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歷程

2013-04-11 07:31:01花勇
湖北社會科學 2013年9期
關鍵詞:研究

花勇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1620)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歷程

花勇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1620)

國際政治社會學是國際關系領域的新興學科。近年來被國內外學者所關注和重視。國際政治社會學主要研究對象是國際政治和國際社會的互動,堅持社會本體論。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經歷了傳統時期、成長時期、壯大時期、成熟時期四個發展階段。國際政治社會學始終強調國際政治的社會內涵,突出政治權力的社會性,關注國際社會的擴展和演變。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成熟將為國際關系研究打開新的研究視界,為國際關系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國際政治社會學;國際社會;國際政治;社會本體論

國際政治社會學研究在國際關系研究中傳統悠久。迪艾爾·比格(Didier Bigo)和沃爾克(R.B.J.Walker)在《政治社會學與國際的問題》(Political soci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the International)一文中開門見山地提出,盡管政治社會學在多數國際關系理論中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但政治社會學的傳統并沒有被排除于國際關系研究領域之外,對國際問題研究意義重大。[1](p726)上世紀九十年代在社會建構主義的拉動下,國際政治社會學逐漸從邊緣走向國際關系研究的中心,可以說“在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過程中,建構主義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2](p260)

國際政治社會學是以社會本體論為基礎,借用社會學方法,以國際社會的結構構成、國際社會的演變、國際社會與國際政治之間的互動、國際社會與國內政治之間的互動、國際社會與國內社會之間的互動等為研究對象的一個獨立研究領域。國際政治社會學主要包括:自由主義的跨國研究和一體化研究、英國學派的國際社會研究、哥本哈根學派的安全化研究、社會建構主義研究、歷史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社會學研究等。本文以時間為線索來描述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歷程,以期全面把握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全貌。

一、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傳統時期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傳統時期,就時間來說,我們主要指的是十九世紀,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馬克思、恩格斯等。比格和沃爾克在討論國際關系研究中的社會學傳統時,就指出,“涂爾干、馬克思、韋伯的影響在許多經典國際關系文本中不難發現,但是對他們影響的重要性的討論一直保持沉默”。[3](p2)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中,政治社會學內容十分豐富。馬克思被西方學者稱為“政治社會學之父”。[4](p14)其國際政治思想中蘊藏著豐富的社會學內涵。國內學者在這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學者提出,世界交往作為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重要概念,不僅指世界性的物質交往,也包含世界性的精神交往。[5]世界交往本身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內涵,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國際社會形成、發展、結構轉型。也有學者在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解讀中提出,世界歷史的形成和本質特征是近代國際社會真正形成的標志及物質基礎;[6]其他學者指出,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在科學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深刻闡述了國際社會發展的進程、成因、特點以及意義等。[7]無論是對整體性國際體系的認識,還是對國家行為體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內涵。就整體性的國際體系來說,認為國際體系是物質性的社會世界。就國家行為體來說,民族國家首要的特性是社會性,是近代以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

傳統時期的國際政治社會學認識到國際政治的社會性,國際政治包含的社會內涵,主要是把整個世界看作整體性的社會聯系,主張從整體性社會聯系的視角來把握和剖析國際政治現象,包括革命、沖突、民族主義、國際政治文化等。這一時期的國際政治社會學思想只是零散的論述,但研究路徑非常明確,就是從整體性的社會聯系來看待國際現象。在對國家的認識上,非常強調國家的歷史性,國家和市民社會的關系。在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的區分上,沒有嚴格的分界線,很多關于社會生活的一般性論述,不僅適用于國內政治,也可以被用來分析國際政治。

二、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成長時期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成長時期,從時間上來說主要是二十世紀中期,代表者是跨國主義研究、一體化研究,英國學派等。

