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麗霞,王少華,徐登云
(1.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華中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工業旅游是隨著工業文明的出現以及工業社會的形成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旅游形式。工業旅游最早在發達的工業國家出現,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1]隨后蔓延到德、美、英等發達國家。我國工業旅游興起于1997年,最早開展工業旅游的是首鋼、寶鋼、海爾、長虹等知名大型企業。[2]隨著工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工業旅游逐漸成為地區或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3]目前,這一旅游形態日漸體現出其生命力和重要性,已成為現代旅游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已注意到工業旅游這一新興旅游形態并展開了研究。學者的研究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個方面是對國外工業旅游實踐和經驗的介紹并探討其對中國的啟示,如探討德國工業旅游對黑龍江的啟示;[4]第二個方面是對具體省市發展工業旅游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以及具體地區開展工業旅游的策略、模式的研究,如對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5]南寧市工業旅游的現狀與對策、[6]江蘇工業旅游發展策略[7]等的研究;第三個方面是圍繞具體的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廠礦和工業基地而提出發展工業旅游的建議和思路,如對江西新鋼、[8]鞍鋼[9]、武鋼[10]開展工業旅游的研究。縱觀目前關于工業旅游的研究,以具體經驗和具體區域或空間開展工業旅游的策略為重點,以經驗性、操作性為導向,由此導致對工業旅游涵義、特征、功能的學術型闡釋較少,而對工業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及發展走向的戰略性、宏觀性研究也不夠。
工業旅游是以工業生產過程、工業生產場地、工業生產設施、工人工作景象和工業品等為主要參觀對象以及以工業文明和文化元素為精神支撐的旅游活動。它既依托于生產型工業企業又依賴于遺產型工業企業。[11]發達國家的工業旅游已有較長的歷史,我國工業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旅游觀念的變化,工業旅游以其新創意、新內涵、新視角逐漸在旅游市場上嶄露頭角,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工業旅游與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其本身具有一些顯著的特點,這種特點也體驗了發展工業旅游與其他旅游形態的差異性。
一是相對于其他旅游的主業性特點而言,工業旅游只是工廠或工業企業甚至工業園區的副業或次產品。工廠、工業企業甚至工業園區可自我打造工業旅游產品和服務,也可與各種旅游公司合作打造工業旅游產品,但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的主業是生產工業品,工業品也是其利潤的主要甚至是根本的來源方式。而自然景觀游和民俗旅游則把吸納游客和提供旅游服務作為景區獲利的根本途徑。
二是工業旅游的發展水平、服務能力及旅游品、旅游產業鏈打造或開發等方面無法與專門性景觀游和民俗游相比。景區和民俗游的地方成立了專門的風景管理委員會及旅游開發公司等,而附著于景區或民俗區域周邊的則是各種提供旅游配套服務或產品的群體。開展或著力發展工業旅游的企業以及工業園區則缺乏專門的旅游開發公司,也很少著眼于發展旅游的考慮來布局工廠設施以及設計工業景觀等,此外,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所在區域也較少發育出旅游配套服務或旅游延伸產業鏈。
工業旅游作為一種旅游形式,具有一些顯著的功能:
一是工業旅游具有提供工業觀賞素材的功能。對于自然景觀型旅游而言,其重要的功能是能夠直接接觸各種美麗的奇峰異石、花草樹木等,獲得身心愉悅以及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奧妙。而對于民俗型旅游而言,則是通過體現民俗特點的建筑、戲曲、服飾、禮儀等的接觸而獲得豐富的觀賞素材。工業旅游也能提供觀賞素材,這些素材大多是游客日常生活所無法接觸或不可見。工業生產活動需要特定的建筑物作為廠房、需要各種形態的機器作為生產設備、需要從事具有規范性、獨特性活動的生產和管理人員。此外,作為歷史遺跡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址或廢舊廠房、設備等提供了感知歷史上的工業生產活動的素材。而現代機器大工業以及工業園區等的發展則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廠房、機器設備、工業布局等景觀。
