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尹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淺談高校師生的矛盾沖突
張馨尹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師生關系是高校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躍的人際關系。師生沖突是指師生雙方由于在主觀價值觀、客觀實際情況各自目標、個體資源多寡等方面的差異而引起的分歧、對立和相互干擾的教育教學互動。了解高校師生關系緊張的原因,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正視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而不是一味抱怨,而且高校教育工作者正是通過解決這些問題而突顯出教師的價值。
師生關系;師生沖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廣泛普及、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張、高校教師教學質量以及個人魅力的參差不齊、高校學生的個性日益鮮明突出,越來越多的師生沖突事件發生在高校課堂內外。2008年1月,網上傳出中山大學一名博士生導師打罵、虐待自己學生的事件,隨后召開的中山大學新聞發布會證實了部分內容屬實;2008年4月,據報道齊魯音樂學院北京基地學生打老師后遭同學圍毆;2008年10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在上課前被該校大四學生用刀砍傷頸部,搶救無效死亡等等……師生惡性沖突事件時常見諸于各類報刊、網絡,各種師生沖突事件不勝枚舉.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喬納森.H.特納認為沖突論中一個最具爭議的問題就是沖突的定義問題。特納認為“沖突是雙方之間公開與直接的互動,在沖突的每一方的行動都是力圖阻止對方達到目標”。“沖突是任何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統一體由至少一種對抗心理關系形式或對抗互動關系形式連接起來的社會情況或社會過程”。[1]科塞認為,“沖突和秩序、破壞和整合都是基本的社會過程,雖然其比例和構成是不同的,但都是可以感受到的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2]沖突問題是一個復雜而又普遍的現象。
1.1 教育學的分析
師生關系本質上是以“教”與“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工作關系,各種各樣的子關系如教育與被教育、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等都是從這種關系中衍生出來的。這種工作關系具體表現為教育內容在教學上的授受關系。如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講究教育教學藝術又采取有效的實時控制和支配手段的話,那么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就比較協調一致,師生之間就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反之,良好的工作關系未能成功建立,師生沖突就容易發生。
1.2 心理學的分析
師生關系是一種自然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保持著相對穩定又相對脆弱的平衡態。一方面雙方有著施教與受教的互相依賴關系;另一方面又先天地隱含了一種希望與欲求的沖突傾向。[4]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自己的要求,學生同樣有個人的意愿——教師希望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與作為,而學生則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如果雙方的意見、目標不一致,對同一事件的理解上存在偏頗或差異,行為上互相不配合,那么師生之間就極易發生矛盾與沖
1.3 社會學分析
師生之間存在三重關系:教與學的工作關系、自然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當把師生關系看作是一種社會關系,那么,師生沖突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沖突。將師生沖突理解為兩個社會的沖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現代服裝設計中創新應用傳統文化元素與藝術價值,第一個必要性體現在,這是現代服裝設計創新突破的需要。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為當代的服裝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設計思路和設計理念,面對著當前高速發展的時代和服裝設計行業的加速更新和變革,行業內部的更新換代以及行業內部的競爭也愈發的激烈,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現代服裝設計師在日常工作的過程當中所需要巨大的靈感,而這些靈感則必須是要適應市場的,有可落地實施的價值的,基于這樣的現實考量,從傳統文化當中吸取營養就顯得非常必要。
——教師是社會的代言人,奉守統一和一致原則;學生則是千差萬別的。
——教師是高校這一科層化組織的重要角色;學生是班級這一初級社會群體的成員。科層組織的非人格化——初級群體的情感性。
——教師來自成人社會,是已經社會化了的人;學生屬于成長中的人,尚處在初期社會化的過程中。
——教師的行為是異時的:以過去為經驗,以未來為目標;學生的行為是現時的。
——教師處在高的社會地位;學生則居于“下位”。
師生間的沖突包括隱性的、間接的沖突和外顯的、直接的沖突。隱性間接的師生沖突是指師生之間并沒有真正產生正面的對抗交鋒,只是一方消極地違背另一方的行為,表現為一種緊張的狀態。外顯直接的師生沖突則是指師生之間的矛盾產生了正面交鋒,雙方公開或者直接用行動表現出來了,出現了激烈的對抗行為,如言語辱罵、人身攻擊甚至毆打等。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良性的師生沖突的存在和發生,可以起到促進教育教學作用:
2.1 有利于師生關系的相互依賴和凝聚
俗話說,話不說不明,“不打不相識”,師生之間如果有輕微或細小沖突,就表明,高校組織和班級群體并不是“一灣死水全無浪”,教師和學生的教學互動還在,他們彼此都還互相在乎,這時師生間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更利于增進情感。但是如果師生之間日常的一些小矛盾、小沖突一直得不到妥善處理或者擱置起來置之不理,那么日久天長就容易積重難返,造成破壞性極大、影響極壞的惡性師生沖突。
