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玉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四川 遂寧 629000)
“概論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下的多媒體課件制作探索
徐善玉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四川 遂寧 629000)
本文探索“概論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下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具體分析“概論課”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原則、“概論課”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把握的幾個關系、以及概論課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概論課”;多媒體;課件制作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也是中共政治局審核通過的全國統編教材。要上好“概論課”必須努力實現“兩個轉化”: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由知識體系相信仰體系轉化。而“概論課”課件制作又是實現這“兩個轉化”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這個背景下探索“概論課”課件的制作。
1.1 多媒體課件制作要突出政治思想性
“概論課”一門政治性很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課件制作上,要突出其政治方向性和思想性,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所選擇的圖片、音頻、視頻都要和教材內容相適應,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課件制作的素材選取上,所選擇的內容應該具有時代性、說服力以及典型性。
1.2 多媒體課件制作要突出實用性
制作課件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提高能力。“概論課”全書有十五章,知識面廣,教學內容多。在制作課件時,應該突出重點、難點以及需要大量補充的內容。而教材中那些淺顯的學生自學便可以明白的內容則沒有必要去花費氣力去制作多媒體課件。
1.3 多媒體課件制作要突出合理性
第一,媒體的選擇要富于變化,如:音頻、視頻、圖片等應該交互使用,單一方式會引起學生的審美疲勞。好的課件能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積極思考,不知疲倦,漸入佳境。第二,課件制作要要有藝術性。“概論課”課件的藝術性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律和人們的審美規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藝術創造,達到一種和諧、自然的狀態,而不是追求華麗絢爛的表面形式。
1.4 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有可持續性
高校“概論課”多媒體課件,一般是由教研室組織,每位教師承擔一部分制作,個人完成后集體討論,最后統一教學大綱、教案、重點、難點而成。這有利于資源共享,避免教師各自為政,做出的課件五花八門、側重點不突出,也減少了課件制作成本,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在制作時要做到課件的可持續性研制,即課件具有可以修改的功能。這樣可以便于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制作出的課件體現自己的風格,也有利于在課堂上提高教學實效性。
2.1 課件與主體的關系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課件是輔助。在課件制作中,教師要針對主體群體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現在高校學生主體已經都是“90后”大學生。“90后”大學生在學習認知方面存在如下特點:第一,在認識事物信息選擇過程中更傾向于直觀和感性,不愿意選擇抽象的理性的信息。第二,“90后”大學生主體意識、自我意識較強,善于表達自己和挑戰權威。第三,“90后”大學生追求時尚,視野開闊,思想敏銳,知識豐富。因此“概論課”多媒體課件制[1]時,要針對其特點加以突破:第一,課件制作要在確保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前提下,合理適度地添加直觀的、感性的具有震撼力、沖擊力、感染力的內容。第二,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巧妙設計一些環節、情景或問題,吸引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第三,課件制作要遵循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原則,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更新內容。
2.2 課件與教材的關系
教材是課件制作的依據和根本,吃透教材是做好課件的基礎。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既要源于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源于教材是指課件制作要以教材為依據。整體把握教材的結構和體系,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課后習題等,課件上所展示的內容要服從教材。突破教材是指在課件制作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同時也可以對相應的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延伸和深化。
