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商務外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多模態教學模式研究
李萍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商務外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的滲透,信息傳遞呈現多模態發展趨勢。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多模態教學模式有利于引發教師和學生的多重感官,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語言學習與綜合應用的效率。應從營造近乎真實的語言習得環境、教學內容多模態化、加強網絡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教學演練多模態化四個方面促進大學英語視聽說多模態教學模式的實現。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多模態教學模式;多元化文化滲透
在多模態話語時代,交際的模態不僅局限于語言和一些與語言相關的非語言模態,如手勢和腔調等,而是擴大為多種模態,包括圖像、音樂、空間布局、投影、網絡等。所以,要通過很好的設計來把各種模態有機和有效地組合為一體。[1]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如何綜合運用多種模態,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探討的熱點問題。
模態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等)跟外部環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用單個感官進行互動的叫單模態,用兩個的叫雙模態,三個或以上的叫多模態。[2]多模態話語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語言進行交際的現象。[3]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于20世紀90年代興起于西方國家,最早由Kress和Vanleeuwen提出,該理論以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理論基礎,主張話語分析不應該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本身,還應該注意到圖像、聲音、動作、顏色等其他表現形式的社會符號性。此后,關于多模態話語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之一。國內知名語言學家胡壯、顧曰國、張德祿都從不同角度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進行研究,為多模態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
1996年,新倫敦組合(New London Group)將多模態應用于語言教學,首次提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鼓勵培養學生的多元讀寫能力。具體來說,這種多模態教學模式是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技術平臺,塑造文字、聲音、影像相結合的教學環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語言學習,從而培養學習者的多元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從語言學角度上講,真實語境中的交際并不僅僅依賴于聽覺這種單一的模態,還取決于交際雙方是否調動其他感官,多方位、多模態地進行交際。其中,視覺對于圖像、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其他非語言交際符號意義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視聽說訓練場所的課堂,既要調動聽覺來捕捉語音符號的意義,還要調動視覺來觀察圖像等交際符號,甚至要啟動嗅覺、味覺等來輔助捕捉交際符號??梢哉f,視聽說需要啟用多種模態才能成功完成信息的獲得、提取與表達。
從文化角度講,當前社會多元化文化互相交流、互相滲透,真實交際語境中會出現各種英語變體,如印度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等,即便是英語國家,不同地區的語言也會有不同的地域特點,類似于中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方言。如果我們訓練過程中僅僅訓練聽覺,難以達到識別各種文化差異的需求,難以從容應對交際實踐。因此,視聽說訓練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認知能力,才能提高多元文化識讀能力。
語言習得的過程是對輸入信息的感知、理解、存儲、輸出等認知處理加工的過程。目標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是語言習得必不可少的兩個步驟。當學習者有足夠的目標語言輸入時,語言學習就可以發生。如果是口語輸入,它可以發生在交互語境中或發生在單項的話語中。[4]輸入的理想情況是:所有層面的材料應該提供豐富而且廣泛多樣的真實輸入。[5]除輸入外,輸出也能促進語言的習得。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中要提高學生聽說水平,既要保證多元化的教學資源輸入,又要保證多元化資源輸出,這就需要構建多模態教學模式。
(一)營造近乎真實的語言習得環境
情境認知理論強調,語言學習者在真實或近乎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語言實踐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該理論指出了語言習得的首要條件——語境。語言習得講求科學性、實用性,塑造真實有效的情境和語言環境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在課堂中塑造近乎真實的語言環境也是視聽說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課堂上雖然不可能塑造真實的社會交際環境,但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集文字、圖像、視頻、音頻于一體,把靜態的資源和動態的資源融合,給學生全方位多感官體驗,塑造盡可能真實的語境。逼真的語言習得環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實現立體教學。
(二)教學內容多模態化
除了語境,語言習得還需要大量的語料積累。英語視聽說課程內容廣泛,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量多維信息傳遞才能滿足課堂中的語料需求。多模態的教學內容應整合與主題相關的教材、隨書光盤、音頻、視頻資料、網絡資源等教學資料,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教學內容具有系統性、實用性、多樣性。課堂實踐證明,原版影視片段、英文歌曲引進視聽說課堂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原版影視材料作為一種特殊的英語教學資源,能夠提供大量原汁原味的語料素材,既可以作為學生聽說練習的材料,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提高學生聽說水平,又能提高學生西方文化素養,可謂一箭雙雕。
(三)網絡平臺的建設和應用
信息時代,利用網絡資源構建多模態教學資源,并應用于英語視聽說課堂中是實現多模態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搜索最新訊息來充實授課內容,使授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實用,從而彌補課本內容的不足。學生可以通過QQ、微博、博客、英文網站、E-mail等網絡交流平臺加強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學實踐中,可通過英語學習網站建設提供英語學習和信息交流的平臺。登陸平臺,學生可以快速瀏覽各類英文網站,有利于語料的積累沉淀;通過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塊,學生可以在線提交作業并接受老師的點評和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語言學習心得。該平臺能夠為英語教學資源的輸入和輸出提供多種有效途徑,既是學生多模態化語料積累的平臺,又是師生和生生之間多模態交互的平臺,能夠大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
(四)教學演練多模態化
視聽說課程需要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和實戰演練于一體,既要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稍谟⒄Z視聽說課程中設置主題秀(topic show)環節,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課程中設置的主題呈現出來。學生運用ppt等多媒體提供背景資料,運用提前準備好的道具,通過語言與現場表演將主題完整呈現。這種多模態的交際方式為學生語言訓練提供了仿真的場景,促進了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語音、語調與場景吻合,提高了語音與肢體語音的協調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另外,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角、英文歌曲大賽、英文電影配音大賽、英文戲劇節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參與外研社舉辦的各類全國性的高水平的英語比賽,做好實戰演練,以賽促學,提高學生應變能力以及語言應用能力。
[1]張德祿.多模態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5):48.
[2]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4):3.
[3]張德祿.多模態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4):15.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370.
[5]Tomlinson,B.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13.
(責任編輯:閆麗君)
本文系第三期全國高職高專英語類教學改革課題“多模態協同式高職英語課堂的構建”(課題編號:GZGZ7611-1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H319
A
1008—6153(2013)02—0131—02
2013-02-23
李萍(1981-),女,山東濰坊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商務外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