2.2 喚起學生對高校集體生活的參與
發生師生沖突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檢查自己是否是教育教學水平不高,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引發師生沖突。因為大學生總體而言是單純、熱情、積極向上,如果得到師長的尊重、信賴與鼓勵,他們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如果不是教師的問題,而是學生的問題,就更需要開展相關的工作進行跟進和妥善處理,要循循善誘,將高校的規章制度人性化的傳達。
2.3 有助于改變陳舊規則,建立新規則
如果沖突既不是由于教師管理不當,也不是由于學生不服從而引起,那么就有可能是高校教育教學中施行的校規校紀、紀律要求、學生守則有些陳舊過時,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獨有特點,或者是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相沖突或違背。這時師生沖突就可以激發高校教育工作者重新審視和思考高校中的各種紀律要求、行為規范等,制定適應大學生實際需求、符合社會現實的規則,這樣更有利于高校的發展。
如何建立良性的師生關注,這是一個綜合問題,但最根本的宗旨是,作為老師要關心學生,要以人為本,教育歸根結底是為了培養人,應把重點放在如何為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工作等各方面提供幫助.
3.1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高校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以及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觀念,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理論文化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及時調整知識結構,了解學科前沿動態,研究現代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手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為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積極努力。
3.2 促進學生自我管理
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管理的作用,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工作,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高校中所處位置,能夠清晰的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發展.
3.3 增進師生交流溝通
一方面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積極與學生溝通;注重多渠道與學生的溝通,將溝通融入不同場所;教師要注意重情感的投入,對學生要有愛心、責任心、恒心;個性化的交流溝通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溝通需要。
另一方面學生應主動加強與教師的溝通,應經常換位思考,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發現教師身上的長處,并虛心向教師請教,也可以通過邀請教師參加學生活動等加強情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關系更趨融洽.
在防范師生沖突時,教師應該多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自我和人格,公平民主地對待學生;將制度權力和自身威望結合起來,應該不斷加強自我完善完備,提高師德修養;加強教育對話,與學生加強溝通,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來防范師生沖突。
在處理師生沖突時,教師應該本著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以及尊重、關心、愛護學生的態度,從大局出發,牢記教師的職責,相信學生一般都是可教育的、可教育好的;同時,務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機智、冷靜、靈活、有理有據地妥善處理師生沖突。
我國正在大力建設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的和諧也是這一巨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關系的和諧與否正是評價和諧教育的重要指標,所以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高校教育工作者應該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適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嚴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學多才,積極進取通過自己良好的思想、個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努力化解高校師生沖突,構建和諧健康的高校教育教學環境。
[1]喬.H.特納.社會學理論的結構[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1.
[2]轉引自(美)瑪格麗特·波洛瑪.當代社會學理論[M].華夏出版社,1989.94.
[3]關珊.淺談高校師生沖突問題[J].教書育人,2007(15):29
[4]陳振中.重新審視師生沖突——一種社會學分析[J].教育評論,2000,(2):40.
[5]田國秀.師生沖突的概念界定與分類探究——基于劉易斯·科塞的沖突分類理論[J].教師教育研究,2003,(6):40.
[6]陳曉萍.高校師生文化沖突與和諧師生關系建構研究[D],長安大學,2010.
責任編輯:鄧榮華
G645
A
1672-2094(2013)03-0090-0
2013-03-28
張馨尹(1984-),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