1.跨國主義研究。

國際經濟的相互依賴,非國家行為體對世界政治和民族國家的影響,促發了學者們對跨國關系的研究。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O.Keohane)和約瑟夫·奈(Joseph S.Nye)編撰的《跨國關系和世界政治》系統探討了此問題,此后二人合作的《權力與相互依賴》是跨國主義的代表作。跨國主義主要研究國家之間的社會聯系以及跨國行為體,旨在發現跨國、跨政府間活動的運行規律。在跨國主義看來,所謂跨國關系是指,“不受各國中央政府外交政策機構控制的那些跨越邊界的聯系、聯盟和互動行為。”[8]跨國互動和跨國交往影響民族國家的政府能力和外交政策,主要表現在:跨國關系影響民族國家態度的變化;跨國關系通過依附和相互依賴加強對國家的約束;跨國關系增強了某些國家政府影響其他國家政府的能力;跨國關系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自主權。跨國主義最大的特色在于從國際社會中跨國關系的視角論述了跨國運動對民族國家的影響,屬于國際社會與國內政治互動的范疇。

在跨國關系研究的基礎之上,基歐漢和奈提出了復合相互依賴理論.在世界主義的范式下,基歐漢和奈更關注超國家結構和跨國家結構,論述了國家之間不對稱的依賴關系及其影響。二人以相互依賴為核心概念,描繪了國際社會的關系現狀,再引入脆弱性和敏感性兩個衡量指標,考察了相互依賴情景下國家之間的權力關系,闡釋了與現實主義迥異的權力概念。總而言之,相互依賴理論論述的就是國際社會與國際政治的互動,相互依賴的社會結構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

2.一體化研究。

二戰后一體化研究學者借用社會交換理論、社會溝通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會進化理論等,分析和探討一體化的前提條件和形成過程。五十年代的代表者是卡爾·多伊奇(Karl Deutsch),一體化過程的關鍵就是培養共同體意識。如何培養共同體意識,多伊奇提出要建立充分交流和溝通的交往網絡。國家之間交往越多,從中獲益的程度就越高。彼此互惠的過程中建立了雙方的信任,信任的建立,促使進一步的交往。當這種密集的交往促生共同的反應能力(對相互間的信息、需求、行為迅速的不訴諸武力的反應)的時候,事實上的一體化就出現了。具體的一體化過程中,一個強大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區的政治實體提供了其他政治單元學習的政治行為習慣、特定傳統和制度。多伊奇對一體化的成功研究主要得益于社會溝通理論。

厄斯特·哈斯(Ernst Hass)通過社會學習理論論述了一體化的過程。哈斯認為,國際社會中存在著大量的社會學習現象和過程,社會精英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建立跨國的聯系網絡,產生共同的信任和聯動感。持續的互動和聯系,形成了對共同問題的共同反應,共同認識,共同情感,融合為同一的行為模式,締造了同一的決策模式。精英集團的這些學習反應,是區域一體化的基本動力。

1998年伊曼紐爾·奧德勒(Emannuel Alder)和邁克爾·巴尼特(Michael Barnett)編撰了《安全共同體》一書,不僅加深了一體化研究,而且充實了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和平研究。[9]他們研究的主題就是和平的安全共同體何以可能。他們設想了三個遞進式的梯級假設:第一階段是突發性因素,如技術革新、外來威脅、經濟關系等的啟動作用;第二階梯是權力結構、國際制度和社會學習,安全共同體的建設需要核心大國的權威引導,國際制度促進彼此互信,社會學習建構集體認同;第三階梯,通過互信和集體認同達致“對和平變遷的可依賴預期”。

一體化研究在考慮到經濟理性的工具主義邏輯的同時,更關注到一體化進程的社會因素。無論是社會溝通,還是社會學習,學者們都注意到行為體溝通和互動的社會意義,學者們對一體化和共同體的定義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學內涵,非常重視互信、認同、觀念等社會性概念的進程作用。一體化理論在方法上大膽借用了社會學方法,在核心概念上更是借用了社會學概念,突出了一體化的社會化內容和社會化進程。