二是工業旅游具有提供和普及工業知識的功能。工業旅游所提供的參觀、體驗的元素富含有工業產品制作和大機器生產的技術知識;工業企業發展進程甚至整個機器工業設備、工廠形態、工業生產方式演變以及殘存的工業遺跡的歷史知識;工業運轉和工廠運作流程、工人激勵約束等的管理知識;工業企業為激勵人、為塑造工業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和長久性而發育或培養的工業文化知識。在更高的層面上,工業旅游還會增進游客的工業文明知識,即游客通過對工業品、工廠、工業生產的感知從而增加對工業文明的興趣或了解,對工業文明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有更深刻認識。
三是工業旅游具有提供工業產品制作、工業管理過程的現場參與的功能。常態下的工業生產場所、工業生產流程、工廠設備和工廠管理活動都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空間,如早期的工廠區、現在的工業園區或產業園區以及新興的高科技園區等。工業場所或空間通常脫離公眾生活的空間,除了工廠管理者、工業品生產者等群體外,其他群體很少有機會參與或體驗工業生產。而發展工業旅游則改變了工業場域、工業生產甚至工業文明的封閉性,工業旅游可為游客提供體驗工業品生產流程、工業企業具體管理方式的機會。在某些情況下,工業旅游還可以提供游客直接進行某些工業品的生產活動及工業生產的管理活動等,從而獲得直接性現場體驗。
發展工業旅游對工業企業而言,具有顯著的意義:
一是工業旅游可以增加企業經濟收益。企業開展工業旅游,不僅可以獲得直接的門票收入,還能從旅游帶來的服務鏈上獲得可觀的收益,如將閑置的廠房改裝成酒店賓館,將閑散的工人培訓成服務人員,將企業的終端產品提供給旅游者消費。從現實情況看,不少企業后勤部門的設備和人員存在著閑置問題,通過開展工業旅游,企業可吸引游客到企業服務區內消費,從而提高后勤設施的利用率,減少企業對后勤部門的補貼和支出。從成本看,企業開展工業旅游不需要大量投入,因為企業已經有了軟硬件設施,如大型企業都設置了專門的接待部門,可由這些部門接洽參觀者、設定旅游路線、提供旅游服務等。工業旅游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大的收益。
二是工業旅游可以提升企業知名度。工業旅游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廣告,參與工業旅游的顧客將成為企業品牌的義務宣傳員和免費代言人。[12]游客會把旅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所用所買介紹給親友同事,這種口頭傳播方式,比廣告更可信更真實,這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提供了舞臺,為企業培育穩定的消費群體提供了可能,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的目的。而現實中一些企業卻打出“閑人免進”的牌子和“禁止拍攝”的告示,其實并不是一種明智的行為。
此外,從產業構造角度講,工業旅游可以促進產業有機融合。工業屬于第二產業即傳統產業,而旅游業屬于第三產業。開展工業旅游,相當于在第二產業內部衍生出第三產業,工業旅游為不同產業的有機融合提供了重要途徑,實現了傳統的夕陽產業和現代的朝陽產業的融合。這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開展工業旅游,許多工業企業開始向服務行業滲透,有的企業甚至開辦了旅行社,建設了賓館飯店,這就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范圍經濟。
從工業旅游的推進情況來看,當前工業旅游發展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是沒有形成工業旅游的理念,政府、工業企業甚至公眾都沒有將工業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態來認知。
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門在推動景區旅游、民俗旅游等方面有系列管理活動、政策支持或扶助措施,很多地方政府甚至將景觀旅游、民俗旅游作為地方支撐性產業來扶持或打造。但工業旅游所在的城市政府及其部門在城市管理活動中并沒有重視工業旅游,也沒有將工業旅游作為可行的城市旅游活動的方向或產業來進行規劃、開發或政策扶持。
而對于工業企業而言,大多數企業領導并沒有意識到工業旅游的意義。一些企業領導認為工業旅游成不了“氣候”,或認為工業旅游的直接產出無法與進行工業產品生產的產出相比,因而不把工業旅游當作一項可為的活動或戰略產業來規劃、設計和重視。有些企業領導或管理者認為企業應該專注于主業或產品生產活動,如果注意或開發工業旅游則是“不務正業”。因此,許多工業企業只將新興的工業旅游當作過去迎接領導參觀和專家考察等政治任務和交流活動的延伸,而沒有進行專門的規劃和合理的開發。