2.3 課件與板書的關系
課件與板書二者之間應該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關系。“概論課”多媒體課件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工具,是輔助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本質是為教學服務的,而板書也是輔助性教學手段,二者作用是各有千秋:豐富的信息、圖文并茂的表達的是課件的優勢,板書無法達到,而優美的板書、聲情并茂的講解、靈光突現恰如其分的表達則是板書的優勢,課件無法達到。有的教師擅長課件,有的教師擅長板書,這兩類之間要相互學習優勢互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需要靈活運用這兩種教學方式[1]。
制作“概論課”多媒體課件時,在技術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整體風格設計
“概論課”多媒體課件的整體風格應該按照該課程的性質和內容來設計,要嚴肅而不失活潑,規范而不失啟發性,理性而不失感染力,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起到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
版面設計要與課程的特點相符合,簡潔為上,避免繁瑣冗長,文字布局合理,整體美觀大方。每頁版面的字數不宜太多。一級標題字號應不小于26磅,正文字號一般不小于20磅,行間距在1.2—1.5倍之間(視字體和字號大小決定),頁面左右邊距保持均勻的寬度,橫向最長的文本框中每行的28磅宋體文字不超過22個,選擇兩端對齊方式,長度要一致。
色彩方面要特別注意,基于“概論課”課程性質及特點,在整體色彩風格上盡量選擇柔和簡單、冷色調顏色。色彩的搭配要符合視光學的基本原理,并且注意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等,讓學生看起來有種視覺上的藝術享受。課件模板的背景色與前景色盡量選擇對比度合適的兩種顏色以利于學生看清楚課件上的文字。在同一張幻燈片顏色選擇上可以出現多種顏色,但不宜過多,盡量不要超過三種,對比度要合適,反差也不要過大。
3.2 文字設計
文字是“概論課”多媒體課件的核心和靈魂,在制作課件時,文字的使用和處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文字的多少。“概論課”多媒體課件的文字數量要遵循適度原則。文字過多,幾乎把教材進行了搬家,就會使學生感到疲勞枯燥乏味;而文字過少又不能體現“概論課”的邏輯性、理論性、思想性。幻燈片上保證每張顯示的字不超過9行,字號要盡可能大一些。
第二,文字的字體。字體盡量選用常用而“經典”的,比如,黑體、宋體、楷體。同一張幻燈片中字體的選擇上可以根據文字的地位加以區別,但忌種類過多,即使使用同一種字體,也可以通過字號變化、顏色變化,加粗、陰影、下劃線、浮雕等技術手段處理來實現。
第三,文字的位置。文字的位置擺放很重要,不同類型的文字擺放位置不一:標題和綱要性文字要在中間醒目位置,具體內容要較為集中擺放,即便配有圖片,也盡量不宜使文字以零散狀態出現。
3.3 圖片處理
圖片可以曾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圖片的來源一般會是網絡下載的、者自己或別人拍照的。在制作課件時,圖片應注意:涉及到的典型事件、歷史史實,圖片必須真實反映當時情況,數據要準確、科學。所需圖片確定之后,要注意其數量、大小、位置。圖片不能太多,要適度達到效果即可;不能太大或太小,否則會喧賓奪主或不形象不直觀。圖片與文字相結合時,解釋圖片的文字可以在圖片的上、下、左、右,也可以在圖片中凸顯出來。為了增加有些圖片的藝術效果可以對其進行一些技術處理:如摳圖、漸變等,使它和PPT背景相協調,提升視覺享受,增強課堂吸引力,提高教學實效性。
3.4 音頻視頻
音頻視頻能更好的表達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強教學效果,是多媒體課件優勢體現的重要途徑。使用音頻視頻資料時要注意,視頻資源不能過長,5分鐘為宜,當然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適合教學的視頻較長,可以對其進行剪輯處理,常用工具一般是WindowsMovieMaker、會聲會影等。在對相關材料進行處理時,音頻的頻率一般不低于22KHZ,雙聲道,最好統一為wma格式,編碼率不低于500kbps。視頻素材最好統一格式化為wmv,幀尺寸控制在320*240,幀數為15幀,音頻與視頻圖像有良好的同步性[2]。
[1]陳連生.張心淼等.高職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鐘衛華.從標準和技術的角度談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制作[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07).
責任編輯:鄧榮華
G 641
A
1672-2094(2013)06-0079-02
2013-11-28
本文系教育廳委托重點專項課題《基于高職院校“概論課”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專題教學研究》(編號:CJS 11-051)和校級課題《“概論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下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編號:11SZ05)的階段性成果。
徐善玉(1973-),男,山東莒縣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