3.英國學派。

英國學派是指生活在英格蘭和英聯邦的一些以國際社會為研究主題的學者。英國學派為國際學界所熟知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學派在研究方法上堅持理性主義和歷史主義的傳統,注重國際現象的歷史過程追溯和跟蹤分析,關注國際關系中規范、文化、合法性、秩序等社會性內容。英國學派是以歷史、思辨的方法研究國際社會的演進發展的國際關系流派。布爾首先提出國際社會是指一群國家意識到它們具有共同利益和價值觀念,承認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受到一套共同規則的制約,國家彼此構建共同的制度。[10](p10-11)國際社會是在國際體系之后形成的,但國際體系不一定導致國家社會的產生。維護國際社會的秩序,主要依靠均勢、國際法、外交、戰爭和大國控制來實現。

布爾和亞當·沃森(Adam Watson)共同編撰了《國際社會的擴展》一書,詳細描述了發源于歐洲的國際社會在全球擴張的進程。兩位編者認為,國際社會的擴張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中世紀時期對伊比利亞和波羅的海周圍地區的十字軍東征;第二階段長達三個世紀之久,包括你爭我奪的海上探險和擴張以及與此并行的歐洲國際社會的演變;第三個階段是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使得歐洲均勢擴大到全球范圍并統治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最后一個階段則是二十世紀,歐洲統治的浪潮日益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以歐洲模式為基礎的全球國際社會,歐洲只在其中起著有限的作用。[11](p30-32)編者們對現行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球國際社會心存憂慮,因為二十世紀國際社會的團結度和對公共規則的認可度都遠弱于從前。

巴里·布贊(Barry Buzan)認為布爾對國際社會形成的考察不是建立在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之上。布贊借助社會學知識提出了兩種社會概念: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禮俗社會把社會看作某種有機的、傳統的東西,以共同的情感、經驗和認同為紐帶,是自然長成的。法理社會則認為社會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之上的,是有意識的產物。據此,布贊提出了兩種國際社會的產生方式:文明模式(禮俗社會)和功能模式(法理社會)。布贊認為,后殖民時代,全球國際社會是通過功能化的過程超越原文化范圍而形成的,表現出很強的法理社會因素。[12](p336)

英國學派始終圍繞國際社會為核心,在對國際社會的內涵進行界定的基礎之上,分析了國際社會的秩序維護機制,描繪了國際社會的演變,表現出一種整體主義的歷史觀察和分析。可以說,英國學派對國際社會的細致闡述豐富了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內容。國際社會是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對國際社會內涵、演變、維持的解析是國際政治社會學的重要研究對象。英國學派關于國際社會的一系列論述對建立和厘清國際社會這一核心概念意義重大。

成長時期的國際政治社會學主要是在挑戰“國家中心主義”的基礎上,聚焦在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非國家行為體之間的跨國聯系,探究跨國聯系對國家行為體的國際行為和國際結構的影響。成長時期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最大特點在于重視跨國聯系,研究跨國聯系的特性如何影響國際政治。這繼承了傳統時期觀察國際現象的整體性社會聯系的視角。成長期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最大成就就是英國學派對“國際社會”這個概念的系統表述和界定。國際社會概念的分析首先提升了國際政治社會性的理解,其次最為重要的是提供了探究國際政治和國際社會互動的方法工具和理論支持。

三、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壯大時期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壯大時期,從時間上來說主要是二十世紀后半期,特別是建構主義上升為主流理論。這一時期的其他代表者是哥本哈根學派和歷史社會學。

1.社會建構主義。

主流建構主義首先對現實主義的物質本體提出質疑,認為社會世界是由主觀觀念建構的。國際無政府狀態是由國家施動者建構的,不是單一的霍布斯狀態。物質力量發揮作用必須通過行為體的主觀認識,才能顯示出能動效應。“建構主義的觀點是物質世界如何塑造、改變和影響人的行為,如何受到人的行為的影響,取決于對物質世界的認知性和規范性詮釋,這類詮釋是更為重要的,也是在不斷變化的。”[9](p12-13)建構主義的核心是共有觀念。觀念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因果作用,即起到“路線圖”的作用,更在于建構作用。共有的觀念結構建構了行為體的身份,獲得身份的行為體明確了自己的利益。在這個意義上,國際社會的觀念結構建構了行為體。行為體的外在行為受國際社會的觀念結構(文化結構)制約。

