情。塞爾登的《席上談》語言精粹、貼切,風格簡潔、明晰,后世約翰遜和柯勒律治對其評價甚高。另外,還有皮爾斯的日記,記人敘事率真自然,栩栩如生地描繪出十七世紀一個國家官吏的真實生活和精神面貌。

總之,十七世紀的散文在科學精神的影響下,在文人學者的努力實踐中,從對語言改良到對文體風格提出具體的要求,一步步發展演變而來,最終適應社會的要求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十七世紀的英國散文,語法規則日益嚴密,拼寫方法日趨統一,語言中增加了口語化和近代化的詞匯,與從前的生僻、古語、雕飾和拉丁化的詞匯形成鮮明的對比。句子更加符合現代英語語法規范,不再為了表達的繁復華麗而隨意破壞語法。文體風格上追求樸素平易,明白清晰。議論講究邏輯嚴謹,敘事要求直截了當。任何浮夸拖沓、回旋繁復的手法都與當時科學實踐精神所要求的更精密的思想格格不入。上文提到的一些大家的經典散文,語言上吸收本民族的口語卻直而不肆,俗而能雅;思路上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文體上或樸素自然或簡潔雅致,既有嚴謹的法度,又有精湛的藝術,為英國后期散文風格創立了最高的典范。

體現科學精神的十七世紀散文蘊藏著許多深刻影響后世的重大發展。它的影響正如王佐良在《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散文》所談到的:說理文從霍布斯發展到洛克,而洛克撫育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其后果遠遠超越語言文學的范圍;隨意性抒情性散文發展為英國式的隨筆,孕育了十八世紀一大批隨筆作家,使十八世紀成為“散文的世紀”,使英國散文成為世界文學花園里的奇葩;笛福吸收十七世紀人物特寫風格,運用捕捉具體細節和說故事的本領,創建了近代現實主義小說。同時,吸收了所有上述特點,期刊文學在十八世紀蔚然成風,開創了現代意義的公共空間,造就了一批現代知識分子,為啟蒙運動搖旗吶喊。

的確,十七世紀的散文為所有的這些變化準備了條件。

[1][美]R·K·默頓.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M].范岱年,等,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選: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戴鎦齡.論科學實驗對近代英國散文風格形成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1963,(4).

[4]Willins John.An Essay Towards a Real Character,and a Philosophical Language[M].Bristol:Thoemmes Press,2002.

[5]培根.學術的促進[M].牛津克拉林敦出版社,1920.

[6]王佐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散文 [J].外國文學,1988,(4).

[7]本·瓊生.論行文(上)[M].高健,譯.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猜你喜歡
英國科學語言
英國的環保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英國圣誕節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科學
我有我語言
科學拔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久久伊人色|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视频|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91网址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亚洲成肉网|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线观看|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91九色国产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网站|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色噜噜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日韩在线网址|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门事件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永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乳|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日韩在线第三页| 精品久久蜜桃| 91视频区|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成人77777| 色综合天天综合|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国产伊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区|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久久五月天综合| 亚洲a免费|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