而從公眾需求角度看,由于對工業生產或工業文明處于較少的認知,因此,公眾即使有了解工業活動或場所的需求,但也沒有注意到可通過工業旅游的方式來了解工業活動和工業文明。而當前工業旅游的不發達也造成了公眾對工業旅游這一旅游形式的不了解或不認可。公眾仍然認為進入工廠或工業園區所做的是參觀、學習、考察、調研等,是領導、專家和企業管理者等群體所需要從事的事項,而沒有認識到自我也可成為進入工廠參觀或學習,也沒有將自我當作工業旅游產品或服務的消遣群體來認知。
二是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在開發或提供工業旅游過程中,缺乏對工業旅游資源的發掘、忽視旅游服務的提供和旅游安全的保障。
對于提供工業旅游服務的工業企業而言,工業旅游多局限在簡單工業物件如廠房、設備、產品參觀和瀏覽上,而沒有對工業及企業本身進行文化上和精神上的呈現。由此導致獲取工業旅游服務的游客只對企業硬件如設施、場地等有感官認識和視覺刺激,而對工業文明的發展進程、工業文化的內核、影響以及具體工業企業的軟性內容如企業文化、企業前景、企業特色等缺少認知。對于著重于“硬件”的工業旅游而言,工業旅游容易變成淺層的旅游活動。此外,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在開發工業旅游資源過程中,缺少對“硬件”和“軟件”型工業資源的合理規劃和系統整合,導致工業旅游資源分散、內容單調、主題不明和方式單一。
而在工業旅游服務層面看,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缺少對工業旅游的旅游鏈環的認識和開發。工業旅游如同其他旅游項目一樣,游客獲得的是一種綜合的服務和享受,因此,工業旅游也需要配套服務的提供。而目前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沒有認識到旅游的附加內容的重要性,如有關本企業的介紹資料制作粗糙,企業提供的旅游紀念品消費品與本企業的主打產品結合不夠等;如解說詞只講解生產知識和企業歷史,體現不出企業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內涵;如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在提供住宿、接送、娛樂、休閑、參與或體驗性服務項目等配套旅游服務方面著力不夠。不少企業與附近企業合作較少,無法有效組合多個工業企業旅游資源,沒有形成旅游鏈環和旅游線網;而在工業旅游宣傳、策劃等方面缺乏投入,沒有在網絡、報刊等媒體上宣傳工業旅游項目。
此外,在工業旅游安全保障方面,大多數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沒有進行系統思考、應急預案設計及旅游安全提示、保障服務。工業旅游因為與具體工業場所、生產過程和大機器生產相關,因此,工業旅游具有危險性,如機器生產可能帶來身體傷害、工業廢品帶來污染等。目前,工業企業對旅游安全重視程度不夠,在危險地帶設置限制方面不夠,也沒有系統應對工業旅游突發事件的預案體系,對工業旅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識別不夠,在旅游過程中安全知識講解不夠,導致游客無法識別或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險場域或危險活動。
三是工業旅游作為一種旅游形態,缺乏系統的研究和理論知識的構建,也沒有形成工業旅游的產業鏈和獨特的管理和服務體系。
對于景觀旅游、民俗旅游等而言,研究者重視及現實需求使得這些層面的旅游研究已經走向完善和成熟。在景觀、民俗旅游等方面,學術界和實務界已經逐漸形成了旅游內容挖掘、旅游項目定價、旅游資源宣傳、旅游主題策劃、旅游產品整合等一整套的理論和知識體系。這些日漸成熟的理論或知識可以為有待開發的景觀或民俗旅游提供指導或基礎。然而,工業旅游作為一個新興旅游形式,目前沒有形成比較完備的理論知識,很多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在試圖發展工業旅游時缺少可借鑒的模板及理論和知識。
而在旅游產業鏈和管理、服務體系構建方面,景觀旅游和民俗旅游等也比較成熟。在景觀旅游和民俗旅游服務提供過程中,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開發公司的積極作為使得旅游產業鏈環逐漸走向成熟,對于景點選取、規劃、景點打造、景區配套服務項目建造、景區歷史文化產品提供、景區紀念品制作和售賣、景區廣告宣傳和營銷等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條。而旅游景區在與旅行社的交流與溝通、游客需求響應和權益申訴、旅游車輛和接送、訂票服務等方面也逐漸成熟。對于目前的工業旅游而言,景區設計與相關文化產品提供、工業旅游項目的推介以及與旅行社的合作、工業旅游中游客權益保障、需求響應等方面都還有待開發。
針對工業旅游發展存在的理念、認知、服務提供、知識累積、體系構建等不足或問題。政府、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研究者及相關機構或主體應在各自功能領域采取各種措施推動工業旅游理念的形成、工業旅游產業鏈條的打造、工業旅游資源的供給及工業旅游管理和服務的知識孕育。