建構主義對國際政治社會學的貢獻在于:建構主義明確提出了社會本體論或社會關系本體論,對國際政治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更系統的重新解讀,建立了可以與主流國際關系理論對話的研究計劃和研究框架;宏揚了觀念、文化和意識形態等社會性因素的重要性;重新確立實踐理性對國際關系理論的應有地位;為國際關系理論的多元發展和理論綜合準備了基礎。[2](p261-278)建構主義對文化、規范、觀念等因素的集中分析和運用,重新勃發了處于邊緣地位的國際政治社會學研究,為國際政治社會學注入了清新活力。主流建構主義對國際無政府狀態的解讀,對和平共同體的認識,豐富了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內容,為國際政治社會學搭建了進入國際關系視界中心的橋梁。

2.哥本哈根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以1985年成立的哥本哈根和平研究所為基礎,巴里·布贊和奧利·維夫(Ole Waever)是其代表,主要研究地區復合安全理論和安全化理論。

哥本哈根學派最大的貢獻在于對安全的社會學解讀。傳統的安全認知范式,將安全更多視為軍事安全,國家是安全的指涉對象。傳統學者看來,所謂的安全就是沒有外來武力威脅的客觀事實存在。通俗地指就是軍事力量、軍事戰備、軍事技術等物質性實在。哥本哈根學派反對這種將安全看作對象化的客觀存在,認為安全是一種主體間的認知和體認。或者說,安全是一種社會化的存在。安全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主觀的認知,以及這種認知被大家所共享。哥本哈根學派的安全概念是建立在觀念本體論之上的。人們之所以把某個現象作為安全問題,視為存在性的威脅,是互動認識的結果。所以說,安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認知,是“一個共享的、對某種威脅的集體反應和認識過程”。[13](p37)維夫進一步指出,由主體之間的認知互動而形成的安全話語,經過渲染,一個問題以具有最高優先權而被提出,并被貼上了安全標簽,這個過程就是安全化。安全化的過程是社會建構的過程,強調語言的“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功能。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從方法論角度觀之“更像是一種建構主義方法,而遠離了傳統的理性主義和‘客觀主義’,因為這種理論……著重主觀認知對于確立安全議程的重要性”。[14](p562)

哥本哈根學派在國際安全研究上具有明顯的社會學特征,無論是安全內涵的解讀,還是安全化過程的社會建構,處處體現了社會學的影響。他們運用社會互動理論,將國際安全研究不僅僅局限在軍事領域,擴展到經濟、社會、環境、氣候等各個領域,形成了一個多行為體、多層次、多安全議題的立體研究空間。[15]哥本哈根學派對安全和安全化的理論構建為國際政治社會學把握國際關系中的高級政治領域打開了通道,沖擊了傳統現實主義對該領域霸權式的獨占解讀。哥本哈根學派對安全研究領域的拓展,使得氣候安全、環境安全、國際社會安全等議題的探討更有價值和更受重視,也豐富了對非傳統安全的研究路徑。

3.歷史社會學。

歷史社會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最初的意圖是對各個社會進行比較,以及弄清楚某些社會為什么比另一些社會更成功。當代歷史社會學的第一波起始于二十世紀初,第二波歷史社會學興盛于九十年代,這一新運動的核心是“對新現實主義和國家的歷史化概念的缺乏,表達由來已久的不滿。”[16](p47-48)

歷史社會學為國際關系學界所重視是因為對主流國際關系理論(主要是新現實主義)“非歷史主義”(ahistoricism)和“非社會學主義”(asocialogism)的批判。歷史社會學作為一種批判研究,拒絕把現在(present)作為一種外在于歷史的自主主體,堅稱現在深嵌于一定的社會—時間位置,從而為現時崇拜(chronofetishism)和現時中心主義(tempocentism)所導致的非歷史主義幻想提供一種社會學上的糾正措施,主張在歷史背景下探討國際社會的運行和變遷。[17](p13)歷史社會學至今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分析框架,內部觀點各異。

國際關系的歷史社會學研究推動了歷史社會學和國際關系更多的對話、溝通和協作,打破現有理論范式的物化幻想(reification illusion)、自然化幻想(naturalisation illusion)、永恒化幻想(immutability illusion)、同構幻想(isomorphic illusion),將歷史社會學帶回到國際關系研究中來。[16](p7)歷史社會學研究的最大特色在于充分認識到國際體系的社會性,這種社會性不僅僅體現在過程建構中的互動和互構,更體現在歷史的背景中。以國家—社會復合體的形式,賦予了國家能力的社會維度。在這樣的社會學意義上,我們認識到國家不僅擁有能動的建構能力,而且其能力也深嵌于社會背景情境,被受制和約束。可以看出,歷史社會學更多表現出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痕跡,賦予了國家和國際體系社會性的屬性。在他們看來,國際政治無論從靜態的關系到動態的過程,都深嵌在社會的圖景中。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壯大時期是在“本體論革命”的基礎上進行的。對物質本體論的反叛,國際政治社會學學者在建構主義的帶領下,樹立了“觀念本體論”,掀起了對國際政治的全新解讀,包括權力、結構、安全等。社會建構主義首先賦予了國際政治的社會性內涵,從觀念分配的角度界定了國際社會的結構。哥本哈根學派集中解讀了安全的內涵,使得安全問題不再僅是一個軍事物質力量對比的問題,也和行為體的主觀認知有著密切關系。歷史社會學引入歷史和社會的概念,主張國際政治現象的社會本性,國家行為體的歷史社會性。

四、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成熟時期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成熟時期,主要指的是二十一世紀初期,特別是2007年國際研究協會(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簡稱ISA)創辦了《國際政治社會學》雜志(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ociology,簡稱IPS),使國際政治社會學研究真正開始走向正式化、系統化、學科化。ISA致力于國際政治社會學的學科化建設,著力構建完善的學科框架,規劃學科的研究議題,組織國際政治社會學研究者的學術共同體。ISA的開拓性工作及其IPS的出版標志著國際政治社會學走向成熟。

《國際政治社會學》創刊宗旨在于加強政治社會學者(political sociologists),國際關系學者(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pecialists),社會政治學者(sociopolitical theorists)之間合作。IPS在創刊詞中明確提出,鑒于當前主流國際關系研究都是建立在狹隘的美國科學模式和政治科學模式上,IPS特別尋求考慮社會學的分析介入。IPS編委會認為,盡管國際政治社會學傳統和國際政治經濟學一樣清晰和多元,但到目前為止,社會學對國際政治的影響相對來說是微弱的。盡管一些關于國際關系研究的未來的有影響力的爭論已經借用了社會政治理論的典型傳統,但這個傳統沒有獲得廣泛的運用。因此,這個雜志就是要在政治社會學家、國際關系學家、社會政治理論學者之間搭起橋梁,集合來自歐洲、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研究者,致力于將這個雜志辦成國際關系領域理論創新和實證創新的探索舞臺。

IPS雜志主要關注八大類研究主題。第一類是國際關系理論和國際關系學科的社會學,具體說就是,國際關系學科的社會學、[18](p1-5)國際關系學科的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國際關系杰出學者的傳統(its tradition of“great names”),以及傳統學派的分類。第二類是主要的社會學者作品以及這些作品對國際關系研究的影響。IPS要求國際關系學者多對社會學者作品進行反思,比如鮑曼(Bauman)、貝克(Beck)、布爾迪厄(Bourdieu)、福柯(Foucault)、盧曼(Luhmann)和蒂利(Tilly),以及這些作品對我們了解跨國家社會(society beyond the state)、全球化和其他社會變革過程的影響。第三類是批評性討論邊境(frontiers)、邊界(boundaries)、限界(limits)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以及邊界區分基礎上的二元對立認同是否是我們恰當觀察國際關系的方式。第四類是關于流動(mobility)、全球化和隔離區(confinement zones)的國際政治人類學研究。IPS積極推進對邊境區(transit-places)的更加細致化的探尋:比如機場、港口、火車站以及與之相關的隔離區。第五類是預防和防范:安全化/非安全化,解放,反抗和自由運動(freedom practices)。第六類是國際法執行的比較分析,IPS非常關注對緊急狀態(states of emergency)、意外狀態(states of exception)、貶損措施(derogatory measures)和常規監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第七類是宗教和世俗主義:啟蒙運動,后殖民主義和宗教信仰。第八類是遷移、散居(diaspora)和跨國政治。IPS探索全球范圍內政治運動被全球化、新的人類移動模式、新的跨國社會網絡轉變的多種方式路徑。IPS將持續關注政治(特別是共同體意識和共同體認同)和人類流動性之間的關系。