對于政府而言,政府旅游管理部門需要在政策層面和機構設置層面等提供工業旅游發展的政策、機構和人才等支撐機制,將工業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產業來培育。同時,政府要做好工業旅游的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城市旅游資源整體開發規劃中,解決好工業旅游與其他大眾旅游、專項旅游之間的關系,形成旅游產品體系。[13]對于研究者而言,則需加強對工業旅游知識體系的研究及介紹國外關于工業旅游的理論、經驗等。而各種發展其他形態旅游的輔助機構或機制則需為工業旅游的發展提供機會和空間,如旅行社積極開發工業旅游線路,旅游網站推介工業旅游品牌等。外在的輔助體系可為工業旅游的發展提供優良的外部環境。
而對于工業企業或工業園區管理部門而言,其作為工業旅游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受益者及實踐者,則需通過各種可為的措施來推動工業旅游的發展。
一是在工業旅游資源打造上,一方面要通過各個工業企業的合作,或通過工業園區管理部門的推動,從而把一些產品各異、差異明顯、特色鮮明的企業組成一個旅游鏈,形成一組工業旅游項目,并開設專門的旅游線路;另一方面則是各個具體的工業企業要找準定位,形成特色。如油田企業可選擇“石油怎么開采”為主題安排旅游路線;石化企業可選擇“石油怎么變汽油”為主題安排路線;彩電企業可圍繞彩電生產流水線開展旅游,這些特色可依照企業的主營業務而確定和形成。再者,要建造和改進一些專門的旅游設施,如美化廠區環境,設定專門的旅游線路,建造供游客休息的賓館餐館等。
二是在開展工業旅游過程中,要形成一系列先進的理念、思路和定位。如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要進行市場化運作,把服務形式由單一的接待服務轉變成多樣的旅游服務,把服務內容有專門的匯報說明轉變成豐富的游覽參觀,把服務對象由過去的專家領導轉變成普通公眾,把服務性質由以前的免費考察轉變成有償參觀。此外,工業企業在開展工業旅游時要實現三種轉化:把本單位的產品轉化成旅游商品,對產品的包裝進行改進;把紀念品轉化成企業宣傳品,在紀念品上刻上企業標識;把本企業的理念轉化成游客的常識,讓游客認同并記住企業的理念。而在旅游和生產關系上,可以有限度地實行錯時機制,即工業企業主要在節假日接待旅客,這樣可減少旅游對生產的影響。工業企業也要注意旅游的功能,要處理好企業宣傳和旅游創收關系,不能讓工業旅游變成廣告之旅。
三是在推進工業旅游項目時,工業企業要在旅游服務改進、游客權益保障和旅游安全方面有所作為。要重視增加服務規范和改善服務質量。在工業旅游中,游客與企業近距離接觸,對企業印象直觀,企業服務人員的熱情程度、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精神風貌都直接影響到游客對企業的評價,因而要不斷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要尊重游客權益,游客花錢旅游,企業應提供良好服務,如允許游客拍攝,如果企業認為游客拍攝可能造成企業技術秘密的泄露,企業在旅游路線設計時可避開這些區域。此外,為保證游客安全,企業應在危險作業區設置護欄,同時對游客指出參觀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開展安全警示教育。
[1]鮑彩蓮.大連工業旅游發展對策分析[J].遼寧經濟,2010,(10).
[2]楊振.我國工業旅游產業發展特征及組織優化[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
[3]賈英,孫根年.我國工業旅游發展現狀分析[J].城市問題,2008,(10).
[4]趙陽,李連濱.德國工業旅游開發對黑龍江省的啟示[J].商業經濟,2010,(7).
[5]高勇澤.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工業旅游的優化路徑[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3).
[6]盧麗寧.南寧市工業旅游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0,(3).
[7]張利華.基于RMP分析的江蘇工業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特區經濟,2010,(11).
[8]肖海平,徐美麗.基于SWOT分析的江西新鋼工業旅游開發研究[J].北方經濟,2010,(1).
[9]胡迎春,等.鞍山鋼鐵集團工業旅游的發展對策[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
[10]查俊峰,等.武鋼工業旅游開發的調查與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09,(11).
[11]李虹,于萍.工業旅游的開發潛力與發展模式研究——以遼寧工業旅游為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5).
[12]涂小華,等.我國工業旅游多層次與區域性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0,(7).
[13]周建梅,周國華.工業旅游的廣告宣傳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