IPS的八大類研究主題表現為四個特征,第一,重視運用社會學方法,挖掘社會學代表作品對國際關系研究的指導意義和影響;第二,重視對國際社會現象和跨國政治現象的研究,如移民、宗教、散居、跨國運動等,分析國際社會現象對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國際組織等的影響;第三,注重探究國際政治現象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影響;第四,極其關注國際關系學科的社會化,以及由此造成對學科理解上差異和沖突。總結來說,在ISA看來,所謂國際政治社會學,是以國際政治現象和國際社會現象的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為主題,主要依靠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證探索的,從而來滿足政治學者、社會學者、國際關系學者交互合作的需要,推動對國際關系學科的社會化重塑。

國際政治社會學的成熟時期是在“本體論革命”后的學科創建。在前面幾個時期,確立了觀察國際政治現象的整體性社會聯系的視角,界定了國際社會這個核心概念內涵,在社會本體論的基礎之上,成熟時期的國際政治社會學正式提出了“國際政治社會學”這一學科術語,規劃了該學科的各項研究議題,明確了學科的研究方法,搭建了學科的研究框架,組建了學科的學術共同體。成熟時期的國際政治社會學不僅有了研究資源和研究內容的方向性指引,而且有了實體性的專門性學科雜志和專門性的學科學術共同體。

五、結論

國際政治社會學既有悠久的研究歷史,也是國際關系領域新興的學科。國際政治社會學不同發展時期始終強調國際政治的社會內涵,突出政治權力的社會性,關注國際社會的擴展和演變。國際政治社會學的發展成熟將為國際關系研究打開新的研究視界,規劃新的研究綱領,創設新的研究議題,為國際關系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1]Didier Bigo,R.B.J.Walker.Political Soci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the International Millenniu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35,No.3,2007.

[2]郭樹勇.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M].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

[3]Didier Bigo,R.B.J.Walker.International,Political,Sociology[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ociology,Vol.1,No.3,2007.

[4][美]安東尼·奧勒姆.政治社會學導論——對政治實體的社會剖析[M].董云虎,李云龍,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5]郭樹勇.從“世界交往”概念看馬克思的國際政治社會學方法[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4).

[6]柳瑟青.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理論貢獻的新視角[J].現代國際關系,2007,(5).

[7]李愛華.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Robert O.Keohane,Joseph S.Nye eds..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9]Emannuel Alder,Michael Barnett eds..Security Commun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0][英]赫德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M].張小明,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11]Hedley Bull,Adam Watson eds..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2]Barry Buzan.From International System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Structural Realism and Regime Theory Meet the English school[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7.No.3,1993.

[13][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4][英]巴瑞·布贊,奧利·維夫,迪·懷爾德.新安全論[M].朱寧,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5]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6][英]巴里·布贊,理查德·利特爾.世界歷史中的國際體系——國際關系研究的再構建[M].劉德斌,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John M.Hobson.What’s at stake in“Bring Historical Sociology Back in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M]Transcending“Chronofetishism“and”Temprocentrism”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Stephen Hobden and John M.Hobson,eds.,Historical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8]Didier Bigo,R.B.J.Walker:International,Political, Sociology[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ociology,Vol.3,No.3,2009.

責任編輯 周剛

A81

A

1003-8477(2013)09-0035-05

花勇(1979—),男,博士,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久久综合激情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婷婷六月| 国产91色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久久青草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无码国产伊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色成人亚洲|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免费播放毛片|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婷婷亚洲天堂|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AV动漫|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在线黄| 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 毛片最新网址|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黄|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激情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91麻豆久久久|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7|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国产|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精品视屏| 色综合天天操| 国内精品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白浆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